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历史上古人做的,被称为巧夺天工的东西有哪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纵观五千年悠悠历史,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聪明智士辈出,发明创造了许多巧夺天工之物,那么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令人震惊的巧夺天工发明呢?

被中香炉,又称“香熏球”、“卧褥香炉”、“熏球”。是中国古代盛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被中香炉的最早记载见于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之中:“于是寝具既陈,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帐低垂,裀褥重陈,角枕横施。”而汉代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卷上也有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为常满灯……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共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坏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

它的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同心圆环(也有三层的)。炉体在径向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用同样方式,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球壳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水平状态,香料也不会洒出来。这其中涉及到一个现代机械的陀螺仪原理,比西方的类似发明早了1000多年。

彩绘雁鱼铜灯为西汉时期的文物,1985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店塔村西汉墓,通高54厘米,长33厘米,宽17厘米。雁鱼铜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更为精妙的是,它还暗藏一个防治污染的巧妙“机关”。

雁鱼铜灯的雁,就是其环保结构的主体。雁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及雁颈、体腔都是中空且相通的。当灯火在鱼身内点燃后,烟雾和废气便会随着雁颈上升,并导入雁体之中。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在点燃雁鱼铜灯之前,还会在灯的体腔,也就是大雁的肚子里放入一些水。这样一来,燃灯后所产生的烟雾、废气,进入雁体后,经过水的稀释作用,减少了除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和造成烟味,这样就实现了铜灯的环保功效。

20世纪70年代,曾侯乙墓就曾出土了青铜制的冰鉴,令当时的考古人员颇为惊叹,因为它有着类似于现代冰箱和空调的作用。

冰鉴多为木制或青铜制作,使用前先往冰鉴中放入冰块,再放置食物,就能够起到冰箱的作用。冰鉴的顶部有盖板,上面开有双钱孔,既是抠手,也是冷气散发口,散发出的冷气可以使得室内凉爽,起到类似于现代空调的作用。世界上第一台冰箱诞生于1913年,战国时期距离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只能说古人的智慧真是无敌。

1992年5月在扬州市西北8公里的祁江县甘泉乡(今邗江区甘泉县)顺利清理了一座东汉早期的砖室墓,从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卡尺。

此青铜卡尺相传为新朝皇帝王莽所发明,由固定尺和活动尺等部件构成,固定尺通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有鱼形柄,长13厘米,中间开一导槽,槽内置一能旋转调节的导销,可以循着导槽左右移动,与现代的游标卡尺原理相同,却比西方国家早了1600多年。东汉青铜卡尺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数学史和度量衡史提供了实例,弥足珍贵。

除了以上几种巧夺天工的发明外,中国古代设计巧妙、制作精良的发明创造不计其数,其中还有很多都已失传,或是只有史书记载而未得到考证,诸如:鲁班的木鸢、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等等。现代的科技发展远超古代,但我们仍需要虚心向古人的智慧学习,并且要将其发明创新的精神传承下去,如此才能繁荣富强。

历史上古人做的,被称为巧夺天工的东西有哪些

多了基本上人类制造都是科学发明,都是巧多天工的东西。

一,金字塔,人类制造,举世无双,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世人赞叹。

二,木牛流马,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给前线将士们运送粮草量身打造的运输工具。

三,木人木鹊,这是1600年前我国工匠史祖鲁班发明的世界上最早会动会说活的木头人和能飞上天的木鹊,是飞机最初的飞行器。

四,中国刺绣,用一根针,一根线一双巧手把蓝天,白云,日月星辰,江海湖泊,等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能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仰眺望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写真的艺术效果堪称一绝而名满天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