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熊猫为什么不吃肉?大熊猫战斗力到底如何,大熊猫能打得过老虎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现在的大熊猫为什么不吃肉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大熊猫俨然一副“素食主义者”的姿态,为了能够有足够的竹子吃,它们在野生环境下,甚至把“家”搬到了高山的竹林深处。但是,从1988年开始,大熊猫就成为了我国的“国宝”,享受“国宝级”的待遇,按理说,给大熊猫顿顿吃肉条件是完全允许的。但是,为什么已经是“国宝”的大熊猫依然很少吃肉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大熊猫的食性

在许多小伙伴的印象当中,大熊猫就是吃竹子的动物,再加上它长的肉嘟嘟、毛绒绒的,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直观印象,这让许多人认为大熊猫就是纯正的“素食动物”。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即使在当下的野生环境下,大熊猫的食物中也有1%的肉食,其中以竹鼠、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尸体为主。毕竟大熊猫到现在为止,都在食肉目下的熊科动物的行列之中。

大熊猫能够吃肉要归功于它没有退化的牙齿以及消化道。早在800万年前,大熊猫还只是一种只有现代犬体型的哺乳动物,不过,那个时候的大熊猫的祖先是纯正的食肉动物,它就是始熊猫。始熊猫的化石主要来自于我国的云南地区,而在距今约1000万年前,正是猫科动物进化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猫科豹亚科的谱系在亚洲已经成型,到了始熊猫出现后,它就面临着与其他已经成型且体型较大的食肉动物的竞争。于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始熊猫的食性开始发生改变,到了距今约300万年前,始熊猫进化为大熊猫小种,根据其牙齿磨碎程度和化石出土的地质层中植物的特点来看,它已经兼食竹子了。

由于大多数的食肉动物很少出现在竹林之中,所以大熊猫的小种就逐渐向竹林环境靠拢,到了距今约70万年前,大熊猫小种进化为巴氏大熊猫。巴氏大熊猫比以往的任何阶段的大熊猫祖先体型都要大,而且它们已经完全适应了竹林的生活,并且将主食变为了竹子。

之后,大部分的巴氏大熊猫灭绝,一部分完全适应了吃竹子巴氏大熊猫成功的进化成为了现代的大熊猫。

因此,正是大熊猫祖先一步步的向高海拔的竹林深处迁徙,才让大熊猫免于淘汰,成功的生存到了今天。而且在整个熊科大熊猫属下,大熊猫成为了唯一幸存的动物,这也是大熊猫被称为“活化石”的主要原因。

既然大熊猫的祖先曾经是纯正的食肉动物,现在的条件也足以让大熊猫每天吃肉,为什么不用肉代替竹子饲养大熊猫呢?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来解析,一个层面是大熊猫为什么很少吃肉?另一个层面是用肉代替了竹子,对大熊猫会有什么影响?

大熊猫为什么很少吃肉?

在野生环境下,肉食仅占大熊猫食物总量的1%,也就是说大熊猫很少吃肉。至于很少吃肉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就是肉并不好获取。经过漫长的进化,主要以竹子为食的大熊猫的体型已经变得比较的臃肿,而臃肿的体型显然不利于大熊猫的捕猎。简单的说,就是大熊猫捕猎的体力消耗要远大于它捕猎猎物提供的能量。

第二是大熊猫本身的基因问题。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由于长期缺乏肉食来源,以及主要以竹子为食,现在大熊猫的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基因T1R1,严格意义上说,也不是丧失了,而是这个基因失去活性了,而这个基因的失活让大熊猫即使吃肉都感觉不到肉的鲜味。最终造成了,大熊猫已经不太喜欢吃肉了。

因此,大熊猫吃肉都不如吃竹子香了,再加上捕猎难度较大,所以,大熊猫只是吃一些可以“唾手可得”的肉食以补充能量,自然就很少去吃肉了。

用肉代替竹子,对大熊猫有什么影响?

由于大熊猫T1R1基因的失活,它对肉并没有依赖性,换句话说就是不吃也不馋。所以如果用肉代替竹子的话,对大熊猫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它会食欲不振。

其次,大熊猫虽然是“国宝”,但是它从根本上说还是一种野生动物,人为的帮助只是为了拯救这个以前濒危的物种(现在已经由濒危调整到了易危),野外还是它最终的归宿。所以,如果用肉完全代替了竹子,捕猎能力较差的大熊猫在野外生存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饿死。这显然是与拯救野生动物背道而驰的。

最后,如果是用肉代替竹子,大熊猫本身的活动量就比较小,吃肉的生活显然能够导致大熊猫的肥胖,而过度的肥胖于任何动物都是不利的。

当然,大熊猫如今的消化道依然可以消化肉食,所以,吃肉对大熊猫的生存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总结

大熊猫如今的食性是经过了800万年的演化才形成的,而这种食性显然是有利于大熊猫生存的。如果贸然的将大熊猫的主食改成肉,虽然表面上看,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于大熊猫的野外生存以及身体健康都是无益的。因此,即使成为了“国宝”,我们也不能让大熊猫顿顿吃肉。

大熊猫战斗力到底如何,大熊猫能打得过老虎吗

得看什么老虎吧

应该打的过小亚种虎,怎么说体格在那,但是东北虎或者孟加拉虎就不一定了

 

虽说熊猫是熊,但是体重在熊族中排倒数第二,一般来说只有80-120公斤,而像东北虎,雄性的体重平均为300公斤,体长约2.6米,肩高约1.1米,尾长超过1米。是现在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孟加拉虎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老虎。

 

不过现在大熊猫只管卖萌就够了,能萌skr~人


请问,是“熊猫”还是“猫熊”究竟是猫还是熊

提到熊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但其实熊猫这个名字不属于大熊猫,而属于小熊猫,而且大熊猫和小熊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并且二者几乎没有亲缘关系。那么,“熊猫”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它是熊还是猫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熊猫”的由来

早在1902年,英国动物学家迈克尔·罗杰斯·奥德菲尔德·托马斯来到中国,在四川收集到了一个动物头盖骨的标本,他发现该头骨与家猫有些相似,但是比家猫大,部分特征与现存的浣熊头骨有些相似,因此托马斯将其命名为“小熊猫”。这是有记载以来,第一次出现“熊猫”这个词。

不过,小熊猫刚被发现时,曾经被放入了浣熊科和熊科,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们通过系统发生学对小熊猫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它与熊科动物没有太大的关系,与浣熊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二者分化时间较长,所以小熊猫之后被分成了单独的科-小熊猫科。

那么,大熊猫又是怎么来的呢?

虽然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物种,但是它与小熊猫一样都是外国人最先研究的。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法国的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同样是在四川发现了全身由黑白毛发覆盖的类熊动物,他将该动物命名为“黑白熊”。由于戴维德是第一次见到该物种(那可比吗,这可是我国独有的物种),所以就从当地带走了一个标本带回了法国。

戴维德将标本带回法国后交到了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手中,通过爱德华兹的研究,他发现该物种虽然与熊科动物很像,但是牙齿和骨骼结构更像是浣熊,因此,他将黑白熊改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意思就是与浣熊相似的兽),而这正是现在大熊猫所用的学名。

之后随着小熊猫的被发现和命名,一些学者根据大、小熊猫的相似性主张将大熊猫也划入小熊猫科中,此时大熊猫的中文名才被确立。具体的时间从一些记载看,大约在1938年,因为早在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中对熊猫进行了描述“熊猫、兽名,似猫而善升木”,最关键的是从配图看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