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汉字的故事(有关汉字的故事(3-4个)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有关汉字的故事(3-4个)

1、“夫”———冲破天的气概

甲骨文的“夫”生动展示了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从“大”,在“大”字上加一横。“夫”表示已长大的人,一横表示的是绾头发的簪子。

古时童子,即未成年的男子的头发是披发,成年后,即到了20岁以后,男子要举行加冠之礼,将头发绾成髻子用簪子束在头顶上。束发加冠后,表示男子成了“夫”,即大男子。

由此可见,“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其实“夫”表示这个男子已经成熟、长大。如汉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其意思是说假如一个成年男子不耕种,有人就要挨饿。

2、天心取米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逐步转制,改变美女和藩的软弱外交政策。

有一年北方匈奴想进攻中原,派人送来一份战书,上面写着“天心取米”四字。这四个字是何意思,皇帝看不懂,便召集文武官员研究,无一人知晓其意,皇帝只好张榜招贤。

宫中有名修撰官叫何塘的揭榜应招,说:“小臣懂这‘四字’,并有退兵之计。”皇帝命他详细解释。

何塘说:“依小臣之见,‘天’者,天朝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即是夺我江山,取圣上龙位的意思。

说完,便提笔在“天”字中间加了一竖,变成“未”字;在“心”字的右两点中间加了一长撇,变成“必”字;在“取”字左上头加上了“乛 ”,变成“敢”字;在“米”字上部加上一横,变成“来”字,即 将匈奴的“天心取米”,改成“未必敢来”,请求皇上,派臣送回匈奴。

匈奴首领原以为汉朝天子不敢应战,没想到汉朝以轻蔑的口吻说:“未必敢来”,想必有防备,急令退兵,取消了进犯图谋。

3、“兰”———王者之香

甲骨文、金文均不见有“兰”字。《说文解字•草部》:“兰,香草也。从草,阑声。”形声字。“兰”的本义就是兰草。如《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的“臭”为气味,“兰”显然是指香兰。

其意思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共同语言,如兰花一样清香。“兰”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特殊用法,就是常作文人雅士及士大夫之间的一种雅称,亦曰美称。

兰花人们又将它称之为“空谷佳人”。除了它的美之外,还有它那“无人亦自芳”、“坚贞还自抱”的气质品格,更为世人所称道。

所以有人把兰花放在“岁寒三友”的松、竹、梅之上,说:“岁称三友,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兰独并有之。”正因为如此,兰花才博得人们的广泛厚爱。

4、阔字谜

杨德祖(杨修)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一职,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看完之后,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杨修看见后,就立刻叫人把门拆了。建成以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5、一合酥——一人一口酥

有一天,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

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

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给我讲几个关于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马”字的来源,主要是从象形文字而来,甲骨文里的“马”子,有头有尾,有颈有体,还有四只蹄子。非常象一匹马。秦代的篆字仍保留了这种形象。
“日”字最早的型态是圆形中间再一点,只是现在圆的演变成方的,一点变成一横,那一点古代传说是三足金乌鸦,就是后羿射下来的东西,比较科学的说法是太阳黑子,只是古代人不知道太阳黑子,才神话出三足金乌鸦,无独有偶,古埃及象形字的太阳也跟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圆再加上一点,古人虽然没有现代科学素养,但是他们的观察都很深刻,只是他们对於无法解释的现象就幻化成神话。
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
羊 :象头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
意思是:羊是象形字,像羊的头、角、足和尾。孔子说:“牛和羊字都是按照其形状造的。”
田也是象形字,因为农田都是分割、成一块一块的

简短的一个汉字的故事10字的有哪些

简短的一个汉字的故事如下:

1、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北京后,由于想乘飞机前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立即回电:“可乘就乘。”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旅差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坐飞机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费。推销员拿出经理回电,经理口瞪口呆。

2、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缅甸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仰光来的。”

3、校长在学期结束时的校务会议上,对人事行政效率之低,大发雷霆。他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身为干事的又不干事!”

4、一个外国女孩嫁到中国来,在早饭时,对于不会吃油条的她被指点说:“你蘸着吃。”

她马上站起来,又被告诉“你蘸着吃!”

她一头雾水,委屈的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站起来了,还要站到哪儿去?”

5、一文书写字常把笔画写错。一次造名册,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书生从此记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结果不幸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聂之人托他写张状子,文书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

中国汉字的故事

1、则天造字

武则天在她临朝称制和登基为皇时曾命人创制过汉字,后世遂称“则天文字”。一般认为则天文字共有十八字,包括最初由宗秦客献给武则天的十二字和后来陆续颁行的六字,这十八个字的创造过程共经过五个不同的阶段,并且各有其政治目的及文化系统的内在意涵。

随着人亡政息后,这批文字亦因失去时代意义的支撑而随之见弃,后人遂用回本字。

2、科技造字

近现代以来,为了表示一些科技专有名词造了一批字,这些字大都是依据形声法和会意法而造。如为了表示一些外国制单位曾广泛创造并使用的多音节汉字“浬”(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


扩展资料:

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

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