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有没有谋反,为什么三国杀里的简介是被人陷害谋反?如果守街亭的是魏延,战局会有什么变化诸葛亮北伐会不会成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有没有谋反,为什么三国杀里的简介是被人陷害谋反

在真实的历史上魏延确实没有谋反的事实,只不过是魏延与杨仪之间争权,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在诸葛亮死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竟至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魏延被诛杀,杨仪被流放。

魏延原是刘表的部下,刘琮投降曹操之后,魏延投靠了长沙太守韩玹,后有投到刘备帐下。魏延可谓是刘备帐下的一员虎将,刘备对魏延的看重程度甚至超过了赵云。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就命魏延为汉中太守。

刘备问魏延如何守汉中,魏延说:“如果曹操亲自派兵前来,臣与大王拒之;如果曹操派将领率兵前来,臣与大王吞之。”刘备大喜,留下魏延镇守汉中,自己安心回成都了。

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魏延为汉中太守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先锋官。并且,魏延在北伐战争中屡立大功,诸葛亮对魏延也很赏识,封其为南郑侯。魏延也因此有了当年关羽在荆州的做派,自视甚高,除了诸葛亮之外,对其他人基本是轻蔑的态度。这里面尤其以参军杨仪与魏延的矛盾最深。

杨仪是继马谡之后诸葛亮另一倚重的参军。然而,魏延对于杨仪做出的策略常常感到不屑,杨仪呢,则在做策略时常常忽视魏延。因此,魏延经常拿着剑在杨仪头上比划,把杨仪气得大哭。于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杨仪带着兵撤退了,居然没有通知魏延,魏延一怒之下,抢在杨仪前面烧毁栈道,断了杨仪的归路,杨仪不得已将诸葛亮埋葬在定军山后,再返回成都告魏延谋反,而魏延也同时告杨仪谋反。

两人这一告,马上就看出人缘好坏的重要性了。杨仪得到了群臣的求情,而魏延由于之前得罪了蜀汉朝廷里几乎所有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因此,魏延被诛,夷三族,而杨仪仅仅只是流放而已。

如果守街亭的是魏延,战局会有什么变化诸葛亮北伐会不会成功

首先,街亭这个地方根本就守不住。凭街亭这个小地方怎能阻挡住魏国大军呢?这一点,估计蜀国也只有诸葛亮最清楚了。他明知守不住,但还是派马谡去了,正好马谡一时犯“傻”当了“替罪羊”。其实,即使派魏延去也不顶用,实际上派谁去都不顶用,就是诸葛亮亲自去也照样落得个惨败的下场。

其次,街亭守不守得住,对那场战局的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实际上,守街亭只是诸葛亮的撤兵的一个策略而已,实际上只是迷惑和拖延一下魏军,好让蜀军能从容地撤军。所以,整个败局是已经注定了的。

第三,诸葛亮北伐注定是不会成功的。诸葛亮的北伐可以用“自不量力”来评价,战争是要凭实力的,你蜀国凭什么能干掉魏国,你的文臣武将,你的兵力怎么能与魏国抗衡呢?但诸葛亮还是要北伐,明知天意不可违,为什么还会不断北伐呢?其实,他是在借感念刘备恩情的口实,用“赌一把”的心态来实现他自己的理想。但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滚滚向前的,三国争雄的趋势是有利于魏国的,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阻挡或改变历史的进程。所以,诸葛亮的北伐注定会失败。

张辽和魏延,谁更厉害

张辽和魏延虽然没直接对招,但 从声望和影响上来看张辽更厉害。特别在吴人眼里,小孩夜哭,只要说张辽来了就不敢哭。

三国中的魏延真的是一个不忠之人吗

谢邀!

三国中的魏延真是个不忠之人吗?

本人回答不是,魏延不但忠而且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关于魏延的怎么样的出生就不介绍了,读者们都清楚,有一点刘备很信任魏延,守汉中足以证明这一点,一是刘备相信魏延的忠心,二是相信魏延的能力,汉中是军事要地,刘备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魏延长达十年之久,可见信任成度。

在蜀汉魏延的军事能力远在张飞,黄忠,赵云之上,连关羽从来没看不上魏延,但魏延和关羽有个共同点,傲慢与偏见,同时都看不上诸葛亮,也不服诸葛亮,关羽压根就不把诸葛当会事,魏延也是对诸葛亮的军事常有意见,魏延汉中太守,牙门将军至征西大将军,地位远比赵云高,即黄忠也仅在定军山伏击夏侯渊而出名,魏延觉紧随刘备其后,蜀汉的成就魏延功不可没,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才有真实感。

若魏延不忠投靠曹操,蜀汉还能存在吗?所以魏延是忠实与刘备的,刘备死后刘禅做了挂名领导,一切政权,军权诸葛亮说了算,诸葛处处慬慎,什么事都不放心他人,他没有刘备的眼光及气量,给魏延穿小鞋,弄一个楊仪来管军权,不是他亲信一概不用,到后来蜀中无大将了。

这么说吧,魏延忠实与刘备,但不服诸葛亮,魏延的不幸诸葛亮有很大的责任,虽然说诸葛没有直接按排杀魏延,但祸根是诸葛埋下的,所以弄了益州弹丸之地,还连年伐魏,只有诸葛亮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时间晚了再见!

魏延是忠臣还是反贼

魏延当时应该没有起反心,不过他的行为和造反也没什么区别了。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重时,自知时日不久,于是开始着手安排后事。诸葛亮担心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自己死了以后谁来接管北伐的蜀军;二是魏军可能追击,需要安排好撤退事宜;三是大将魏延脾气桀骜不驯,除了自己之外无人可制,自己死后由其他人接管蜀军难以节制魏延。

其中这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本来此时蜀军军中武将中以魏延官职最高,如果直接由他接管蜀军的话,那么也不用担心接管者能不能节制魏延了。然而魏延虽然骁勇,可是脾气急躁,性格又高傲,和同僚关系极差,甚至能在开军务会议时公然拔剑相向,这么一个人显然并不适合独掌军权。

所以诸葛亮最终决定由长史杨仪接管部队,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协助他领军,魏延则负责断后,姜维次之。考虑到魏延可能抗命,诸葛亮还交代必要的话大军自行撤退,魏延就让他自己行事。

诸葛亮这个安排可以说煞费苦心,这样即使魏延拒绝服从杨仪的命令,那么也不至于被人当做造反,事后还有挽回余地。

不过出乎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魏延不仅抗命,而且还打算夺取兵权。在夺取兵权失败以后,魏延又率军攻打杨仪,想杀死杨仪。魏延此举纯粹是肌肉快过大脑的本能反应,并非真的想谋反。

问题是他的举动在任何一个朝代里,不管他本意如何都是属于典型的造反行为。此时的魏延是否有反意其实已经没有区别了。

所以在刘禅收到杨仪和魏延互相弹劾对方的表章后,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意见时,董允和蒋琬都支持杨仪。刘禅命蒋琬率宿卫诸营北上,配合杨仪攻打魏延。魏延的命运在他起兵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就注定了。

“天生反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诸葛亮说魏延天生反骨

“天生反骨”意思指那些天生具有叛逆性精神的异端、不忠不义之人。天生:天然生成、命中注定。反骨:指枕骨,又名后山骨。也有人将头有反骨称之为反叛的特征。传说李自成、李世民便生有反骨。在现代社会中,反骨成为勇于开创,思维敏捷的象征。

楼主提到为什么诸葛亮说魏延天生反骨。我认为这是巜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说魏延的背叛情节,我们不要纠结这些,这里诸葛亮说魏延天生反骨,只不过是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中刻画手法而已。文章中将诸葛亮描写出一个心思缜密、有智有谋的能人,而且自恋、自大到了极点,不相信别人的脑子,不喜欢有主见的人,而魏延恰恰是个有脑子、有主见的人,这一点肯定不能为诸葛所容,所以诸葛亮一开始就不喜欢魏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