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之后,大名鼎鼎的“皇族内阁”成员下落何方,结局如何?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清朝灭亡之后,大名鼎鼎的“皇族内阁”成员下落何方,结局如何

清宣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911年,在这年的5月8日,清政府对外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

在这个责任内阁中,一共有13位清朝的国务大臣。这13位内阁成员分别是;

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

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臣贝勒载洵、司法大臣绍昌、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邮传大臣盛宣怀、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由于这十三位内阁成员中,满人竟然占了9位之多,而且为皇亲贵胄,所以被称为“皇族内阁”。

那么,“清朝灭亡后,大名鼎鼎的皇族内阁成员下落何方,结局如何?”

清朝灭亡之后,做为前清的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移居天津避难,一直在天津居住。

在清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之后5年,民国六年,奕劻病逝于天津租界,终年79岁。

有趣的是,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外务大臣梁敦彦, 海军大臣贝勒载洵这4人,与奕劻一样,在清朝廷散摊子之后,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到天津买房子,在京津之间两头儿居住。

那桐在天津自己选地皮、盖楼房,投资银行业务,不问政治,民国十三年,1925年那桐在北京病逝,终年69岁。

做过清朝内阁协理大臣的徐世昌有些耐不住寂寞,对于袁世凯,他是大力配合,所以,做过北洋政府的国务卿。

而到了1918年,高潮陡然出现,这位前清的责任内阁协理,竟然一口气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

日寇侵华其间,数次拉拢徐世昌出山,被严词拒绝。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即公元1939年,徐世昌病逝于天津寓所,终年85岁。

清“皇族内阁”外务大臣梁敦彦没闲着,他在后来的民国政府中做过交通总长。

接着又押错了宝,参与张勋复辟,溥仪任命梁敦彦为外务部尚书、议政大臣。

复辟失败后,梁受到惊吓,从此隐居天津,不问世事,民国十三年,即公元1924年,梁敦彦在天津病逝,终年67岁。

清“皇族内阁”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可是一直没消停,他先是组织宗社党,强烈反对清帝退位。眼见得清廷大势已去之后,还不甘心,在日本人帮助之下,开始策动“满蒙独立运动”,为此资财耗尽,百无一用。

这位前清的王爷,为了交结日本人,竟然将自己的十四女显玗送给日本浪人川岛浪速作为养女,就是后来的川岛芳子。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善耆在旅顺病逝,终年56岁。

载泽做为当年“清皇族内阁”的度支大臣,在清朝灭亡前参与宗社党保皇,清灭后又参与张勋复辟,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这位当年清朝的镇国公,载字辈儿的皇亲,“皇族内阁”的度支大臣,已经穷困潦倒,病死在北京,终年61岁。

“皇族内阁”中的陆军大臣荫昌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年纪不大,受过严格、高级的德式军事教育,武昌起义开始,摄政王载沣选择他带新军兵出战,按道理是没问题的。

可是,还没等到战场,基本的部队运输、后勤等,就被他弄得全乱套了,就凭这些,这人竟然还成了袁世凯的高级顾问和侍从武官。

张勋复辟,荫昌又去参与,竟然被任命为禁卫军统领,复辟失败,他掸掸袖口,又回去当他的侍从武官。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荫昌病逝,终年69岁。

“清“皇族内阁”学务大臣唐景崇在辛亥革命之后便宣告隐退,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在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中出任参政院参政,同年病逝,终年70岁。

清“皇族内阁”海军大臣贝勒载洵在清朝灭亡后,在北京和天津闲居。不参与政治,1949年于天津逝世,终年64岁。

清“皇族内阁”司法大臣绍昌曾经积极谋划组建宗社党,清帝退位后,基本无政治活动和影响,民国成立后不久便去世。

清“皇族内阁”农工商大臣溥伦在清帝退位后选择依附袁世凯,做过参政院长,民国11年,公元1922年,溥伦病逝,终年53岁。

清“皇族内阁邮传大臣”盛宣怀则早在清廷覆亡之前,就被朝廷革职而亡命日本。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邀请他回国,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并出任董事长。

民国五年,即公元1916年盛宣怀于上海病逝,终年72岁。遗嘱捐献一半遗产予以慈善基金。

清“皇族内阁”中的理藩大臣寿耆在武昌起义时就被清廷任命为荆州将军,可是,这寿耆根本没去属地,清帝退位之后,寿耆干脆选择避祸隐居,此后,这个人的就失却了影踪。

为什么清末的预备立宪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因为清朝末年,资本主义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激烈交锋。而即便是君主立宪制,清朝皇室也有抵制。换句话说清朝皇室当权者并不是想实行真正的君主立宪制,更不可能实行共和制。

因为真正的君主立宪制,要让君主放弃手中握有的大权。仅保留君主作为国家统一和精神的象征,保留皇室尊贵的地位及得万民共仰。这就是君主立宪制的初衷和构想。

但是清朝皇室,他们并不想这样。他们所想的是留住手中的权力,进而推行假的君主立宪,是只有君主立宪的外衣,而没有君主立宪的实质,看似君主立宪,实则大权在握。所以皇室的君主立宪其实是个幌子。

所以,当资本主义共和制和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在中国大地上萌芽发展的时候,清朝皇室希冀借助假的君主立宪这个工具和手段来继续维系其国祚永昌的实权统治,注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这也让真正的君主立宪制看不到希望,也让资本主义共和制得到迅猛发展。在激烈的矛盾中,清朝皇室无意让权,结果只能是加速覆灭的进程。

其后,清朝皇室在濒临覆灭的时候,虽有让权之意,然此时已经回天乏术,毫无转圜之力了。

清末若学英国君主立宪而不是所谓的皇族内阁能阻止清朝的灭亡吗

清末是实行过宪政的,但是失败了。面对甲午海战的失败和日本的成功,清政府内部开明人士也有主张向西方学习的。190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加速了清朝向西方学习的步伐。而这时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也成立了。

清廷于1905年派出以政府高级官员为首的政治考察团赴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国家进行预备立宪的考察活动。7月16日,光绪皇帝发布了“考察政治上谕”:“兹特简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等随带人员,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嗣后再行选派,分班前往。其各随事咨询,悉心体察,用备甄采,务负委任。”五大臣此次出洋,共访十五国,行程十二万里,历时八个月,先后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夏归国。

他们归国之后,极力向最高统治者讲明德国政体的模式与好处,而慈禧也几次召开廷臣会议讨论他们的报告和方案,最终以德日为模本的《钦定宪法大纲》出炉。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是,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清廷害怕失去统治全国的权力,所以反而屡屡阻挠宪政举措,导致宪政流产。最终在1911年武昌起义的炮声中被迫下台。

满清统治该不该为中国历史倒退背锅

必须背锅。满清入关是典型的野蛮文化对先进文化的扼杀。当时后金尚处于奴隶制状态,以残酷杀戮为能事。入关后由于汉人激烈反抗,满清贵族实行了野蛮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屠城是常事。典型的是对明末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进行了地狱式的杀戮,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等,直接摧毁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心地区。

满清灭掉明王朝后,对汉族知识分子进行排挤和打击,在所谓的康乾盛世大兴文字狱,使大量优秀人才被屠杀。闭关锁国政策直接造成了中国从领先世界慢慢地沦为东亚病夫,并逐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