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敬畏,行有所止解释一下?做人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适可而止,你说是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解释一下

”心有敬畏, 行有所止。“直白地说,就是”心里有害怕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比如,心里敬畏法律,行为上就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情。

做人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适可而止,你说是吗

@暖冬丝语G 观点:十分正确!做人做事就应该有个度,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心存敬畏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躲灾避祸的大智慧。敬就是尊敬、尊重;畏就是慎重,甚至有那么点小畏惧,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人做事有分寸和行止。我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名臣曾国潘认为:“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心存敬畏,就是做人有底线,做事有分寸,花用有个度,这样才能才能始终谨言慎行;才能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坚守一份初心,保持人生应有的淡定与从容。也正是他这种为官做事张弛有度、“心存敬畏”人生智慧和态度,使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在自己人生的巅峰急流勇退,避免了朝廷官员功成名就后厄运加身的命运。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天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及法则,畏民就是尊重民心民愿,具体到个人就是要时刻保持警醒,做到标准不变,原则稳固,底线不松,于内“心”则不存邪念,于外则端庄威仪,做人做事知行止。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心存敬畏是养成高尚品德的前提和根本,也是祸事产生的根源;一个人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的制衡与约束,就会如同久缚而脱缰之马,就会肆意妄为,为自己留下祸事,种下祸根,最后自其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