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密码」得此文尽解太极精
发布时间: 2023-07-06

太极拳为全球第一大拳种、中国武术国粹代表拳系、中国三大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它是用身体诠释和表达中国传统哲学的学问。

武术区别于其他门类学问的本质,就是具备克敌制胜、强身自卫的功能。任何一种拳法,都是从实战中创来,太极拳更不例外。

一般人认为,与人相争,胜在力,所谓力强胜力弱;胜在速度,所谓以快打慢。

而中国拳术更注重,巧胜,智胜。但不代表不注重力量与速度,而是强调对力量和速度的过程控制,以期达到最大的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对抗效果。

战争,贵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太极拳的精髓,也充分体现知己知彼的功夫。在一定法则规范中从内修炼体味,达成知己功夫,从而反推衍生,具备知彼能力。

通常我们看到的太极拳,都是慢腾腾软绵绵,于是乎大家就认为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慢”“绵软无力”,误解也,偏见也。

而真正的太极拳,其劲力刚猛无比,无坚不摧;其速度迅雷不及掩耳,一触即发。其所以“慢”,在于其重视力量自始至终、此消彼长的感应控制和因势利导,而实际应用要求慢来慢应,快来快应实现更精确的战力投送;其所以“绵”,在于重视力量的隐藏和储蓄,而实际应用表现出绵里裹铁以逸待劳的玄妙。

那么,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高手少有,有缘见之者则更少;太极拳到底好么?那为什么高手如此之少,出功夫如此之慢?真的是“十年不出门”吗?既如此其优势又在哪里?

“有用才有价值”,相比其他,有大用而且见效快,才算真的先进,才算占优势,否则,便是落后,该淘汰了。太极拳,要说好,那就该做到,克敌制胜优于其他武功;练习得法,进步当一日千里,无需太刻苦太劳累,无需皮肉痛苦打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自然而然成就绝世武功,可在谈笑间克敌制胜,而且随着年限的增长,功力可以与日俱增,老当益壮。能做到吗?能!因为太极拳是真功夫,真学问,先进文化。

阴阳论——中国式相对论

中国传统的文化核心就是阴阳五行学说,(而八卦学说(易学)本身就是阴阳学说),由此而包罗万象和阐述其内在的联系。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各自独成体系,又可相互兼容。中国三大内家拳分别以阴阳五行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太极拳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阴阳学说,形意拳理论主要运用的是五行学说,八卦掌理论主要运用的是八卦学说。

说到太极拳就不能不了解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包括了几个内容:

1. 阴阳可分,一分为二,以至无穷。

2. 阴阳互根,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为阳之体,阳为阴之用。

3. 阴阳可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阴阳学说,实际就是表述的几个哲学问题:矛盾统一论,普遍联系观,物质和意识(功用)观,事物的运动观。增强对阴阳各观点的理解,将有助于太极拳的正确体会。

欲掌握太极拳的奥妙,必先破解太极拳的密码,即太极拳的总法则规范。得此,即为得法,所练举手投足皆太极拳,不得此法,所有拳架即为太极操。

太极密码

一、太极基础密码

1. 三维支架:身体站立时,有三个轴,即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三维立体的保持身体的支撑和平衡。具体要求,上下悬拉(悬顶---五趾抓地,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分拉),前后扳机(吸胯--敛臀,使骨盆在肌肉拉力下翻转扳紧,形成弹簧扳机),左右相挣(扣膝---圆裆,大腿骨内旋形成下部膝内扣,上部股骨头部位外撑从而裆圆撑)。如此身体在上下、前后、左右三维,都具备了矛盾统一的控制力量。

2. 脊柱三关: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其中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在骨盆支撑以上。它们的作用是缓冲上部力量,但同时也消解腰腿部上传的力量。要求含颌立颈、含胸拔背、收腹立腰,以此来使骨盆以上脊柱树立笔直,已达到减少缓冲,腰臀部力量可沿脊柱直线上传,减少力量的损失。

3. 任督连接:督脉起于会阴经过肛门沿脊柱上行至百会,任脉起于百会经过口下行至会阴。在肛门处、口腔处断开,于是就需要收撮谷道(肛门)——舌抵上腭这两个动作来连接督脉和任脉。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动作主要是起调节腹腔和胸腔的内部压力,以便于力量的更好的收发传递。从生理学角度看,这两个动作还有调节植物性神经和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

以上三部,即为太极拳的基础密码,是太极拳所有动作的总法则和贯穿始终的总规范。是破解太极拳奥妙的总法门,是进入太极拳大门的钥匙。此为诸式之母。不了悟此间奥妙,打一辈子太极拳也是徒劳。

二、太极拳的上肢运动密码:

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肩胛骨的基本运动为上提、下沉、内对缩、外展四种,所谓力走后背,实际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发力时,力沿脊柱上传,至肩胛骨部,通过肩胛骨的支撑传导作用(肩胛骨处在沉下外展状态),传递给臂、手。要求在发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谓稍节起,根节催。

三、太极拳的下肢运动密码:

迈步如猫行,是太极拳对下肢运动状态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是吸胯敛臀和大腿的提、落。所谓根节起(中节曲)稍节随,腿部的根结是腰胯,中节是膝,稍节是脚。即动意在腰胯,起步在大腿,小腿以下当“木杆”,如踩高跷。

以上即为太极密码。以此可以破解以下太极拳的奥妙。

破解太极劲力

1、破解整体发力:

太极拳重视丹田发力,而丹田实际上在这里应该这样理解:拳谱中有云,“在气则滞,在意则灵”,与气有关的是“丹田”,通过呼吸引导内脏下行,填充至小腹位置的这种方式称之为“气沉丹田”,在发劲时,可以起到重心下行。使劲力扎实的效果。其弊端是只能发一把劲力,在连续劲上是一个缺陷。而所谓的“在意则灵”,用意识去引导“横隔膜”的升降,使其主动运动,带动内脏进行上下的位移,并且因为“横隔膜”富有弹力,所以可以做到“内脏惊起惊落”,从而使得劲力能够连续不断,形成了以内带外的运动方式,这在“狗吠”的时候最能表现出来,在“横隔膜”处有剧烈的颤动,并且腹部也随之也颤动起来!这样的运动方式更有冲击力,更容易形成“球体打人”的效果!

2、破解螺丝劲与缠丝劲:

所谓螺丝劲,即腰脊、腿、臂等在旋扭中顺直发劲。应该这样理解,旋扭,并不要旋转很大,有旋扭之意,而旋转的幅度以自然为度,往往幅度都很小。即,攻进时旋转必伴有顺直(顺着主干轴直向)发力推进才有意义,此劲即为螺丝劲(如同上紧螺丝钉)。同理,抽退时,如同退螺丝钉。无论进退,顺直方向的劲力为主力,旋扭为副力。

缠丝劲,稍复杂一些,加进包卷缠绕的动作,由螺丝变成螺母,不过原理相同。此劲,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3、破解力走圆弧:

凡力必发直线,整体主力必顺轴线(腰脊)向上,而同时有以轴线(腰脊)为轴的旋转,从而表现为力走圆弧。而局部力相应配合整体主力,如腿脚、臂手,理同螺丝与缠丝。

4、破解弸捋挤按採挒肘靠劲:

太极有弸捋挤按四正劲,採挒肘靠四隅劲。以应八卦,以应和东、南、西、北四正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维向。

弸劲为横张劲,横中带顺直之意;捋劲为顺向我劲,直中带卷(腰轴转带);挤劲为对挤劲,挤中带旋(螺丝式进退);按劲为顺向敌劲,直中带曲(肘似直非直,腕似曲非曲);採劲为向外顺带;挒劲为向内顺带;肘劲为以肘进击;靠劲为以肩靠击。

此八劲,也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5、破解粘、连、跟、随:

所谓粘连跟随实际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是敌我双方的相对状态的描述,而不是什么劲力。只要如上所述规范运用好,加上步法的运用(稍后再述),其身体对力量的感应与表达自然就是这样的状态。

太极基本练习法

一、桩式基本运动【密码与引导式】

1. 养生桩式:双脚平开【三维平衡支架、通背部三关、接任督二脉】

2. 呼吸法:(上体)提吸——沉呼,(下肢)降吸——升呼,曲吸——伸呼,缩吸——开呼,蓄力吸——发力呼,起步吸——落步呼等等。

3. 肩胛骨运动:提、沉、缩、展,练习体会四种。用其沉、展两种,以保持背部打开(拔背),以利于腰腿劲向上肢的传递。

4. 无极式、太极式:无极者,混沌未分也,太极者,天地始分,清轻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取其意,做升降(腰腿蹬伸、下沉曲)——提按(臂手提起、按下)

5. 抱球式(混元桩)——体会五弓形【身弓(指躯干与头、臂弓(两只)、腿弓(两只)】

6. 按手式(向下、向前)——开弓法【总弓:肩扛横弓,腰腿蹬伸头上顶,双手抓弓弦向下按。身弓:脊柱背竖弓,腰背拔伸向后靠,双手合力向前推】

7. 技击桩:双脚站成丁八步(三体式或三七式),练习1-6法。

8. 辅助强化法:

① 吸胯、敛臀法:体会翻转骨盆和脊柱的前后弯曲的运动,吊裆的感觉。熟练腰胯部大肌肉群的运动。

② 摇头摆尾法:体会骨盆与脊柱的侧曲运动感觉。

③ 胯圈:体会骨盆的环转运动感觉。熟练腰胯部运动姿态的精确控制。(诺亚方舟是什么意思?诺亚方舟是《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