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刻板行为? - 飞外
发布时间: 2023-07-06

徐州小海豚孤独症康复老师整理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


刻板行为的体现有很多种,如果给其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们可以说:
刻板行为,是一种重复的、固定的、无明确意义的某种行为。
一般情况下这种行为被打断时,会引发强烈的情感冲突。

常见的刻板行为有以下几种:
1.刻板语言
如重复同样一句话,唱同一首歌,复杂的如只能表达打不开,什么都是打不开,拿起苹果也叫打不开,画画也叫打不开。
刻板行为不能将语言进行灵活的运用,尤其在句子组织方面能力弱。
2.刻板动作
如反复甩手、反复玩手指、旋转,跑跳,反复摇晃身体、打头自伤等肢体动作的刻板。
3.刻板思维
如,积木必须搭成一条线,数数必须从1到10不能从中打断,听故事只讲同一个,回家必须沿着同一路径等。
该类刻板行为具有一定的思维秩序性。
4.刻板规则
如,比赛只能赢不能输;饭店只吃同一家餐厅的同一种菜,玩游戏只玩熟练的规则,其他规则不能接受。


刻板行为有哪些表现?

不断摇晃身体,打自己的脑袋,摆弄手指,重复同一句话,进屋必须脱鞋子,把积木摆成一条长龙,回家必须沿着同一路线,水彩笔必须按照固定顺序放进盒子里,只在家里上厕所,外面的厕所坚决不去,游戏规则一旦确定坚决不能更改,只听得懂把蜡笔给妈妈,把蜡笔给叔叔就听不懂。
更糟糕的是,只要违背以上刻板行为的意愿,就会导致激烈的情绪问题。

哪些儿童易发生刻板行为

普通的成人也会有某些程度的刻板,比如开会时抖腿,没事的时候玩头发~
在普通儿童中,1岁以内的婴儿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简单重复的刻板动作,但随着年龄增长及能力的提升,刻板行为之后通常都会消失。 在2岁以上自闭症及发育迟缓儿童中,刻板行为概率更大。其中,又以自闭症谱系儿童最多。
在自闭症谱系儿童中,按照智能的由低到高,其刻板行为依次表现为:刻板动作、刻板思维、刻板语言、刻板规则等。
也就是说,严重的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更多表现为刻板动作;
中等及高功能儿童,更多更多表现为刻板思维及刻板语言;
高功能儿童及阿斯伯格,更多表现为刻板规则。

刻板行为的原因

对于刻板行为来说,其本质原因是大脑神经本身的损害,具体原因不明。
从实用角度来说,可能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感官刺激
儿童做某些刻板动作时可以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于是,这些行为就被自己强化了。
2.获得关注
有些刻板行为不是被自身强化,而是被他人强化。比如,一开始打自己,孩子就能得到家长的注意,或者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这种行为就会被他人强化。
3.智能障碍
刻板行为与智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刻板行为是因为心理功能不足,换句话说,很多4、5岁的儿童,心(1至100朵玫瑰花各代表什么意思?1朵玫瑰花语:我的心中只有你only you。2朵玫瑰花语:这世界只有我俩。3朵玫瑰花语:我爱你i love you。4朵玫瑰花语:至死不渝。5朵玫瑰花语:由衷欣赏。6朵玫瑰花语:互敬互爱互谅。7朵玫瑰花语:我偷偷地爱著你。8朵玫瑰花语:感谢你的关怀扶持及鼓励。9朵玫瑰花语:长久always。10朵玫瑰花语:十全十美无懈可击。11朵玫瑰花语:最爱只在乎你一人。12朵玫瑰花语:对你的爱与日俱增。13朵玫瑰花语:友谊长存。14朵玫瑰花语:骄傲。15朵玫瑰花语:对你感到歉意 i ' m sorry。16朵玫瑰花语:多变不安的爱情。17朵玫瑰花语:绝望无可挽回的爱。18朵玫瑰花语:真诚与坦白。19朵玫瑰花语:忍耐与期待。20朵玫瑰花语:我仅一颗赤诚的心。21朵玫瑰花语:真诚的爱。22朵玫瑰花语:祝你好运。25朵玫瑰花语:祝你幸福。30朵玫瑰花语:信是有缘。36朵玫瑰花语:浪漫。40朵玫瑰花语:誓死不渝的爱情。50朵玫瑰花语:邂逅不期而遇。99朵玫瑰花语:天长地久 forever。100朵玫瑰花语:百分之百的爱 100% love。)智能力可能还停留在1、2岁,所以很多刻板行为就被保留了下来。
从长期来看,只有发展智能,才能从本质上克服刻板行为。否则,一个刻板行为消除了,如果智能得不到有效提升,还会有其他刻板行为发生替代。
但智能的提升不是你想提升多少就提升多少。一个智商40的儿童,可以将智能提高到50、60,但是很难提升到100。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龄乃至成年自闭症患者,只能过着严格的结构化生活。
但无论提升多少,对孩子来说都比不提升要好,所以在儿童大脑智能发育的关键时期,能提升多少是多少。
​刻板行为一般发生在无事可做的时候。如果儿童在全身心参与其他项目,一般会较少发生刻板行为。

刻板行为和强迫症的区别

刻板行为和强迫行为表面来看,都是在重复某些无意义的行为,但区别在于:
刻板行为过程中,行为者对此乐此不疲, 强迫行为过程中,行为者对此非常焦虑。

如何干预刻板行为

1.立刻转移注意
一旦有刻板行为发生,要立刻打断,做些别的事情,转移孩子注意力,避免刻板行为严重化。

2.时刻有事做
上面提到刻板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无事可做,智能通过刻板行为来寻求感官刺激,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别让孩子无聊的闲着,要时刻有事做,才能用有意义的事情占据他的时间,从而避免刻板行为发生。

3.长期泛化
人物的泛化
比如,一直是王老师给小朋友上课,有天,王老师请病假,换孙老师上课,他就不能接受,各种哭闹产生人物刻板。那么,我们就要对小朋友进行人物泛化,让他逐渐接受不同的人物。

地点的泛化
比如,一个小朋友放学在同一个地点等车回家,忽然有一天放学要先去另外一个地方孩子就不肯,哭闹不止,此时就需要地点泛化,妈妈每天带他走不一样的地方回家,有时候从前门回去,有时候走后门出去。经过一段时间地点泛化,孩子终于能够接受从不同的地方回家了。

时间的泛化
比如,一个小朋友在学校上课,第一节课语言课,第二节课感统课,有一天换了课表,这两节课调换位置了,孩子就不能接受。他觉得第一节课这个时间点,必须要上语言课,第二节课这个时间点,必须要上感统课。因此我们需要经常调换课程顺序,让他逐步接受。

物品的泛化
比如,一个小朋友对于一个黄色的小狗玩具特别执着,时时刻刻都要拿着,只要让他放下小狗,他就哭闹不止,拿小狗这个行为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上课,因为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小狗身上。于是,我们先从替换开始泛化,把黄色小狗换成其他颜色,又换成其他物品,又逐渐练习拿起放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泛化,他终于可以平静的放下小狗了。

形式的泛化
玩积木时,小朋友只能接受从低到高,不能接受从左到右,或者从前到后。于是,我们就将形式经常变换,让他逐渐接受。

全方位泛化
对于概念的理解,我们经常要全方位泛化。
比如,学习香蕉的概念时,不光要学习视觉上的香蕉,还要学习香蕉皮,香蕉块,把香蕉剥开,感受香蕉的 味觉、嗅觉、触觉。只有经过全方位泛化,概念理解及语言表达才能让儿童深刻理解。

4.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有些刻板行为,是无需改变的,因为它们是被大家接受的好的习惯。
比如,有些小朋友喜欢把东西分门别类放到柜子里,有些小朋友喜欢桌子上的东西按一定顺序摆好, 还有一些刻板行为,是可以作为职业特长的,如果善用一些刻板行为,我们可以使其发展出有意义的能力。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