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打入函谷关的战国名将你知道是谁吗?匡章能够联合齐、魏、韩联军攻破函谷关白起的能力跟他相比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唯一打入函谷关的战国名将你知道是谁吗

相信大家对于秦始皇嬴政自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这一段辉煌的历史一定了解,但是这段历史并非一蹴而就的。

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虽强,却也并非一直独占鳌头。有一次甚至面临了灭国的危机,而给秦国带来灭亡危机的人正是齐国名将匡章。

匡章并非军士出身,而是一个儒生,匡章早年和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关系很好,两人常一起交游,可以说是亦师亦友。

不过后来匡章弃文从武,在齐威王末年,成为了齐军将领。当时的齐国经过了邹忌变法后,日益强盛国力充沛,这引起了秦国的忌惮。

齐威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23年),秦国借道魏韩向齐国展开军事行动,先是越过了韩、魏、卫三国,然后突然从阳晋南下至齐国西南重镇亢父。

秦军想要绕过右壤直插齐国的南阳腹地,如果实现那么齐国可就危险了,于是齐威王便任命匡章为将,带领齐军前往迎敌。

由于秦军是孤军深入,还需要提防后方韩、魏二国有所图谋,于是匡章充分利用了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于双方使者多次来往,借机变更了部分齐军的旗帜标记,混杂到秦军当中,内外夹击大破了秦军。

《战国策·卷八》记载:“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此战后秦惠文王被迫向齐威王称臣,当时的齐国可谓是威风凛凛。

而匡章第二次与秦国交手这是在齐闵王时期了,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孟尝君会齐为相。孟尝君在战国时期可以一个十分著名的人物,在诸侯列国中的名声甚至超过了齐国君主齐闵王。

正所谓“功高盖主”,在当时的齐闵王心中,孟尝君既是一个能臣,自然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人物。不过齐闵王想要打败秦国,就不得不用孟尝君,《史记》记载:“齐闵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由于秦国的东向扩张和张仪的连横策略,严重威胁到了东方各国。因此孟尝君伺机发动了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而联军的统帅自然是齐国风头正盛的匡章。

匡章率领着联军,一口气攻到了秦国的函谷关下。作为秦国东进的第一关口,函谷关易守难攻,战国时期还从来没有人攻克过秦国函谷关。

匡章不是一个自大之人,他在函谷关安营扎寨,和秦国打起了持久战,不断刺探敌方的情报,历史3年之久,终于趁着敌军卸下防备之机,向函谷关发起了总攻,最终攻克函谷关。

眼看着联军进入了秦国腹地,秦国危在旦夕。秦国立刻派出了使者向齐国求和,齐闵王害怕孟尝君功高震主,于是命令匡章班师回朝。

函谷关之战后史书上再无匡章的记载,极有可能是郁郁而终了,毕竟千载难逢的建功机会就这样没了。当然这也只是猜测,关于匡章最终的去向至今依旧是个谜。

匡章能够联合齐、魏、韩联军攻破函谷关白起的能力跟他相比怎么样

千字文中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让大家都以为战国只有这四大名将牛的不行,其实战国名将辈出,还有多少名将因为千字文而被淹没了光芒?

带领齐、魏、韩联军攻破函谷关的战国名将叫匡章,绝对是一等一的名将,只是历史资料记载的很少,搞的都被人忽视了。

匡章是齐国名将,前4纪中期左右出生,活跃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35年–295年,经历齐威王、齐宣王、齐愍王三朝。战国时期长达二百多年,前期基本上一直都在混战中。匡章的历史开始于齐威王时代。

公元前334年,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后七年,齐军重创魏军,齐魏两国在徐州相互尊称对方为王,魏国领着一众小国来朝,尊齐威王为王,齐国也认魏国君主为王。齐国取代魏国成为霸主,匡章与惠子都发表了言论,出现在史书中!

也是在这年,秦国经商鞅变法,一跃成为强国,借着新败强楚的威势,秦军假道魏、韩,前来攻打齐国,桑丘之战爆发,齐威王起用匡章为帅,对抗强秦。这一战匡章利用秦军犹豫不决的机会,将士兵混入到秦军中,然后内外夹攻,大败秦军,秦国被逼的派了使者来齐国求和!

公元前314年,匡章乘燕国内乱之机,率领十万大军攻打燕国,攻破燕都,后来如果不是因为各国干涉,被逼退兵,燕国差点就被灭了!

公元前301年,匡章带着齐、韩、魏三国联军,攻打楚国,在相持半年后,大胜楚军,攻占了宛叶以北大片土地,引发了楚国内乱,楚国国力大为衰减!

公元前298年,匡章又带着齐、魏、韩三国联军,去攻打秦国,秦国确实强大,两军相持了三年之久,最后三国联军攻破函谷关,也是唯一一个攻破函谷关的统帅,秦国被逼的割地求和,联军退兵!

匡章在前后近三十年的带兵生涯中,重大的战役记载有五次,成绩是4胜1败。这次战败的战役发生在公元前311年,是因为本是同盟的宋国被张仪说的反水了,使得齐军侧翼空虚,遭到突袭,当时的战役是齐宋联军对抗秦魏韩联军的濮上之战!

可以说匡章是白起之前,当时战国的第一名将,重创了南北强敌,并压制了上升期的强秦,对于齐国的强大功不可没,匡章的几场胜战,使得齐国又成为当时的霸主,甚至可以说是匡章塑造了战国中后期的国际格局,如果不是匡章的胜利,秦国可能会更早的崛起!

总体上来说,匡章的历史地位应该是与白起相近的一流名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后世匡章却名声不显,寂寂无闻!

《战国七雄》各国中,第一名将分别是谁

《战国七雄》各国中,第一名将分别是:

1、齐国匡章:

匡章初学于魏国,是孟子的学生。齐威王末年,成为齐军将领,率军打退秦国进攻。齐宣王六年,趁燕国子之之乱,率兵十万,直破燕都。齐宣王八年,在濮水上游抵御秦军,作战失利。

齐宣王十九年,联合韩国、魏国攻打楚国,在垂沙大败楚军,杀死楚将唐昧。齐闵王三年,率齐、魏、韩三国联军 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2、赵国廉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将伐齐,大破之,取昔阳,拜为上卿。赵孝成王时,曾以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欲辱之。相如屡谦让退避。他感悟,负荆请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秦、赵长平之役,赵初以其御秦,用坚壁固守之策,秦师劳而无功。

3、魏国吴起:

吴起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在内政及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与孙武并称“孙吴”。其所著《吴子》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 。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4、秦国白起: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5、齐国暴鸢:

暴鸢,一作暴烝,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的韩国名将,曾参与过垂沙之战、伊阙之战、救魏战役等,取得过一定战绩。

6、楚国项燕:

项燕,周王族姬姓项国后,泗水下相人。战国末年楚国名将。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后用为姓氏。公元前225年,与反叛秦国的昌平君前后夹击秦将李信,大败秦军,杀死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