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厦门大学女研究生的辱华言论来说,你觉得一个人的三观应该是怎样的?如何看待厦大女硕士“洁洁良”在微博发表的不当言论以及两校的回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就厦门大学女研究生的辱华言论来说,你觉得一个人的三观应该是怎样的

她骂人的确不对!但是,大家能否拿出对乱丢垃圾污染环境那种宽容心态的百分之一放过一个说错话的学生?我们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依法定罪,我们就要问,厦大是依什么法来处置学生?

如何看待厦大女硕士“洁洁良”在微博发表的不当言论以及两校的回应

  • 对于@洁洁良的“辱华”言论,我仔细看了相关报道,我有话说。

我说两点:

第一,从洁洁良的言行不一和网上网下“两面人”的表现来看,她正是一个俗话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网络上,她发言大胆随性,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还自命清高),但在日常生活中,她学习刻苦、表现上进、待人温和,积极争取各种机会(包括入党、担任学生干部,申请奖学金等),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

这样的乖乖女其实是很懂得社会规则的,知道如何才能“上进”,为进步应该怎么说话(熟悉当下的典型话语),怎么表现,并且非常善于抓住机会。洁洁良连续两次获得保送资格,奖学金一大把,应该说是不容易的。她在学生群体里,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而且前景光明。

然而,“乖乖女”只是伪装,她们内心拥有更加真实的个性,并且因平常压抑太多,她更需要有个抒发的渠道。洁洁良表现个性的场域只是网络,在网上她匿名发声时与平日判若两人,言论尖酸刻薄,在与网友互怼时表现出“战斗力”。

不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暴露出还没离开过学校的好学生洁洁良,尚不够“精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往往经过社会的沉淀,会更加精致,为人圆熟巧妙,让人抓不住尾巴),这表现在,她没有意识到网络发言不是真正可以匿名的,有一些特殊的话题,绝不可碰。

即便是在网络上,话语也有红线和一些特殊的禁忌,洁洁良对此缺乏足够的警惕和认知,遂“放言”无忌,给自己惹上大麻烦。作为一个在读博士,她是体制中人,她需要从体制中吸取养分,而她本人连续被保送、获得多个奖学金,正是体制的既得利者,她还将继续利用她的“精致”去攫取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件事闹大了,将直接阻断她与“利益母体”之间营养供给的管道,使其个人利益遭受损失。

辽宁师范大学(本科大学)与厦门大学(研究生大学)相继表态,要“严肃处理”。辽宁师大纯属凑热闹,对一个毕业生它能如何处理?厦门大学作为现在的校方,才拥有处理的能力。但处理到什么程度才算“严肃”呢?肯定不会像某些网友说的,“开除她”。最有可能的是,予以训诫(也就是批评)、免职(免去相应的学生职务)、调查学术造假,并且不再向她投入学校资源(如奖学金、推优、保送等)。

“精致利己主义者”本来特别善于通过玩弄体制规则而获取最大的体制利益,然而洁洁良因言语不甚,却可能因社会声誉不良而成为学校的“弃子”,将来还会影响到她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可以说,后续影响是非常大的。

每个人的言论底线是不一样的,党员与普通群众相比,就要更加慎重,有些话群众可以说,党员就不能说(比如“妄议中央大政”);体制中人相比体制外的群众,“言责”也要更重一些(因为他们从体制中获取更多,而体制对他们也拥有惩处权)。微博虽然名曰“虚拟社区”,也是公共空间,跟现实生活中所承担的言论责任,实际上是一样的。你在网路上虽然是化名,但别忘了,网络发言是有痕迹的,还有一个叫“人肉搜索”的东西。

第二,洁洁良在发表不当言论后,立刻整个的经历被挖了个底儿掉。“人肉搜索”虽然涉嫌侵犯公民隐私,但在“网络愤怒”前,再谈法(特别是隐私权、人格权)似乎就迂腐了,就像古代将“不贞”女子褫去全身衣服,抬上木驴,鸣锣示众以供围观一样,“犯人”不贞在先,大众的违法行为似乎就不必追究了。

洁洁良的言论固然是十分错误的,可是当大众在舆论狂欢时就能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暴力”吗?貌似“正义”的声音和传播行为,本身却是不理性的;用不理性的声音来宣传爱国,这种“爱”,很值得怀疑。

洁洁良因为那几句无知浅薄的言语,被掼上几顶“辱华”“卖国”“精日”的大帽儿,吓死人!是否太过上纲上线?随便给人定罪、戴大高帽,伴之以运动式的攻击,这就是群体性的不理性行为。那些参与骂战、掘人祖坟的“爱国人士”,难道平常就没脱口而出,来一句“中国人的素质真差”?我在网上和现实生活中就经常听人这么说。洁洁良之所以撞到枪眼上,还是与她的身份有关(女生、优秀、博士等),但她绝不是一个典型的“辱华”者。洁洁良可谓年少无知,她错在不该用“支那”这样的侮辱性语言说自己的同胞,然而这顶多算是言语不谨,我不认为这是“辱华”,更不是“卖国”。

言语暴力,似乎成了中国网络舆论的一种特色,已造成很不好的舆论环境。当洁洁良“辱华”事件发生后,网友应独立判断她行为的性质,不要轻易加入对他人的口诛笔伐中;辽宁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对此事的反应也不适当,他们应该首先对洁洁良的言行是否具有“违法性”进行甄别,如果是一般性的“言论失误”(不是刻意地、持续性的,造成极为恶劣影响的错误言论),是不需要回应的,对于“论文抄袭”(如果确有证据)进行“严肃处理”是必要的,但不可含糊其辞地说“严肃处理”。这两所学校的反应,实际上是屈从于强大的舆论压力,他们是急于表态和撇清关系的。

总的来说,在每一次网络狂欢中,我都呼唤理性。我也希望网友的发言都能表现出足够的理性和睿智。骂一个人“卖国贼”太简单,民族理性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皇帝不称朕答题)

本人女,刚考上厦门大学博士,由于一直生活在东北,最近要收拾行李,请教一下应该带什么样的衣服及物品

南方,尤其厦门,日照时间长,气温高,准备夏天衣服即可。物质方面,肯定比北方丰富多了,别大包小包的,钱越多越好

福建厦门出过哪些女性名人

谢谢阿桃先生邀请,介绍三位从厦门走出的知名女性,她们都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也是厦门的骄傲和自豪,她们是:

△林巧稚,女,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县鼓浪屿人,1901年12月23日生,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她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4月22日因病去世。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陈碧玉(1920年-2021年2月7日),祖籍泉州,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她被喻为是厦门教育“一姐”。历任厦门外国语学校创始人、名誉校长。曾任泉州原西隅中学、原厦门女中、厦门二中校长,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2021年2月7日逝世,享年102岁。

△周淑安(1894年5月4日-1974年1月5日),1894年5月4日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一个基督教传教士家庭。1914年作为清华学校官费女留学生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校、纽约音乐学院攻读音乐理论、钢琴与声乐等科目,取得哈佛大学艺术学士学位。她是中国现代第一位专业声乐教育家、第一位合唱女指挥家、第一位女作曲家。她创作的摇篮曲《安眠歌》是我国第一首花腔歌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两任主席李焕之和吕骥等均是她的学生。1974年1月5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