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历史上春秋五霸都是谁他们有什么事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渐衰微,中原大地动荡不安,礼崩乐坏。一些诸侯国陆继强大起来,曾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无力控制当初分封的各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的领导权,相继爆发争霸战争。战争中获胜的诸侯要求其他国家在政治上承认其霸主地位。纵观春秋时期近300年的历史,齐、晋、楚等国先后称霸,但关于春秋五霸,一直以来就流传多种说法,以下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几种说法。

一: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

二: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宋襄公、吴王夫差

三: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四: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五: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

六: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郑庄公

七: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其中第一种说法的认同率最高。

历史上春秋五霸都是谁他们有什么事迹

历史上春秋五霸是那五个人?他们有什么事迹?

霸者,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诸侯之长,即诸侯国总盟主。东周末年王室衰弱,各诸侯国国力强盛,有雄心壮志的君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争霸中原的战争,欲吞九州混一体,可扫六合为一统。以是出现了五个国家先后称雄,也就有了五个伟大英明君主称霸春秋,引领时代风骚!他们分别是: 一,尊王攘夷齐桓公姜小白。二,会盟天下晋文公姬重耳。三,独霸西陲,威震中原秦穆公赢任好。四,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楚庄王熊旅。五,仁至义尽,以德服人宋襄公子兹甫。他们又分别代表了齐,晋,秦,楚,宋五个诸侯国在春秋时期的鼎盛和强大,以是史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686年,齐国齐襄公被权臣公孙无知杀死,齐国内乱。身为齐襄公幼弟的姜小白,被大臣鲍叔牙保护出逃至莒国。而另一个公子姜纠被春秋第一军师管仲辅佐逃亡鲁国。不久公孙无知被齐国大臣高溪攻杀。高溪属意姜小白回国继位,以是派人通知鲍叔牙。鲍叔牙带姜小白乘马车披星戴月飞赴齐国,准备上位。可是事不凑巧,被拥护公子姜纠的管仲得到消息。管仲胸有成竹,让公子纠在鲁国坐等消息。管仲携弓箭连夜走小路抄近道,急行军至姜小白必经大路埋伏。等姜小白乘车经过,管仲一箭射去,姜小白口吐鲜血而倒。管仲以为姜小白死了,以是回鲁国准备迎姜纠回国。

没有想到姜小白大难不死,赶回齐国在高溪支持下成功做了齐国国君。原来管仲一箭射偏,姜小白未受伤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吐血装死。骗过了管仲,真的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后来管仲被擒,姜小白没有杀管仲,反任管仲做了宰相。君明臣贤,成就了一段佳话,也成就了齐桓公姜小白的王图霸业。

说道会盟天下的晋文公姬重耳,他的经历堪称励志,因为晋国内乱,姬重耳逃亡他国忍辱负重逃亡十九年。姬重耳成功在于他会做人,善于交朋友,所以他遇难时,仍然有五个有才干的手下忠心耿耿跟随一起逃亡。姬重耳颇有后世三国刘皇叔刘备的风格和性格,能让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心悦臣服,誓死跟随。另一个就是姬重耳也算除了孔子外,又一个周游列国的人,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每到一个国家都还有桃花运,娶了好几个国家的女子为妻妾。姬重耳先后政治避难到翟国,宋国,卫国,齐国,秦国,曹国,郑国,楚国。堪称春秋第一旅行家。

秦穆公嬴任好,在位励精图志终成霸业也不用多说。他可是天命之子,他的继位有点传奇,因为他是上一任国君秦成公的弟弟,并不是秦成公七个儿子当中任何一人,秦穆公嬴任好能兄终弟及上位,也说明了他的才干很厉害了。秦穆公另一个有趣的是,他喜欢搞做生意投资奇货可居!秦穆公先投资姬重耳收留了他,但是因为姬重耳贤明,秦穆公不敢放姬重耳回国当君主。所以在晋国内乱后,反拥立姬重耳弟弟姬夷吾上位,姬夷吾就是晋惠公。可惜晋惠公恩将仇报反攻打秦国,把秦穆公气坏了。后来晋惠公战败,只好把世子姬圉为质押在秦国。后来姬圉逃回晋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怀公,可这个投资又打水漂,晋怀公姬圉又和秦穆公反目,秦穆公一怒之下,终于把姬重耳扶上去做了晋国君主,就是晋文公!

楚庄王熊旅青年做了国君,面对国内外复杂政治与军事,刻意行事低调,韬光养晦。为了迷惑内外敌人,故意扮昏庸,整天声色犬马,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三年。如此作态,终于让敌人麻痹,一个个跳了出来攻击楚国。东边有山戎,夷,越三个蛮族攻占了阳丘。又有不臣服庸国进攻郢都。楚庄王熊旅眼看时机,立即整军迅速灭亡庸国,击退山戎,夷越族人。又杀掉专权的宰相斗椒。终于掌握了军政大权,从此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宋襄公子兹甫是个正人君子,虽然有点顽固不化,不事变通的缺点,但是仁至义尽,以德服人是他的优点,也是他可以称霸的基础。因为中原六国都尊奉古制,以礼待人那时在中原六国还是很有市场的。正因为宋襄公把自己的修养和道德品质保持了水准线,从而获得了民心和外界的威望。但是因为国家的弱小,最终还是失败收场。宋襄公惟一的功业,是扶持齐国世子姜昭回国做了国君。泓水一战后,宋襄公战败,宣告仁义终结,大争之世开启。

春秋五霸是哪几霸,哪个最霸道

春秋五霸的提法并不固定,有很多版本,在已知的七个版本中,我统计了一下,结果如下:

齐桓公7票,晋文公7票,秦穆公5票,楚庄王5票,宋襄公2票,吴王阖闾2票,越王勾践2票,还有五个人各一票。

而太史公心中的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公认的春秋霸主,全票通过,而秦穆公和楚庄王也高票通过。实际上吴越称霸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事情,而且两国也只是短暂的区域争霸,所以可以排除。

宋襄公本来是想在齐桓公的后面接过霸主的位子,实力不够,仁义来凑,他想另辟蹊径争霸,有野心是好的,只是他面对的是自认“蛮夷”的楚国,楚国固然胜之不武,但宋国也实在没有那个实力号令诸侯。

秦穆公确实算得上是一位霸主,只是那时候因为晋国的阻碍,秦国始终无法东进,秦穆公纵然雄心万丈,也只能望东兴叹,转而攻打西戎,不断扩大秦国的地盘,称霸西域,所以秦穆公是一个区域性的霸主。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春秋实际上一部晋楚争霸史,在晋楚争霸之前,齐国曾短暂的称霸过,齐桓公的称霸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彼时,秦国在西陲无法东进,晋国刚刚经过“曲沃代翼”和诛杀公子,晋献公正在开疆扩土,而楚国尚没有实力北上。

在这样的境况下,齐国依赖于管仲的改革率先强盛起来,齐桓公只能算是一个甩手掌柜,所以管仲去世后,齐桓公越发昏庸,亲近小人,齐国很快衰落,而且齐桓公的诸儿为争位斗得不可开交。固齐桓公虽然是春秋首霸,但实在算不上霸道有为。

之后晋楚开启了百年争霸之战,大部分时候楚国都是落败方,直到楚庄王打败了晋国,成为霸主,楚庄王是楚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国君,他锐意改革,促进楚国与中原的文化交流,他又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国君,强盛时期甚至跑到东周管辖的洛阳附近耀武扬威,“问鼎中原”,吓得周天子不轻。但不得不说的是,楚国确实有实力称霸,只是楚国礼仪不周,德行不足。相比较而言,晋国是毫无争议的春秋最强国,而晋文公又是春秋第二霸。昔年,晋献公诛杀晋国公族,后来又宠幸骊姬,想把王位传给骊姬的儿子遗弃,从而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他们生隙,骊姬从中作梗,诬陷太子申生,最终使得晋献公追杀这三个儿子。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逃跑。

重耳在“五贤士”的陪伴下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公元前636年,62岁的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继位,后进行封赏。很快晋文公争夺霸主的第一个机会就来了,周王室发生王子带之乱,周襄王跑到了郑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