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虞我诈是三国(《三国演义》中,你喜欢哪个人物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三国演义》中,你喜欢哪个人物

闲谈三国人物,说起来个个喜欢。

沧海横流,他们都显示了英雄本色。

不可能一一说来,就简单说一下郭嘉吧。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当初,郭嘉先是投奔了袁绍。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占据冀州后,天下英才蜂拥而至。兵精粮足,野心勃勃,意欲与天下诸侯争霸。

对于郭嘉的到来,袁绍十分高兴,非常客气。

但经过交流、观察,郭嘉认为袁绍成不了大事。

郭嘉就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意思就是说,聪明的人就要善于选择主公,只有如此才能够凡事皆成。袁公虽然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谋略;想法很多,却无法实施;喜欢谋算,却不能决断。要想跟他共救天下危难而成就一番大业,很难啊。

此时,郭嘉仅仅二十一岁。

郭嘉如此年轻,但看问题非常深刻、老辣。用少年老成来形容,毫不为过,真正是英雄不在年高。

人们喜欢把郭嘉与诸葛亮对比,也有人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豹眼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具体出处,但从郭嘉这番言论来看,跟诸葛亮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有得一拼。他们都是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才。

不同之处在于,郭嘉主动出击,去寻找明主。诸葛亮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也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不断的发布广告。

共同之处,在于不是明主决不伺候。

辛评、郭图等人还在贪恋职位,存有幻想,但郭嘉却义无反顾地离开。

回到老家,郭嘉一呆就是六年。宁可闲着,也不肯将自己的旷世才能轻易付出,这本身就是不一般的格局和境界。

但郭嘉跟诸葛亮一样,纵然有冲天志向、旷世绝才,也仅仅把自己定位在辅佐明主的谋臣上,绝不做天下枭雄。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一位非常倚重的谋臣戏志才病逝,荀彧、程昱共同推荐了郭嘉给曹操。

曹操与郭嘉经过一番交流,君臣彼此感觉非常满意。

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曹操很高兴地说:”能够辅佐我成就大事的人,就是这个年轻人啊。“

郭嘉出来后,也兴奋地说:“这才是我苦心等待的明主哦。”

从这番对话,就看出君臣之间是多么投缘,这真正是一段佳话。

豹眼也喜欢看演义,但越来越不受演义的影响,更喜欢独自去品味那些历史故事。

在豹眼看来,曹操与郭嘉这段对话,绝不次于刘备、诸葛亮之间的隆中对。

郭嘉经过荀彧等的引荐,直接就来投奔曹操。如果曹操也如袁绍一样,郭嘉一定会弃之而去。但如果郭嘉自视清高,等待曹操三顾茅庐,恐怕就会失去这个机会。

这给豹眼以感悟,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不必恃才傲物。只有去追求,才能掌握主动权。追求不等于苛求,也不等于委曲求全。这才是面对现实、理性的处事哲学。

诸葛亮的做法,似乎更为超然一些,但也就脱离了一些现实。

今天去阅读这些故事,不是为了去品评古人的是非,为得是给自己一些教益。

郭嘉投奔曹操后,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功勋。曹操曾经想把自己的事业托付给郭嘉,但郭嘉年仅三十八岁就病逝啦。这令曹操伤怀不已,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感慨和哀叹: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君臣相知相得,这是多大的荣耀。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郭嘉一向不拘小节,不遵礼法,经常被负责督察官吏行为的陈群打小报告。但曹操在褒扬陈群的同时,却对郭嘉的事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作为人臣,混到这个份上,也就可以啦。

郭嘉不仅仅是凭借能力,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忠诚得到了曹操足够的信任。这才是他人生成功的关键。

像孔融、许攸、祢衡等人,也不缺乏能力,也不按套路出牌,不得善终,不能不说是人生的遗憾。他们与郭嘉相比,应该说做人是失败的。

尽管诸葛亮也成就了人生的辉煌,寿命也远大于郭嘉,但给人的感觉,诸葛亮就是累死的。而郭嘉却貌似潇洒很多,寿命在天,不是人力可为。

郭嘉人生短暂,但却没有遗憾。

南北朝和三国一样也是乱世,为什么南北朝的关注不如三国你怎么看

南北朝的整体情况

南北朝(420-589),共计170年,其开始时间是,东晋灭亡刘裕篡位改国号“宋”到南朝陈灭亡,杨坚统一全国结束。这段历史不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主要是在这170年之中,作为正统的南朝,偏安一隅,没有实力和能力对抗北方统一的鲜卑政权,汉族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一直到被吞并,就像我们现在提及清末的衰落,“八国联军”侵华,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等等,就不由得有种厌恶感,南北朝时期就有点这样的感觉。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我们来了解一下。

精神人物扭曲

北方就不用说了,本身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我们老百姓肯定不会喜欢一个外族的政权的。南方的宋齐梁陈,越来越落寞,甚至最后被吞并也没有让人惊喜的作为。最主要的是“精神人物”,我们拿最具代表性的刘裕说吧!他作为一个草根皇帝,本身应该能得到广大人民的喜欢,但是他却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情,族灭司马氏,这是东晋之前的历朝历代不曾有过的事情,篡了人家的江山,还将人家族灭,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曹丕篡汉,刘协也一直好好的活着呢!后面自己的子孙也遭到了这样的屠灭,不亦悲夫!

还有就是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数位“禽兽”皇帝,一个北齐一个南宋,甚至有专家认为刘宋家族可能有精神病遗传史。刘裕的子孙胡作非为,都干过啥事呢?弑君杀父,与母乱伦,穷凶极暴,废帝刘昱简直是个恶魔,每天都必须要杀人,以杀人取乐。就这样的王朝后世如何渲染呢?只能作为作为反面教材,让后人了解了。相反,我们看下三国时期。

尔虞我诈的智慧三国

三国(220-280),60年的历史,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智慧,感觉就比南北朝好,各方面风气正,备受人们喜欢。其实,我们读的《三国演义》以及大多数所关注的年代应该从184年的黄巾起义开始,在这个时候,曹操、袁绍、刘备、孙坚等人开始初出茅庐,然后逐渐逐鹿中原,称霸一方。人们比较关注三国,除了民家戏曲、说书、以及《三国演义》的影响之外,就是人们从三国人物的身上提取了许多正能量的东西。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臣曹操,他传神的艺术形象,老百姓通过骂他能一解心中对大奸大恶之人的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仁德之君刘备,能牵动老百姓心中对仁人君子对明君的向往情怀;还有“义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武艺超群的吕布;“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等等。三国中各个层面的人物都有,总有你喜欢的那款。

如果单讲正史,那么像机权多变的曹操,折而不挠的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以及“王佐之才”的荀彧,“万人敌”的关张,“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等等,都是一世之人杰,而南北朝时期虽然也有不少人才,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高欢,宇文泰,萧道成,萧衍,陈霸先等等,但是总不能令人津津乐道。

总之,前人从三国中提取出了无数的人生智慧,也通过三国的历史演绎出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精彩绝伦的生动故事,所以,人们对三国的热情仍经久不衰!

最接近模拟真实的三国游戏是什么

这里是喜爱游戏的小白

“三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也是游戏中常用的题材,至今为止,国内外有许多以三国为题材的游戏作品,尤其以中国和日本居多。在众多的三国游戏当中,各类风格的游戏都有,有卡通风格有写实风格。游戏的类型也是各式各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