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回忆父亲方志敏:牺牲时嘴塞毛巾、后脑中枪,遗嘱影响我一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99年8月1日,《方志敏全传》出版发行。这是方梅作为女儿赠予父亲方志敏最好的礼物,也是与父亲全部的联系。同年8月20日,中共中央为方志敏隆重举办了纪念活动。

和方梅一样党、国家、人民也没有忘记方志敏。

图 方志敏

方志敏与方梅是一对特殊的父女。因为方志敏特殊的工作性质,他和女儿既无普通父女之间其乐融融的和谐,也无承欢膝下的温情,更无亲密无间的温暖。

在方梅的回忆里,和父亲有关的事情少之又少,几近于无,惟有通过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越过百年对父亲的追寻。

可方梅永远不会淡忘她的父亲,因为他是方志敏。

伟大的“共产主义殉道者”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时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这是方志敏英勇就义前在牢狱之中所写的《可爱的中国》中的话。

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一个农民家庭诞生。新文化运动时期,他深受影响。于1922年8月加入共青团,次年三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展开全文

入党之后,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在五年间于赣东北地区创造了一整套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但是这种相对安稳的日子并没过太久。

1934年11月初,时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奋战与反抗,方志敏带领的部队已成功脱险。

为了掩护中央红军转移,他不顾周围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再入重围。同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七个昼夜后,最终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怀玉山被捕。

图 方志敏被捕

身陷囹圄期间,敌人为了限制方志敏的活动,给他戴上了十几斤重的镣铐,这是身体上的桎梏,却永远无法禁锢他炙热的心、火热的灵魂还有旺盛的斗志。

但方志敏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当他无法以枪支作为武器时,便拿起了笔杆子继续战斗。

他认为只要是“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而奋斗,他宁愿抛去对任何华丽的物质追求。

这是方志敏对党和人民至高无上的爱,胜过一切庸俗的物质享受。

在牢狱中,他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著作。

图 《清贫》手稿

在这条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路上,方志敏不是孤身战斗,妻子缪敏同他一样有着崇高的理想与夙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政治上的动荡不安席卷江西。在此期间,缪敏作为方志敏的交通员,两人的工作有密切的交际。于是,理想的土壤培育出爱情的花苞。

婚后,夫妻二人共同孕育了五个孩子,其中方梅是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1932年方梅在江西弋阳出生,1935年方志敏夫妻相继被捕。同年8月6日,方志敏被杀。

亲生父母缺席了方梅的整个童年,即便如此,方梅谈起方志敏时,仍觉得父亲影响了她一生。

方梅:父亲影响了我一生

呱呱坠地的方梅并没有像其他婴孩一样得到父母的悉心呵护,而是被寄养在赣东北苏区一个红军排长——吴西河的家中。

图 方志敏与妻子缪敏

因为这一年冬季,国民党启用近四十万人马开始了第四次剿匪行动。战况紧急,方志敏和缪敏得知消息后决定立即奔赴战场。

生产不久的缪敏身体还很虚弱,临走前她小心翼翼地抱起了柔软的婴儿,双唇亲吻着襁褓中啼哭的婴孩。战火无情,这一别会不会是永恒。

方志敏看着犹疑的妻子轻轻地说道:“走吧...”。缪敏豆大的眼泪瞬间掉下,砸在孩子稚嫩的脸上。方志敏缓缓地走过去紧紧地搂着妻子的肩膀,眼眶湿润地望着女儿。

踏出门的双脚宛如灌铅般沉重,听到身后孩子的哭声,夫妻二人心如刀割。

待到战火稍有平息,他们归心似箭地赶回家中看望那朝思暮想的小人儿。

年幼的方梅身体孱弱,哭啼声微弱。缪敏看着孩子的生命像风中摇曳的烛火微弱不堪,眼泪止不住地淌。她向丈夫投去求助的眼神,希望他能做些什么挽留这可怜的孩子的生命。

方志敏用坚定的目光看向妻子,因为他始终相信这孩子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她将像傲然挺立于寒风的梅花,熬过一切磨难,顽强成长。

图 方梅

方志敏曾经拟过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五物,松柏翠竹白梅兰”,所以除了方梅外,她其余的兄弟姐妹的名字都取自于“松柏竹兰”。

这些名字都寄托着方志敏对孩子无限的期待与寄托,期望他们有梅的坚强、松的坚韧、柏的坚定、竹的谦逊、兰的高洁。

正如父亲所望,方梅挺过来了,可命运给予她的考验还没停止。由于农村卫生环境较差,方梅当时生了一场类似于褥疮的病,掀开尿布之后同尿布一起下来的还有她屁股上的一片血肉。

方志敏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把头扭到一边去默默流泪。此刻的他内心充斥着对孩子的愧疚。他专心奉献于解放战争,看到血脉遭受病苦却无能为力,更不能做到悉心照料。

这是方志敏与女儿方梅的第二次见面。

这些就是方梅与父亲之间为数不多的交集。即便如此,方梅在评价她的父亲时这么说:

“清贫,大爱,奉献,牺牲,这是父亲方志敏留给我最珍贵的遗产。”

“许多年来,我读父亲的遗嘱,每一个字里头,我都能读到他的大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他不光属于我们子女,他更属于中国。”

在别人的回忆中追寻父亲

方梅的一生都投身于“书写父亲”的事业中。事实上,方梅并没有切实地与父亲的记忆,她又该怎么树立生动的父亲形象呢?

方梅在采访中曾提到,父亲留给她最为珍贵的东西就是《可爱的祖国》,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就在这本书里她“看到了”父亲。

十七岁开始,方梅才慢慢读书识字,学习的过程并不容易。方梅刚回到亲生母亲的身旁不久,缪敏决定将女儿送到烈士子弟学校读书。

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方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良好的教育。此外,在农村的生活多以务农为主。

方梅识字都困难,而读书更是难上加难。缪敏发现女儿无心于读书学习,她严格地逼迫方梅。在反复的教育后,方梅终于有了一些见长。

起初,她并不懂母亲缪敏为什么那么严格要求自己读书。别人的书中可有颜如玉,也可有黄金屋,可方梅在父亲的遗作中仿佛“看到了”父亲——方志敏。

图 方梅

通过这些文字,方梅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父亲的谆谆教诲,父亲殷切的期待,方梅愈发努力地读书。

在这本携带着父亲生命和鲜血印记的书里,方梅一遍复一遍地阅读,父亲模糊的身影逐渐变得越来越清晰且愈发伟岸。

方梅用了十年的时间在别人的回忆中追寻父亲。

她用自己的脚丈量了父亲生前生活和战斗过的每一寸土地;她用自己的眼睛凝望着曾与父亲共同战斗过的红军英雄们;她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着方关于父亲一桩桩感人的事迹。

在他们的故事中,父亲清贫而大爱,坚毅而柔软,勇敢且无畏。父亲的光辉形象在方梅的心中愈发耀眼夺目。

资料收集完毕后,方梅又花费了十年的时间书写父亲。即便写到双手关节变形,她也无怨无悔,因为她说一生中她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唯独在乎她可敬的父亲。

无畏的牺牲

1935年8月6日黎明前夕,方志敏被国民党秘密带到南昌市下沙窝杀害。方志敏被处决之前,嘴里被塞了毛巾,因为国民党担心他喊口号生出不必要的事端来。

子弹呼啸着、无情地穿过了这位英雄的后脑。

这是《方志敏全传》里对方志敏临刑场面细致的描述。有不少人对此持有怀疑的态度。方梅并没有亲眼看到,她是如何知道的呢?

图 方志敏(中)在狱中

方梅说这是真实的场景。在父亲英勇就义的那天,国民党提前在县城里到一位照相馆中的摄影师来拍摄照片。摄影师作为人证亲眼目睹了整个行刑过程,照片则是物证。

它将方志敏的生命永恒地定格在36岁。我们并不清楚方志敏在真正面对死亡时的神态如何,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可是从他生前在国民党人逼迫下所写的自述书中窥见一斑。

“年三十六岁,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仅述如上。”

整篇自述书只有二十五个字,每一笔都沁出他的坚毅与大无畏。能够写出这样坚定的语言的人,又怎会在面对敌人的迫害时表现出怯弱与退缩呢?

虽然方志敏的生命在36岁画上了句号。在物质的空间里,他的生命固然是有限的。可在精神的空间中,他的正义凛然、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和大无畏精神永久地影响女儿方梅还有其他许多人。

烈士的名字将永远和着他们的鲜血和精神驻留在五星红旗上,并且世世代代传递和发扬下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