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如果给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配图,你会怎么选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果给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配图,你会怎么选

应邀答: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如何评价《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如何评价《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每次读这首诗都有一种很奇特的孤独感和寂寥感,但要说怎么个好法还真说不出来。

前言

这首诗好像是小学课本上学的,时间太长记不太清了。诗意很好理解,不过也有些书本上讲不到的地方,老街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一、 关于白屋

1、白屋是入声字

这首诗是一首近体的五言绝句,符合近体诗的格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二句白屋是仄仄,但是这两个字今天是1声和2声,都属于平声。不过在古韵里,白、屋都属于入声:【屋:一屋】 【白:十一陌】 。

入声字都属于仄声,今天的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在不少方言地区还有入声的发音,类似与短促的去声。

2、白屋有两种意思,

1)茅草屋;2)平民或寒士 。因此白屋贫也有两种解释,可以看作平民的茅草屋比较简陋。也可以看作是寒士落魄。

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简析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半首诗是眼中景,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受,后半首诗主要听觉,闻犬吠,猜到或者听到有夜归人。

可以看作我在茅屋中,听到..........

也可以理解为,前两句是铺垫,第一句写景,第二句作者自怜,后两句是我在天黑时终于找到了落脚之处,我就是那个风雪夜归人。

三、为什么很奇特的孤独感和寂寥感

整首诗中提到”人“只有一个字,因此会有孤寂之感。

日暮苍山远,是作者眼中所见。

天寒白屋贫。按照第二条所说,古人”白屋“有寒士、匹夫之说。可以理解为作者自怜,天气寒冷,我正在前途茫茫、清贫困苦之时。结合第一句”日暮苍山远“,,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渺小的身影,行走在无尽的艰难路途之中。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里的夜归人,说的是自己,终于在苦寒中跋涉以后,遇到了一个落脚之地,却只有一条狗在狂吠,依然见不到人。

整首诗如同探险一般,写完了以后,天地之间仍然只有自己一个人, 但是留下了无限的联想,之后会怎样?既然有犬吠,或许有人,或许........

结束语

诗无达诂,可以看作是通篇写景,也可以看作是深有寄托。

这首小诗,诗中有画,画中有隐喻。

@老街味道

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千古绝唱“风雪夜归人”中,“归人”到底指谁,如何理解该诗

(原创)这句诗出自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一首五绝诗。全诗是: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贪。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是河涧(今河北)人,玄宗天宝年进士,为人刚直不阿,因而犯上。他一生为官中两次遭贬,在随州刺史任上终官,后来弃官游历于江南,有诗名,与钱起并称为“钱刘”,是大历诗风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失意伤时,吟咏羁旅离别、闲适情趣外,善于描摹山水,风格秀逸闲淡,善长五律,但是造句和意境稍有雷同,这是诗中不足之处。

这首诗从题目就可看出,是诗人出游遇到下雪,夜晚借宿芙蓉山而作。

诗的前两句描写暮投芙蓉山所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宿眠中听到的声音落笔。前后承接看似跳跃,但并不脱节,构成了一幅寒山夜宿图。

“苍山远”写的是远处,“白屋贫”写的是近处,远处和近处的描写自然是远离尘俗的空旷与荒凉沉寂。

“柴门”与“犬吠”描写的是听到的声音。

画面的景物展现出了落日苍山、天寒白屋、柴门犬吠,和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独自来去的“夜归人”那是作者投宿结识的朋友,这位朋友独立于世,幽寂孤清是位隐居的寒士。

如果把这首诗译成白话,便是:

暮色之中远山一片沉寂,

寒天中露出泛白的茅舍。

还未眠时听到几声狗吠,

柴门打开又关闭的声音,

茅物主人从风雪中归来。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看到远处苍山和近处的白屋,听到犬吠和柴门的关闭声。“夜归人”就一定是“芙蓉山主人”无疑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