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于世的北宋王朝,为什么数年间,轻易被金国灭亡
发布时间: 2023-07-11

北宋灭亡,有几部失误:一是徽宗不该让位;二是钦宗不该清理徽宗亲信,搞内斗,而不抗金;三是没有及时迁都,死守开封。

转载 曾经辉煌于世的北宋王朝,为什么数年间,轻易被金国灭亡?

半开

2021年5月13日22:10

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王朝,是历史上较为繁盛的时期之一,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曾经辉煌一时,尤其是文化,用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话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称为文化昌隆之世,丝毫不为过。那么,这样一个经济上并不落后,文化上又如此繁荣的王朝,为何被金人数万之众、数年之间,就轻易灭亡了呢?

第一个原因是,外交政策的多变。北宋的外交政策,实在是变化多端,不能有始有终。当时,环伺于中原的外族势力主要有西北党项族建立的夏国、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后来在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与西夏的交往,一直处于被动地被党项族左右的局面,西夏边事一起,便打打和和,打则有胜有败,和则输钱送帛,被动的局面持续百年,被西夏牵着鼻子走,让西夏主导了政策方向,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展开全文

与辽国也是,宋朝先是主动出击,想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常常落败,本来在澶州之战后,双方缔结“澶渊之盟”,边境友好,互通商贸,但金国一强大,进攻辽国之时,却落井下石,与金签订“海上之盟”,联金灭辽,最后唇亡齿寒,引狼入室,自取其祸。

第二个原因是,地方政策的弱化。北宋的军事政策,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因害怕武夫乱国,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的兵权,又通过收精兵,将地方精锐收归中央,中央再派通判到地方,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指挥权。同时,还收掉了地方的财政权。

唐代以来,地方节度使不仅掌握着兵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包括所有的赋税收入也全归节度使掌控,偶尔向中央政府缴纳部分,也不过意思意思,稍事进贡而已。宋太祖时,朝廷开始将各州每年所收民租,除日常开支外,其他征收的钱粮、布帛,全部收归中央,后来的转运使,就是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通过这三个手段,地方上就没有了主动权。地方上既没有主动权,地方无论军事、经济,都处于相当弱势的境地,地方的积极性也严重受挫,所以外敌一来,除了边境和京城,其他地方几乎一打即溃,金兵一来,如入无人之境。

第三个原因是,军事政策的僵化。在军事上,北宋建立了枢密院三衙统兵制。三衙分别是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枢密院相当于现在的总参机构。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的建立,将兵权一分为三,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却不管军队,三衙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遇有战事,由中央任命将领领兵出征,实现了“发兵之权”同“握兵之权”的分离。这样安排,就将兵权收归了中央即皇帝的手中。前线的行军布阵,往往要向枢密院和皇帝报告后,才能实施。然而,前线打仗,瞬息万变,千里之遥,却得听从安坐于京城的皇帝的指挥,一来一往,决策和命令传递的速度极慢,贻误战机肯定会成为常态。所以,北宋很多动辄调动数万、十数万军队的大规模战争,常常被辽军或金军一击即溃,便是这个僵化的指挥体系的问题所导致的。

所以,北宋轻易被金国灭亡,不是没有道理的,哪怕有杨家将、岳家军这样强悍的军事集团,哪怕有狄青、杨业、岳飞这样的军事天才和拼命猛将,也是枉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