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是多少岁(知命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知命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呢?在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男子和女子都有一个称谓,比如弱冠之年的男子可以结婚了,而立之年的男子可以自立,不惑之年的男子对人生不再遗憾,不惑之年接下来就是知命之年,那么你知道知命之年指的是什么年纪吗?话不多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知命之年是多少岁
知命之年指的是什么年纪?知命之年是形容男子的,当男子到了五十岁,通过岁月的积累,此时他已经能能明辨事理而不容易被迷惑,并且知道自己的命运,所以人们常说“五十知天命”。这时候的男人已步入老年,岁月给他留下了很多沉淀,从而认清了自己的人生。
二、知命之年的出处
      知命之年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在《论语·为政篇》中有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知命之年的含义
      人的一生很长,在这段时间里,人们总会遇到很多事情说不清也道不明,但到了50岁,男人应该要知道自己的命运: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不怨天;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知道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懈怠。
四、其它古代年岁
1、舞象之年
      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2、破瓜之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3、加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结发
      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5、弱冠
      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古称知命之年是指多少岁

知命之年是指五十岁。

1、释义: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2、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释义: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

3、用法:作宾语;指50岁,用于男性

4、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知命之年以致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1、花甲:指60岁。

2、古稀:指70岁。

3、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4、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春秋时期《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5、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战国《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6、耄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7、耋:年八十曰耊。

8、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9、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知天命之年是多少岁

天命之年是指五十岁。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释义: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扩展资料

黄口:十岁以下。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从心之年: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知天命之年是指多少岁 知天命之年岁数是多大

1、知天命之年指的是在50岁到59岁这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段所有的人都属于知天命的年龄段。而如果到了60岁,则是进入耳顺之年,也被称之为花甲之年。知天命之年的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2、“知天命”是出自孔子的自述,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如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来作为年龄称谓。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

天命之年是五十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扩展资料:

「六十 耳顺」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