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第62集团军为何成为德军的克星
发布时间: 2023-07-06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第62集团军为何成为德军的克星

要了解苏军第62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作用,就要从苏军调整1942年秋季攻势的战略部署说起,其中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亲临前线指挥,而朱可夫又将第64集团军军长崔可夫改任第62集团军军长,他们俩一个在城内与德军打巷战,一个在城外进行“天王星”行动准备,最终里应外合围歼了保卢斯第6集团军。

首先,第62集团军是专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组建的一支部队,因此战一战成名。

本身,当德军决定于1942年6月28日发动蓝色方案行动时,隶属于B集团军群的保卢斯第6集团军是负责助攻,专门向斯大林格勒方向作牵制作战的,但是,当7月17日组建时间不长的苏军第62集团军与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首次交手时,其战斗力并不怎么样,甚至在几个回合后根本不是保卢斯的对手。

1942年9月初,苏德双方的统帅部几乎在同一时间加强了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指挥,德军统帅亲临前线鼓气,斯大林也派朱可夫以副统帅的名义加强一线指挥。当德军统帅部询问保卢斯能不能拿下斯大林格勒时,保卢斯信心百倍的说,他再用一个星期就能占领该城,之所以他那么自信,还是因为当时德军已经占据了90%的城区,苏军只有伏尔加河一线还掌握在手中。

但是,朱可夫来到前线的同时,也迅速从64集团军和统帅部预备队中调集了力量加强到第62集团军,还特别把崔可夫也调到第62集团军,给他的命令是死守斯大林格勒,为苏军战略大反攻争取时间。

崔可夫接到命令后,也确实把自己在中国战场考察借鉴的攻城作战经验运用到实战中,可以说,崔可夫采取的化整为零和背靠背作战战术,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保卢斯的凌厉攻势,也因此拖住了德军的进度,并把保卢斯慢慢吸引到了包围圈中。

其次,第62集团军能一战成名,一是打赢了这场战役,二是损失巨大拖住了德军。

如何看苏军第62集团军的伤亡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即士兵24小时就要补充一批,军官伤亡最大的时候只需要3天时间就要重新配备。

由于崔可夫采取的拖人战术有效,迫使保卢斯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跟他打巷战,但崔可夫手中有三件法宝是保卢斯不能比拟的,一是从莫斯科运送的作战物资和兵员都能经过伏尔加河运到苏军手中,与德军后勤补给跟不上兵力都在高加索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崔可夫大量投放了狙击手,游击战术让德军苦不堪言;三是崔可夫的近战背靠背作战,大量拖延了时间的同时,又消耗了保卢斯的作战物资。

这里面,苏军还有一个让德军慢半拍的时间差优势,那就是朱可夫于1942年11月19日吹响“天王星”反攻号角后,德军才开始意识到第6集团军处于被包围的境地,20日才匆匆派曼施坦因组建顿河集团军群去救援,而曼施坦因又因各种原因,直到12月8日才打响“冬季风暴”行动,但此时苏军的6个集团军战略预备队已经从斯大林格勒后方草原南下,对德军的包围圈已经形成,曼施坦因的救援只是把苏军合拢包围圈的时间往后推迟了一些罢了,还差点让苏军切断了A、B两个集团军群之间的通道。

通过上面分析看出,苏军第62集团军是集中了其它各个部队增援的兵力和物资,加上崔可夫的灵活机动战术,最终在“天王星行动”中里外夹击,它的最大功劳就是将保卢斯困在城区进不去出不来,而战后第62集团军被推到世界排名前三的位置,也是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重要了,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甚至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并不是这支部队有多能打,而是伤亡太大,毕竟这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战斗力和战术素质都不如身经百战的德军,他们是靠意志和勇敢的牺牲换来了苏军的大反攻胜利。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曼施坦因指挥,结果会如何

曼施坦因不是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德军在1942年蓝色行动中的失败原因是兵力不足,同时德军将领被苏军战略撤退蒙蔽,包括元首希特勒和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内,让部队冒险突进不断拉长战线,B集团军司令博克元帅反对冒险挺进伏尔加河反被解职,魏克斯大将接替了他继续执行冒险计划,最终导致补给困难而让苏军有机可乘。这种情况并不是曼施坦因能改变的。
(曼施坦因除了在哈尔科夫说服希特勒暂缓反攻之外并没有真正影响过希特勒,最多只是多次为抗命而已)

曼施坦因的能力是目光敏锐、反应灵活,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此人并没有真正影响甚至改变过希特勒的想法,他不可能让南方集团军群免遭元首瞎指挥造成的厄运,所以由他指挥说不定还不如保卢斯元帅呢!小编倒是觉得B集团军原本的指挥官魏克斯将军有可能打得更精彩一些!因为这个人多次出现违反希特勒命令的行为,但是他是整个B集团军群的指挥官,接替博克之前是该集团军群中第2集团军司令,由于元首的干预他不能很好的节制保卢斯使用第六集团军的方式。

(魏克斯指挥B集团军群大败责任并不在他)

不敢违背元首命令的保卢斯傻乎乎的将全部第六集团军精锐挺进到斯大林格勒城下,把坦克开进城区打巷战,由此给了苏联人消耗德军实力的机会,并最终导致苏德双方实力对比倾向于苏军。保卢斯最疯狂的时候一口气集结5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和2个受过城市巷战训练的工兵营在宽5公里市区战线上展开进攻。要知道这些都是德军精锐的野战部队,在巷战中使用密集队形就是浪费他们的生命。

魏克斯虽说是B集团军群司令,却不能直接干预第6集团军的作战,他的本意有可能是将兵力绕过斯大林格勒,直接闪击伏尔加河东岸的苏军后方(尽管这本身就是一种冒险),用闪电战惯用的招数围困斯大林格勒的守军,再来一次基辅包围战。
(魏克斯元帅作为集团军总指挥避免了身陷包围的命运,这是保卢斯没有的好运气,元首身边的胖小胡子是差点说服他撤离斯大林格勒的蔡茨勒将军)

这种战术也是曼施坦因惯用的,在哈尔科夫之战中,曼施坦因不听希特勒立刻夺回哈尔科夫的命令,而是任由苏军攻占哈尔科夫并向西突击到自己的大本营扎波罗热,这是为了让苏军耗尽攻击力量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等到苏军弹尽粮绝之时曼施坦因就发起反攻了。
(哈尔科夫之战以后希特勒才开始信任曼施坦因元帅)

这样说来,曼施坦因指挥B集团军群也不会像保卢斯那样打巷战,而是会利用苏军负隅顽抗的战术,将斯大林格勒变成第二个基辅。但是前提是打一场基辅包围战需要庞大的兵力,至少动用古德里安、克莱斯特两个装甲集团军才行(前者已经被解职),很明显1942年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不具备这个兵力。

(希特勒亲自指挥魏克斯和保卢斯间接控制B集团军群)

1941年开战之时,南方集团军群有第11、第17、第6三个德军集团军和2个罗马尼亚集团军、2个意大利集团军以及1个匈牙利集团军,最后还有第1装甲集团军,总兵力63个师。南方集团军群面对的是苏军精锐部队防守的乌克兰,尽管它的师数量多于其他两个集团军,但是它仅有一个装甲集团军,合围基辅都需要古德里安协助,在更远的几千公里外合围斯大林格勒根本不可能。

而且,克里米亚战役之后,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被打散抽调到各个战场,第54、30两个军和第24、132、170师三个步兵师、第28轻装甲师加入北方集团军,只留下一个第50师驻守在克里米亚半岛,而最精锐的第22师在法国整编为机降师防守克里特岛占领区,骁勇善战的第72师调入中央集团军群,成了莫德尔的后备军。最后仅有第46师和罗马尼亚、意大利、匈牙利部队投入了1942年的蓝色行动。
(德军兵力严重不足全靠战斗信念支持)

其中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拿走了第17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留下的那点部队,还包括了第1、第4装甲集团军等精锐部队,留给B集团军群的只有第6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团军群的小部分兵力,至于那些仆从国军队只能到顿河旁边掩护保卢斯第六集团军的侧翼,德军几乎就是用一个集团军群25万(18个师)兵力应对朱可夫200多万人的大反攻!这种情况下唯一能挽救德军的就是战略撤退,收缩远在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在东乌克兰地区与苏军决战,但是谁能说服元首放弃蓝色行动获得的土地呢?曼施坦因肯定不行。

曼施坦因在奉命组建顿河集团军解救斯大林格勒时就意识到兵力不足,担负冬季风暴解围行动的主力突击军团只有第57装甲军,它本身就面临被反包围的危险。然而,面对曼施坦因请求增援的报告,元首就是不同意A集团军群回援,事实曼施坦因并不能改变希特勒的错误指挥,即便在1942年蓝色行动开始时就让他接替博克元帅也无济于事,他敢抗命也会被换掉。

为什么说东普鲁士战役是德军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我非常迷惑于题主这个德军版斯大林格勒的描述,查了很久,发现这个说法多半还是黄皮德棍的杰作。

一战东普鲁士战役(坦伦堡-马祖里湖战役)就不提了,无论是时间线逻辑上(坦伦堡会战早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近30年)还是战役特点上(坦伦堡会战是一场机动攻防战),都跟斯大林格勒挨不上边,更没有找到类似说法,倒是二战1945年东普鲁士柯尼斯堡围攻战,被某些黄皮德国吹嘘为德军版斯大林格勒。

柯尼斯堡战役要图,4月6日苏军总攻之前,战线并没有进入市区,到4月9日守军就投降了

然而1945年科尼斯堡战役又有何德何能与斯大林格勒相比,且不说科尼斯堡战役根本不具备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的战略意义,就作战过程而言,也跟斯大林格勒相去甚远,1945年1月底,德军东普鲁士集团就被分割成三个部分——柯尼斯堡守军即装甲第三集团军主力,海利根贝尔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