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的是“野合”而生吗?司马迁为何在《史记》记载孔子“野合而生”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孔子真的是“野合”而生吗

题主好,孔子野合而生,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中:“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是信史,不是野史,司马迁的记录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问题是“野合”指什么?如果是很不光彩的事情,完全可以略掉这两个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时,司马迁抹黑孔子不和时宜。再说,司马迁的思想完全属于儒家,对孔子很尊崇,虽然治史强调真实,但“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处理方法,司马迁还是很清楚的。野狐以为司马迁“野合”说另有深意,只是“野合”一词内涵太多,导致后世对“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各有所论。

那么,“野合”有哪些意思?对“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有哪些看法?我们不妨梳理一下。

1,“合”就是男女的媾和,“野合”字面意思是在野外的媾和,就是今人所说的“打野战”。“野战”在上古是普遍而正常的现象,人和动物的距离并不远;“衣冠礼乐”之后,社会进入明,“野战”自然暗淡了;今人“野战”纯属无聊之下的寻求刺激,有悖于文明和道德。常人都喜欢八卦,对“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的事情之所以感兴趣,也是从“野合”字面上想的多了。

“野合”另一种情况是带有单方面的“性侵”。

“ 释种惊寤,因即谢曰:’羇旅羸人,何见亲附?’遂款殷勤,凌逼野合。“见《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

“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新五代史·朱友文传》

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孔子的父亲是奴隶主,他强行占有了百姓家的女子,这样生下的孔子当然要算“野合而生了”

这种理解的人,大都是对孔子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这就是一个事实,并以此来诋毁甚至谩骂孔子,这显然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也是带有感情色彩的错误认识。

2、《周礼》对男女婚媾问题有着详细具体的规定,内容涉及男女年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各种礼仪等。不合乎《周礼》关于男女婚媾的各种情形也常被看作“野合”。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66岁时,娶18岁的颜征在生下孔子,这种相差40多岁的婚姻,和已近古稀之年而要的儿子,是很特别,和《周礼》关于婚配情况多有不合。所以很多人认为,孔子“野合”而生,就是指父母的婚媾不合《周礼》。

这种说法野狐认为站不住脚。叔梁纥有妻子施氏,生有九女,他又纳一妾,生有一子名孔皮,字伯尼,可惜是个瘸子。叔梁纥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他需要一个正常的儿子来继承贵族名分,振兴他们孔门,这是《周礼》所支持的行为。他纳娶颜徵在时,施氏和孔皮的母亲是否在世,史料没有记载。

《周礼》规定的是有关娶妻的礼仪,并没有规定生孩子的年龄,并且《周礼》支持纳妾生子。颜徵在是续弦为妻,还是被纳妾入孔门,她生孔子都不是越礼的事。这种老妇少妾,尚能生子的事情,在古人看来是大吉大利的好事。《周易 大过》有“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的爻辞。

“司马贞索隐:“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

清 毛奇龄《昏礼辨正》:“幼时观邻人娶妇,妇至,不谒庙,不拜舅姑,牵妇入于房,合卺而就枕席焉。归而疑之曰:此非野合乎?“

司马贞用了一个“盖”字,毛奇龄也是“归而疑之”,用了一句“此非野合乎?”对此种情形他们依《周礼》也不敢做出肯定的判断。

3、“野合”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故意神其出生,以异常人。这应该是孔子走上神坛的开始。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阴阳学说”,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风雨雷电乃天地交媾之象。大地万物生生不息都是天地交媾的结果,《周易 泰》卦就是描绘和讲述这个道理的。天人合一,人法天地是古人重要的思想,古代有过生殖崇拜的历史,人借助自然的神力来帮助媾和生殖很合乎逻辑,司马迁的“野合”应该属于这个意思。

非正常的媾和生育都可以看作“野合”,那种有着神秘的媾和孕育常被蒙上神奇的色彩,因此而生的人物,也会被看作不同于常人的英雄或者神人。这种例子古代很多:

“其先,刘媪常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 高祖本纪》

传说李白母亲临盆前夕,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遂产一子,名之李白,字太白。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史记 本纪 周》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经 生民》

不只是中国古代这种故神出生的事很多,就是西方的耶稣也是如此。

马太福音

1:19 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的羞辱她,想要暗暗的把她休了。

1:20 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

野狐以为,司马迁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的本意就在于要“神其出生,以异常人”。至于尼丘山祈祷等具体细节,有或者没有都无关要紧。有,求神生子,也符合情理;没有,虚构以从其“故神其生”也在情理之中。

司马迁为何在《史记》记载孔子“野合而生”呢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孔子列传》中写道: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担任鲁国昌平乡陬邑大夫时,他和一个颜姓女子征在外“野合“,然后在尼丘祈祷神灵后,最终生下了孔子。现代人大惑不解,认为50多岁的叔梁纥老牛吃13-15岁颜征的嫩草,“野合“生下了孔子;另一种说法是,叔梁纥有官衔,硬霸弓与13-15岁的颜征苟合了,生下了孔子。

其实,现代人对过去的历史一点都不了解。古今中外,几千年前人类的繁育都是相当原始,从刚开始的人类群居,到抢婚,再到有意识的苟合,主要是为了繁殖人口。一般在古代,孩子只知道有母亲,不知道父亲的。中国在商周时期,有一种叫“春社“,是男生幽会的狂欢节,男女不分年龄,只要互相爱慕,都可以苟合。叔梁纥就是与颜征“春社“以后,苟合生下了孔子。

西方人阅读的《圣经》时,也描绘了耶稣与他母亲玛利亚的故事。在“新约“中称,玛利亚还是处女时受圣神感召而怀孕,生下了“耶稣“,这就是说,耶稣也没有父亲,耶稣他自己也不知道生他的父亲是谁!

佛祖释迦牟尼,他的母亲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怀孕前梦见了白象入胎,怀孕六年,在蓝嗶尼园的无忧树下,是站着生下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诞生了七天,摩耶夫人就去世了。这也说明,释迦牟尼也不知道自己的生父。

其实,孔子的“野合“在当时并没有什么不妥,在“春社“中有成千上万的婴儿同时诞生,也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大批婴儿诞生,只有孔子名气最响亮。所以,人们都牢记孔子是“野合“的。如果孔子长大没有创建“儒学“,或者“儒学“在春秋以后就销声匿迹,孔子不存在“万世师表“,也可能“野合“这二个字也同样“销声匿迹“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