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消灭了太平天国后,为什么不反了清朝,反了慈禧?咸丰皇帝继位之后,为什么会下诏批自己的老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曾国藩在消灭了太平天国后,为什么不反了清朝,反了慈禧

曾国藩率领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说慈禧不喜反怒,在慈禧玩弄帝王术打压曾国藩的某些个瞬间,面上的确有点这意思。

但剥去这层权谋假象,说慈禧“不喜反怒”是不准确的,较恰当的说法应该是“喜忧参半”。

为何喜?这是显而易见的。太平天国势盛时占据江南半壁江山,乃清廷心腹大患,现如今让曾国藩剿灭了,慈禧怎能不喜,内心只怕还会是狂喜。

说慈禧内心会狂喜,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太平天国覆灭之时,慈禧联合慈安刚垂帘听政不久,这时候的慈禧还远没到独宰清廷朝政的阶段,内政外交的实权有相当一部分还在助她政变上位的恭亲王奕䜣手里。江山半壁不稳,慈禧当然没有打压奕䜣,收拢皇权的现实基础,现在好了,太平天国被灭了,这等于是曾国藩无形中送了慈禧本人一份大礼,一个打压奕䜣的机会。

与清廷与慈禧本人,太平天国被灭都是极大的利好,慈禧怎能不喜。

但在当时,慈禧喜的确实不够轻松,因为伴喜而来的还有一份沉重的忧。

慈禧忧什么呢?

首先,自清初吴三桂引发三藩之乱后,清廷最大的忌讳就是汉人掌有兵权。太平天国被灭时,曾国藩不仅是握有兵权,而是他手里的兵权足以对清廷构成生死威胁。倘若曾国藩反了,对清廷而言,其危害凶险程度至少不会小于太平天国。

这等于是猛虎在侧,慈禧当然很忧虑。

其次,对于没反的曾国藩,慈禧一方面要防范,另一方面还不得不赏。但怎么赏又颇让慈禧伤神。因为文宗皇帝在世时说过——“攻克金陵首功之臣封王”。可封曾国藩为王吧,弄不好能助长他由王而帝的野心,不封吧,似乎又成了君是戏言。

简而言之,对曾国藩必须赏又不好赏让慈禧很忧烦。

还有就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攻陷金陵后的所作所为让慈禧很生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曾国荃为首的湘军很可能私吞了太平天国多年积攒下的“圣库”财物。要知道,清廷很想得这笔钱来渡国库空虚的难关。

这事朝轻了说可以定性湘军是不畏朝廷威严的骄兵悍将,朝重了说这就是欺君,性质严重的抗上。

为了维系朝廷的威严,对立下大功的湘军,慈禧必须惩罚,但这个度怎么把握?也够慈禧琢磨的。

入情入境地想一想,这几方面累加到一起,确实够慈禧忧的。

此时的慈禧不过三十岁的样子,但她呈现出来的朝堂智慧却不输历史上那些颇有手腕的帝王。

对于防范曾国藩,这事几乎从曾国藩领兵之初就开始了。到了太平天国被剿灭时,清廷对曾国藩的防范实际到了什么程度呢?

总体上,清廷的满蒙军事力量已对曾国藩的湘军构成了合围之势,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曾国藩一定看得到。

更关键的是,慈禧对大湘军体系已实现了局部瓦解,其内部的互相制衡已经形成。

简单说,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看似出自一处,实际却是一军制衡着另一军。就这一点,曾国藩就不敢轻举妄动,光一个左宗棠就够曾国藩受的了。

再说赏与罚。

怎么赏?怎么罚?既考慈禧的政治智慧,又考慈禧的政治魄力,说到底恩威并重要足够老道。

慈禧是怎么干的呢?

赏罚两道上谕几乎是同时送到曾国藩手里的,赏在前,罚再后。

在赏上,慈禧最终没给曾国藩封王,只给了一等侯,但与此同时,慈禧又定下了基调,凡汉臣,曾国藩的功名为上限,今后无人可越。

除了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慈禧对其他人很大方,凡有功之人都赏了,皆大欢喜的意思在这一刻很足。

但紧接着皆大欢喜的就是措辞严厉的罚,在这道惩罚性质的上谕里,慈禧点名训斥了曾国荃,并将湘军在攻克金陵过程中的种种过错、污点统统直指了出来,可谓是魄力十足。

整体而言,在慈禧那里,忧最终没成患;而喜则是一点没浪费。

咸丰皇帝继位之后,为什么会下诏批自己的老爹

咸丰皇帝因为孝顺而被道光皇帝选为继承人,他继位后打狗欺主,下诏很批无良奸臣穆彰阿,间接打脸自己的父亲,这是为什么呢?(道光皇帝)


穆彰阿,满族镶蓝旗人,出身于满族官僚家庭,他于嘉庆十年中进士,在兵部、刑部、工部、户部等许多部门都待过,道光帝继位后,受到道光的小人,由内务府大臣升职为左都御史,继续担任工部、兵部、户部尚书等职,他于道光七年入军机处学习行走,次年授军机大臣,一干就是十年,到了道光十七年,又升任最高的首席军机大臣。

穆彰阿在道光帝一朝平步青云,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可谓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只是穆彰阿掌握最高权力之后却并没有做多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反而经常结党营私,公饱私囊。


自从科举制度建立以来,朝廷中渐渐形成了一个“考生集团”,说白了就是帮考生们为应付朝中各种事情,根据考生情况了拉帮结派,而一般在考试中是谁监考,学生们就认谁当老师,穆彰阿利用自己的权力在考生当中树立威信,提拔心腹,很快就形成自己的小团队,就连后来成为晚清名臣的曾国藩都是因为靠上了穆彰阿这棵大树,才能年年高升。

穆彰阿除了建立自己的团队,还利用权力公报私囊,那时候鸦片在中国危害相当严重,一代名臣林则徐力主禁烟,他上奏章给道光皇帝陈述鸦片的毒害,而道光一看鸦片这么严重,于是就想着让林则徐赶紧去禁烟。

可是消息一出来,穆彰阿首先就不干了,为什么呢?因为英国人在中国大卖鸦片,其中也有穆彰阿一部分,穆彰阿本人可能就收了一个人的钱,所以才庇护英国人在中国卖鸦片,毒害中国人。(穆彰阿丑陋的外表)


要知道鸦片来源很多是不正常的,这都是穆彰阿暗中包庇,所以说林则徐一提禁烟穆彰阿肯定就像火烧一样,道光帝看自己最信赖的穆彰阿都否定,心里就开始犹豫,不过犹豫归犹豫,他最终还是看到鸦片的祸害,下令让林则徐去禁烟。 穆彰阿从此就跟林则徐结了仇,背地里没有少骂他。

林则徐烧了鸦片之后,自然会想到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来攻打虎门,于是就布下重兵迎击英国人,林则徐一边布兵防御,一边派人向朝廷告急,但是穆彰阿一看是林则徐的告急文书,根本就不搭理,心里说英国人打的就是你林则徐,关我啥事,所以穆彰阿根本就不组织有效兵力防守,一直到英国人闹出事情越来越大,使得朝廷为之震动,穆彰阿就跳出来说“我说啥来着,是不是不能禁烟,咱们有今天的祸害,根本就是林则徐惹的祸”,于是在穆彰阿的怂恿下,道光皇帝被林则徐罢免了。


罢免林则徐之后,跟英国人进行谈判的江山穆彰阿,穆彰阿这下可高兴了,在谈判桌上跟英国人非常亲近,英国人说啥是啥,就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条约,当时朝廷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但是畏惧穆彰阿的势力,也不敢多说什么。(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继承清朝大业的时候,他对于朝廷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看到父亲重用的穆彰阿,对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利,所以咸丰一上位就迅速拨乱反正,把这个大混蛋给废了。

原因穆彰阿整个一朝的重臣,所以罢黜穆彰阿的职位自然不能绕过道光皇帝,于是咸丰皇帝就下诏对道光皇帝进行一番评价:我皇考大公至正,惟以诚心待人,穆彰阿得肆行无忌。若使圣明早烛其奸,必置重典,断不姑容。穆彰阿恃恩益纵,始终不悛。自朕亲政之初,遇事模棱缄口不言,迨数月后,渐施其伎俩。英船至天津,犹欲引耆英为腹心以遂其谋,欲使天下群黎复遭荼毒。其心阴险,实不可问。


咸丰在诏书中说,穆彰阿是个十足的小人,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揣摩皇帝的心思左右逢源,以后坚决不能录用。咸丰皇帝罢黜穆彰阿完全是指责道光皇帝用人不慎,放纵穆彰阿祸害朝廷政治,真是应了那句话,满人误我三百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