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干实事的”驻村书记帮助民乐村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
发布时间: 2023-07-11

整齐敞亮的蔬菜大棚掩映于蓝天青山之间,干净的村道和洁白的房屋让村容寨貌清新舒爽,这是现在走进贵州省贵阳清镇市民乐村的第一印象。

“现在村里没有乱搭乱建建筑物了,大家的房子看起来都漂亮了”“现在村里看不见污水到处流了”“现在我家水管坏了,向村里反映后他们及时就来处理了,这个书记是来干实事的”。民乐村的村民们对他们的彭书记这样称赞。

这位被大家称赞的驻村书记彭珊,只见她短发不接肩,朴素大方的穿戴衬托热情的笑脸,无形中拉近了她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据介绍,彭珊是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从2021年5月开始到清镇市民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刚开始来的时候,这里虽然有很多优势,比如地理区位、生态环境等,但是整体发展还是有所欠缺,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村集体收益也不高,就连村委会大楼也漏雨失修。”彭珊回忆刚来民乐村时的场景说。

展开全文

要帮助民乐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千头万绪中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针对民乐村的整体情况,彭珊一来就进行了走访调研,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及时制定了工作方案;同时严格按照“一宣六帮”的工作职责,与村“两委”紧密配合,将清镇市政府“十件实事”模式引入民乐村,锁定“驻村帮扶十件实事”目标任务。

通过走访调研,彭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2021年,带领民乐村抢抓贵州省、贵阳市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申报机遇,挖掘和放大自身的产业优势取得很好的成效。

据介绍,民乐村自获得3个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以来,先后申请到了中央、省、市、县各类扶持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获得集成示范点市场建设、粮油加工项目;庭院改造、景观绿化项目;稻油轮作项目;粮食生产排灌沟渠建设项目;宜居农房风貌建设项目;精品果蔬采摘项目等二十余个项目。

“那时,资金来了,项目来了,如何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顺利推进成为了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彭珊说。

她介绍,这两年民乐村在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足功夫,截至目前共完成农房风貌整治836户、庭院改造185户、拆除乱搭乱建92起、协助13户农户成功申请建房。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民乐村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实现民乐村污水终端接入率达70%以上。

农村垃圾治理方面,民乐村设置了1个有毒有害垃圾集中回收站,安装了2个垃圾分类收集示范点,更新了50个干垃圾收集斗,配备了50个湿垃圾收集桶,分发了1665个垃圾分类桶至农户,推行垃圾“干、湿”分类。

此外,村里进行进组道路提升改造,推进农村道路亮化完成246盏路灯维修,新增安装路灯100盏。

利用优势做好产业文章。彭珊介绍到,民乐村刘家寨周末的赶集延续得很好,就在集市经济上做文章,将其做成品牌和特色,打通农民买卖的渠道和平台;王家寨原有的茶叶种植初具规模,就倾注更多精力去发展农事体验和精品果蔬种植;彭家寨牛肉产业很红火,就全力打造以特色餐饮为主导产业、以绿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辅助产业的“1+2”产业体系。

彭珊说,对于民乐村,抓好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业发展是主力。

据介绍,彭珊到民乐村后,突出稳粮抓实产业,充分发挥民乐村粮食种植优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策,民乐村围绕“五个示范”创建党政领导领办示范责任田800亩,带动实施稻油轮作项目,推广种植1614亩。稳定蔬菜产业带动效益,467亩蔬菜保供基地,带动128户农户获土地流转收益32.41万元,带动周边2.5万人次务工,务工收入240万元,年效益分红23.15万元,为村集体带来收益2.3万元。

吃苦接地气是村民们对彭珊的印象。“2022年经历了干旱,彭书记经常带领村干部在田间服务,抗旱抢收,下田插秧整治撂荒地。”民乐村的村民说道。

乡村振兴,需要让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基层自治效率。彭珊跟村两委的干部在宣传、号召、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上做足文章。

“‘红枫湖夜话·民乐坝坝会’已召开了100余场,正是有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2022年度在村实施的二十个重点项目已完工17个,剩余3个也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彭珊说。

如今的民乐村,乡村公路新铺了沥青,沿线农房统一成简约的风貌,院墙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艺术品”,院落经过改造更显静谧宜人,整洁的环境令人神清气爽。

“2022年民乐村人均纯收入近2.6万元。”彭珊说,她将牢记初心使命,同民乐村的广大干部群众一道,继续努力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努力增进民生福祉,让民乐村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川

编辑 龙飘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田旻佳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