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投奔项羽之后怎么样了(曾经和刘邦同甘共苦的卢绾,为何最终选择了背叛呢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曾经和刘邦同甘共苦的卢绾,为何最终选择了背叛呢

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不少功臣。不过仔细分析,他所杀的那些人,都是在他和项羽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背叛项羽投奔过来的。比如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包括韩信也是这样一种情况。而像卢绾这种,从刘邦沛县举事开始,就跟着他干的,几乎没有。

卢绾不但是从沛县举事就跟着刘邦干,在刘邦的发小朋友(包括周勃、曹参、樊哙、灌婴等等)中,关系也是最好的。他们两人的爹是铁哥们,刘邦和卢绾又是同一天出生,可以说,两人小时候就是同穿一条裤子的。

后来,当刘邦举事以后,直到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他对卢绾也是最信任的。

刘邦在汉中当王的时候,卢绾被任命为侍中。那时候的侍中还不是后来的宰相,而是在皇帝身前传话的人,相当于贴身秘书,可见刘邦对卢绾的信任。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封卢绾做太尉,这是朝廷掌管兵权的最高长官。不仅仅是让他做太尉,而且还允许卢绾随意出入皇宫。一个掌管兵权的人,居然可以随意出入皇宫,刘邦对卢绾的不设防,可见一斑。

后来,随着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相继造反,刘邦开始对那些后来投奔自己,手握重兵的诸侯深深不信任,他开始剪灭他们,同时封刘姓子孙为王。

但是,刘邦做的这些,其实都与卢绾没有任何关系,他依然对卢绾绝对信任。在相继剪灭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同时,他竟然在这时候封卢绾为燕王。可以说,他哪怕对卢绾有一丝的怀疑,都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封卢绾。毕竟卢绾之前只是一个侯,他不封卢绾,卢绾也没有任何意见。但他竟然封卢绾。在他的心目中,绝对是把这个从小穿同一条裤子的发小铁哥们,当成刘姓家人一样来对待的。

除了卢绾,没有任何异姓功臣,包括他所有的发小,能够在这时候享受封王的待遇。周勃、灌婴、曹参、樊哙,这些发小朋友最多都只是侯,只有卢绾被封为王。

由此可见,被封为燕王后的卢绾,居然还要造反,真是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卢绾为什么要投奔匈奴卢绾的后人结局如何

  卢绾是刘邦的好友,从小长到大的那种,为何最后他宁愿投靠了匈奴也不要在刘邦手下任职呢?卢绾和刘邦到底是什么关系,他的后人们最后是死是活呢?

  刘邦和卢绾两家是邻居,两家的大人都是好朋友,生下的两个孩子刘邦和卢绾也是好朋友,关系铁的没话说。刘邦每次闯祸了,惹了官司了,都是卢绾帮着他打掩护才能逃走的。刘邦起事后,卢绾也是二话没说就帮助刘邦去了,兄弟义气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后来,地位越高,权势越大,你会发现很多人要考虑的东西就多了,有的人变成了另一个人,面对他的时候,你心中的那种感觉已经不是从前那般轻松。

  卢绾从刘邦刚刚举起反秦大旗的时候就跟随着了刘邦,可以说是和萧何等人有着一样的资历,但是和萧何、张良等人不同的是,刘邦对卢绾的态度是亲人般的亲近,对萧何等人只是感激和对下属的信任。甚至就是因为两人情同手足,刘邦还愿意让卢绾随意出入自己的营帐。要知道在一个军营,作为首领,无时无刻都在担心会不会有人突然冲出来刺杀,会不会有奸细在自己身边,说不定下一秒自己就性命不保。营帐是军事战争中的秘密基地,大家讨论战术时也基本都会在主将的营帐内,所以军事部署图,战略计划之类的都在主营中。刘邦一定是对卢绾有着绝对的信任所以才敢于给卢绾这个特许。对于卢绾,刘邦舍得赏赐东西,而且往往是那些最好的。萧何等人是因为才智过人,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而卢绾则是因为和刘邦的感情好,得到刘邦的礼遇。

  当初要按功行赏的时候,刘邦很想立卢绾一个王侯来当,但是他怕自己提出来会遭到群臣的反对和不服,因为卢绾要说功劳的话其实比不上萧何、韩信、张良等人,若是卢绾都当上了王侯,那么许多大臣也就都有资格当王了。击败项羽以后,刘邦派卢绾去攻打临江王共尉大胜而归,随后刘邦又让卢绾跟自己一起攻打燕王臧荼,使得燕王臧荼不得不投降。最后他分封了七个不是刘姓的异姓王,他提出要分封一个有功劳的平定燕王之乱的人,大臣们都知道刘邦想封的人是卢绾,这些人不愧是人精,一个个都说立卢绾为诸侯王,因为卢绾不但立下了很多战功,这次平定燕王也有很大的功劳。刘邦如愿以偿封卢绾这个好兄弟为燕王,取代了燕王曾经的土地和封国,成为一名西汉的异姓王。其他的异姓王有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

  西汉时期,公元前196年,陈造反,高祖刘邦带兵平乱,燕王卢绾也辅助刘邦从东北部攻击陈。两面夹击之下,陈军溃败,于是陈派王黄到匈奴去搬救兵。卢绾知道这件事后,也派了一个使者张胜到匈奴去,骗匈奴说陈的军队已经被消灭了,这样一来匈奴就不会出兵帮助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陈。

  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当时就躲在匈奴,他见到了卢绾的使者张胜,劝说张胜不要为西汉卖命,不要为刘邦卖命,他说张胜如今之所以受到重用仅仅是因为战争时期缺少像他这样的对匈奴熟悉的人,如果燕王卢绾和汉高祖刘邦一下子就灭掉了陈,那么下一个就会轮到燕国被灭。既然这样你何不回去劝燕王卢绾和我们匈奴交好,不要让刘邦灭了陈,这样一来燕国就会一直存在下去,如果两方交战了,燕王也可以保住燕国。就这样,张胜被说服,暗中让匈奴帮助陈来袭击燕国。卢绾以为张胜已经背叛了自己,发誓要杀了张胜。谁知最后见到张胜,张胜说了一番话,让他醍醐灌顶,害怕刘邦像对付韩信、彭越等人一样来对付自己,最后他成为了匈奴、陈、汉朝之间的三面间谍。刘邦偶然间知道了卢绾竟然帮助陈和匈奴的事情,在刘邦死后,卢绾一家就转移到匈奴去了。

刘邦成功之后,他的那些功臣们,结局怎么样

刘邦的功臣,封侯的大多安然无恙,但前后分封的八位异姓王就没那么幸运了。

太祖高皇帝刘邦一统天下后,大封功臣,异姓诸侯王前后共有八位,而封侯者多达145人(仅有6位是亲属)。当时汉承秦制,天下共有三十六郡,除去诸侯王的封地后,仅剩下十五郡,其中还包含很多列候的食邑。

列土封疆,异姓王的存在对刘邦来说,始终是个不小的威胁。刘邦当初跟项羽分庭抗礼,兵戎相见,不得不拉拢收买一部分诸侯王。而这些诸侯王虽然奉刘邦为主,但他们拥兵自重,不服政令,尾大不掉。

  • 燕王臧荼、卢绾的结局

刘邦在击灭项羽后不久,便开始了剪灭异姓王的军事行动,燕王臧荼便成为他的首选目标。臧荼原本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韩信在井陉之战俘斩代王陈馀,臧荼畏惧韩信,因此投降刘邦。楚汉战争时,臧荼没怎么出力,事后又听闻刘邦铲除项羽旧部,害怕自己被清算,于是在公元前202年农历七月反叛,结果刘邦亲征,三个月内便俘斩臧荼。

太尉卢绾是刘邦的发小,二人交情甚笃,平定臧荼叛乱后,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而卢绾看到此时异姓王,仅剩下他和长沙王吴芮,便担心刘邦会对他下手,于是派部下张胜出使匈奴,并包庇保护张胜的家人。结果事情败露,刘邦派兵北伐,卢绾带领部下投奔匈奴,并最终客死异乡。

刘邦

  • 汉初三大名将的下场

韩信灭魏、破赵、胁燕、定齐,立下赫赫战功,向刘邦请命希望代理齐王。刘邦虽然气得直跳脚,但在陈平的劝说下,为了安抚韩信便封他为齐王。之后,刘邦在固陵被项羽击败时,韩信、彭越、英布都没有出兵支援。张良劝说刘邦增加异姓诸侯王的封地,所以韩信等人才率兵跟刘邦会合,因此刘邦对韩信、彭越、英布三人深恨不已。韩信、彭越先后被刘邦、吕后处决,而英布举兵起事过于仓促,兵败被杀。

  • 逼反韩王信

韩王信跟韩信同名,为区分二人,便称其为韩王信。他是战国时代韩国君主韩襄王的孙子,曾跟张良拥立韩王成反秦起义,之后韩王信和张良又跟随刘邦入关,这期间韩王信还曾担任刘邦的汉王太尉。但韩王成被项羽所害,刘邦支持韩王信领兵回到韩地,消灭支持项羽的新韩王郑昌,刘邦因此封他的支持者太尉韩信为韩王。

韩王信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但刘邦对他还是不信任。前201年匈奴入侵,韩王信写信求援,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