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古人是如何应对雪灾的?今冬拉尼娜会不会导致南方出现08年那样的雪灾、冻

 

2023/7/7 16:24:38 ('互联网')

本文目录

古人是如何应对雪灾的

雪的形成,是因为混合云中,冰水共存的状态下,这种混合不断凝华,最终形成了雪。关于雪的形状,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39种还要多。具体形状有六角形,五边形,柱形,还有片状、还有很多不规则的形状。其中,以六角形的雪居多。

因为雪的本质是水,而水的化学式是H2O,水分子是六边形,因为六边形最“稳定”,能力最强。而雪的不同形态,像柱形等等,都是因为冰水共存的时候,雪的凝华程度不同。可以通俗来讲,是由于雪的中间部分凝华最严重,而周围较清,才形成了各种边形。这点早在西汉的时候,也有人发现。

凡草木花多五瓣,雪花独六出。

雪一直是人们眼中纯洁的意象,“雪妃月姊宴群仙,珠阁银楼集玉鸾”,玉鸾是代表仙女的意思,古人把雪比作仙女,能感受到对雪的喜爱之情。但古人看到的雪,不只有美丽纯洁的一面,还有更多的人,经历了雪的可怕之处——雪灾。

一、先说一下古人最早是什么时候遇到的雪灾

说来也巧,历史上的很多大型的自然灾害,像地震、海啸等等,最早都是在西周的时候有了文献记载,历史上真正有记录的第一次雪灾,也是在西周孝王七年的时候,我们就简略把西周当做历史上第一次大雪灾。在《竹书纪年》中记载:

周孝王七年(西元前903年)冬,大雨雹,江汉冰,牛马冻死.

最开始人们管雪,叫“大雨雹”,并非是雪里真的夹杂冰雹,而是表示雪非常大的意思。在西周年间,人们毫无欣赏雪景的惬意,因为实在是太冷了。冷到什么程度呢?长江与汉河之水都被冻上了,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想要长江水冻伤,是不太可能的,那至少得零下30度吧。

那是个什么概念呢?冰箱的冷藏温度大概在零下10度,而零下30度,岂不是西周人民一直生活在比冰箱还冷的地方。这样的温度,即便是放在现在,如果家里没有暖风或者空调,也是很难熬的。

比周孝王期间的大雪还要严重的,是后来的西汉年间。汉武帝时期,除了扩展版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丰功伟略外,在他统治的时期,有好多年头出现了大面积的雪灾。已经不是江水开冻,而是真正有了很多冻死在路边的人。史书是这么说的’

“大雨雪,民多冻死。”

虽然只有这么简略的一句描述,但是汉武帝当年打造了一头瑞兽,恐怕也是希望改变现状,祈求福报吧。从侧面来看,也能感受到当年的雪灾,十分严重。很多穷人在家里都无法得到温饱,就只能活活冻死在雪天。在后面的两次雪灾中,漫天大雪,已经盖住了出山的路,雪有多厚呢?

平地厚五尺。

五尺是什么概念呢?五尺大概是30厘米,相当于武大郎的身高,而古代身高八尺之人,少之又少,这样厚的雪,让人根本无法行动。那天寒地冻,又没粮食。人们就做出了一件有违天理的事情:

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自相残杀,以食。

人吃人的故事,从古至今都有,多是因为饥荒,但是因为雪灾而导致粮食不够的,却屈指可数,他们也是没法子,都想活命。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时期因为雪灾死的人,比这个时候多出了几十倍,就连皇帝的日子都不好过。当时是大荒之年,农民本身就颗粒无收,还赶上百年难遇的漫天大雪,这场雪灾有多严重呢?

城中薪食俱尽,民冻饿死者日以千数。

不只是老百姓,就算是皇帝,也得节衣缩食,整个皇宫的成本瞬间下降几百倍,什么锦衣玉食、绫罗绸缎,该省的都省了,每天早上喝点豆浆,一日三餐也极为简单。但就是这样,仍然不能改变这场雪灾带来的罹难,就连皇宫中人,每天都有冻死的,到底有多冷?

自后宫、诸王十六宅,冻馁而死者日三四。

这场雪灾的严重程度,在历史都屈指可数,即便在后面的几百年里,也没发生过如此天灾。宋朝也发生过一次雪灾,但是比起唐朝,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大雪,天寒甚,地冰如镜,行者不能定立。

这次的雪灾,其实看起来来势汹汹,但是并不严重,冻死之人较之前要少很多,而且皇帝也十分人性,对贫苦百姓也很有接济,没有柴火可以来皇宫砍柴,至少能减缓一下寒冷。而到了明清,似乎是历史上发生雪灾最多的两个朝代。《京都事录》记载:

明崇祯六年(1633年)“京城之大雪,多日不止,货价骤涨,一日三价,天宁寺外设(粥)厂赈济,灾民而至,不计其数,难以周全。”

明清大雪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放在一起来说。

(顺治九年,即1652年)冬,通州大雪五尺,斗米价至一两,民有僵死者。

因为雪灾,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而明清时期遇到的大学,好在当时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百姓虽有死亡,但是也感受到了朝廷的善意,因此并未发生暴乱。皇帝也只能派人去清理积雪,据说明朝的那场大雪灾,足足清理了一个月才能看到街道,可见其严重程度。

二、古代遇到雪灾,有何解决办法?

1、燃料方面

古带的雪灾,路有冻死骨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太冷了,没有足够的柴火让百姓取暖,所以活活冻死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司欲籍民舟(漕粮) ,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

漫天大雪,皇宫之中的物资同样紧缺,三司想要启奏皇帝,燃料从百姓手中收来。还在最后皇帝还是仁慈,没有同意这个决定,否则对百姓而言真的是雪上加霜。

寒冻之人,死损不少,薪炭、食物,其价增倍……有投井、投河不死之人,皆称因为贫寒,自求其所”。

商品的价值,就在于其稀缺性。商人无利不起早,趁这个时候发国难财的比比皆是。所以很多人不是见不到柴火,而是根本买不起。而朝廷是不可能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日子久了难免引起民愤。于是出台了这样一条政策,将三司所储藏的烧火的燃料,低价卖给了百姓,虽然并不长久,但也解决了很多人的一时之需,商家见到无利可图,自然也就随之降价。

2、粮食方面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贫苦人民是难以在大雪天活下去的。而粮食和燃料一样,一度出现水涨船高的现象,贫穷的百姓根本负担不起。这个时候朝廷就不会坐视不理了,一般都是旁敲侧击地敲打商家,朝廷以他们的名义开始赈灾,或者强行让商家降价销售。

“商贾熙熙穰穰而来,皆为利耳。唯不抑其价则米商自来,米商来多则谷价自平。若有司不识时宜,过口其价,则客米不来,客米不来则境内有蓄积者愈闭個不出矣。嗟嗟,客贩不来,上户闭籴,小民嗷嗷,何所恃以为命?有饿死而已!

除了让商家降低价格,朝廷也会拿出一部分粮食来救济百姓。而这个救济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官员上奏百姓缺少粮食,第二步是专门的官员去统计到底缺多少粮食?有多少人受害?第三才是真正的开仓放粮。

3、交通运输方面

连天飞雪,最严重的时候“深埋五尺”有余。这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不止是通商困难,很多赶马的都没了饭吃,更严重的是粮食和别的物资,无法从外地运进运出,这就极大影响了百姓的生存。

于是,清朝就出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叫做“扫街”或者称为“清道”。这帮人平常会在街头站着,人手一个铁扫帚,只要雇主肯出钱,他们就过去打打临时工,赚点外快。

但即便这样,也没办法解决问题。朝廷又下了指令,要求皇宫周围的官兵,打扫皇宫的积雪,而民间的积雪,也要求各家各户必须打扫干净。因为这一严格要求,经过了一个月,终于把积雪清理干净。而车马通行,还是有些困难,因为街道太滑,容易出交通事故。于是,清朝就出台了“交通法规”:

《大清律例》第296条规定:因为天气关系骑马撞伤人的,赔偿医药费,还得把坐骑赔给伤者。如果把人撞死了,打一百大板,劳改三年,另外赔偿死者家属埋葬费,其坐骑则被官府没收。

由于这一限制,大家都害怕被罚钱,交通事故就大大减少了,人们也能继续通商,多少改善了一点大家的生活。古代的雪灾,从某种程度来讲,比连年征战还要可怕,很多人冻死在家里,都是几个月后才被发现,在宋朝最严重的一次大雪中,城门外经常有官兵站岗的时候,活活冻僵,雪灾在古人眼里,无疑是一场噩梦。

今冬拉尼娜会不会导致南方出现08年那样的雪灾、冻灾

今冬拉尼娜基本已经成为定局,且从当前北方大幅度降温来看,今年冬天南方真的有很大概率会出现08年那般的雪灾、冻灾,只不过这只是从气象学的概念去衡量,而如果结合08年冻灾的具体时间来看,南方再次上演大规模雪灾的概率就不大了,因为08年雪灾、冻灾之所以让人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