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自诩“一分酒一分本事,”,为何在武松醉酒时从未打死过人?《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库银失败,康熙评价“你这人一向以精明自诩”,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认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武松自诩“一分酒一分本事,”,为何在武松醉酒时从未打死过人

武松不仅没有打死孔亮,也没有打死蒋门神,甚至,连清河县本处机密也只是被他打晕了。武松这三次出手,都是在醉酒状态之下,一个人都没有打死。反倒是在没有醉酒的时候,武松杀掉了二十二人。酒醒之后,还打死了一只白额吊睛猛虎。

如此来看,武松自诩喝一分酒长一分本事,难道是吹牛的?

武松上应天伤星

武松既是道家星煞,上应天伤星,又是佛门弟子,是一个“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行者。所以,江湖上的天伤星杀了二十二人,且都与“酒色财气”有关。行者武松杀了蜈蚣岭王道人师徒,细节描写中,也与酒色财气脱不了干系。

《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便要杀人”。施耐庵在书中再塑这一形象,以被孙二娘麻杀的神秘头陀,景阳冈打虎英雄两个人物,写了兼具佛道两家身份的天伤星。

那么,“天伤星”是什么意思呢?假如按照续书《征四寇》的说法,那就是武松断了一只手臂。这个解读十分荒诞,武松是被包道乙飞剑所伤,而包道乙就是个妖道,他能代表“天”?按照这一说法,武松就应当上应“妖伤星”,三十六天罡中哪有“妖伤星”?

天伤星,其实是上界下凡的专门伤人的星煞。书中有赞诗,专门赞武松: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这才是《水浒传》“天伤星”的真正寓意,一个妖道能伤得了武松?

既然是天伤星,那么,武松一出手便要伤人性命。入了佛门,武松与“酒色财气”再也没有多少关系,便不能出手了,倘若一出手,伤的就是呼延灼这样的梁山兄弟。所以,呼延灼打桃花山时,武松便没有出战。

但是,上二龙山之前,武松也没有在快活林打死蒋门神,更没有在孔家庄要了孔亮的命,难道“天伤星”就不伤人了?

武松醉酒便杀不了人

上文讲到,武松所杀掉的可以计数的人,总共是二十二人。杀这些人时,确实都与“酒色财气”有关。但是,武松自己并没有喝多少酒。

杀潘金莲、西门庆时,武松请来了象征“酒色财气”的四个邻居。而且,杀人的原因也是因为“酒色财气”。血溅都监府时,同样以中秋节饮酒、玉兰、栽赃、冤气为铺垫,鸳鸯楼上杀张团练、张都监、蒋门神,也隐含着“酒色财气”。蜈蚣岭杀飞天蜈蚣,还是这四个字暗藏其中。

所以,武松说自己喝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肯定不是自诩,而是这个人物“与生俱来”的天性。武松就是“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天伤星。离开了“酒色财气”任何一样,武松就不杀人了。

但是,武松喝酒也是有“量”的,不能醉了,一醉便杀不了人。如果是烂醉,连一只狗都杀不了。

快活林打蒋门神之前,武松“无三不过望”,没经过一个酒望,就要喝三大碗。一路走去,武松“约莫也吃过十来处好酒肆”,恐怕就有四五十碗了。再走三四里,又喝了十来碗酒。从孟州牢城到快活林,武松喝酒的量总数远超“三碗不过冈”酒店的十五碗(十八碗)。醉打孔亮之前,武松不知喝了多少酒,醉得被一只黄狗狂吠,狼狈不堪。

武松两次醉酒打人,书中都写的是“醉打”。正因为是“醉打”,蒋门神没死,孔亮也没死。而景阳冈打虎之前,路上就酒力发作,猛虎扑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老虎自寻死路,把武松的酒吓醒了。

武松为何要醉打蒋门神、孔亮

醉打蒋门神之前,武松对施恩说:“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

武松不是吹牛,因为他原本就是个“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行者,没有“酒”如何杀人呢?但是,武松下面说的这些话,就涉嫌吹嘘了: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酒壮怂人胆,这话在武松这里同样适用。但若是真的喝得烂醉了,武松同样打不了人,否则,怎么能够被一只黄狗折腾到冰冷的溪水中打滚?所以,打虎之前借酒壮胆上了景阳冈,又被老虎把酒吓醒了。打蒋门神的时候,书中说武松“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毕竟没有烂醉。

打孔亮的时候,虽然喝得有点大,但天气寒冷,酒劲还没有涌上来。黄狗出来狂吠他时,“武行者大醉”。所以,武松说烂醉了又有力,又有势,那就涉嫌吹牛了。武松为什么要吹牛呢?

蒋门神是两次与武松照面才被杀死,这是因为,蒋门神是南京城的“守门员”。蒋州,就是南京城的旧称之一。第一次是“醉打”,蒋门神没死,隐喻的是大明朝的黑衣宰相,也就是道衍和尚被燕王带离南京去了北平。这段隐喻历史,就发生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农历壬戌狗年,武松被黄狗狂吠,说的也是这回事。

第二次杀死蒋门神,则是靖难之役成功,南京城门被一个“姓李”的人(李景隆)打开了。所以,书中特别写了一个细节,武松以“却如何不姓李”激怒了蒋门神的小妾。

武松在《水浒传》中,与鲁智深、曹正一道,隐喻了道衍和尚,也就是靖难之役第一功臣黑衣宰相姚广孝。

武松“醉打”孔亮,因为孔明、孔亮就是“明亮”,是大明王朝的一个符码。靖难之役是夺位之战,并不是灭掉了明朝。假如施耐庵不写“醉打”,天伤星出手便杀了孔亮,大明王朝岂不是被“打死”了?

《水浒传》中,不仅武松杀人与“酒色财气”有关,鲁达、林冲、宋江、李逵等人在江湖上杀人闹事,都与“酒色财气”沾边。没错,梁山好汉都“参与”了靖难之役,《水浒传》的真相就是隐喻了靖难之役的秘史。

更深一层讲,哪些不惜以“天下太平”为代价争夺皇位的皇帝,不都是为了“酒色财气”吗?

《雍正王朝》中胤禛追库银失败,康熙评价“你这人一向以精明自诩”,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认为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由四阿哥胤禛牵头办理的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最终其实是真的办砸了。

四阿哥胤禛不仅是没能追回多少国库的亏空,反而挑起了皇子之间,以及朝廷文武大臣之间的矛盾,甚至是逼死了康熙的莫逆之交的老臣魏东亭。

更严重的是,这个差事办下来,四阿哥胤禛就真的成了一个“刻薄寡恩”的冷面王,一个彻头彻尾的“孤臣”。同时康熙对四阿哥胤禛的看法也开始颇有微词,那一句“你这个人一向以精明自诩”,透着康熙对四阿哥胤禛的蔑视和不满。

康熙的不满,只是告诉胤禛,这一次你的精明用错地方了。对于四阿哥胤禛铁面无私,办事尽心尽力毫不顾忌自己的得失,一心为自己分忧解难,康熙还是非常满意的。

其实,四阿哥胤禛所追求的应该就是这样一个效果,不惜把自己也搭进去,让康熙看看在追比国库欠款这个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的大是大非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如何表现和表演的,最重要的是太子的表演。

当然,四阿哥胤禛在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上,肯定是用力过猛,并且发力点和目的都不是奔着“收回国库欠款”的目标去的。胤禛的这个心思,康熙是看清楚了。

早在四阿哥胤禛在康熙面前主动请缨“追比国库欠款”并表态“大不了当一个孤臣”的时候,大概康熙就很清楚,胤禛是奔着“捅马蜂窝”去的,所以,他没有同意胤禛提出的让十三阿哥胤祥帮自己办理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的请求,反而提醒胤禛“听说你带回来了一个’孤臣’?”——他说的那个孤臣就是田文镜。

康熙的意思很清楚,你想干什么我很明白,但不能拿十三阿哥胤祥当枪使,当垫背。你带回来的那个田文镜可以。其实,无论是康熙还是胤禛都知道,国库的钱款要想追回来实在是太难,但是不追,就会越来越严重,国库永远亏空,最关键的是由此造成的“吏治腐败”和不把江山社稷当回事的风气是康熙更担心的。

同样,四阿哥胤禛也很清楚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绝对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办好的可能性很小,得罪朝廷上下大批官员乃至皇亲国戚几乎就是必然。但他的师爷邬思道告诉他:正因为如此,这个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给自己树立众多敌人的差事,才是需要胤禛拿出勇气来承担。

因为和得罪所谓朝廷群臣比较起来,得到康熙的认可,甚至是信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向康熙表忠心的机会——苟利社稷,虽千万人吾往矣。而康熙看上的正是这一点。

所以,四阿哥胤禛在追比国库欠款的这件事上所采取的就是“坚决不妥协,不让步,不留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