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本是一个弹丸之地,为何最终成了称霸地中海的帝国?南宋一个弹丸之地,为何能力抗蒙古大军数十年之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威尼斯本是一个弹丸之地,为何最终成了称霸地中海的帝国

谢谢邀请。分享知识、传播价值,我是史海泛读。

历史背景

  • 威尼斯共和国是一个城市国家,地处意大利的东北部。如果从它的第一任总督产生的7世纪末算起,到它最终在18世纪末被拿破仑灭亡终止,这个共和国在欧洲历史上存在了将近1000年。而且威尼斯共和国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全部都是由商人组成的,不像当时西欧各国流行的封建领主制度建立起来的国家。
  • 威尼斯共和国的海军在15世纪前称霸东地中海,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线路的关键地区,在商业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在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前,成了东地中海地区的霸主,甚至成为了能和拜占庭帝国分庭抗礼的一股强大势力。

▲威尼斯共和国鼎盛时期实际控制的范围


哪些原因使得威尼斯共和国能够称霸东地中海地区长达几个世纪?

原因一: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给威尼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削弱了拜占庭帝国,为威尼斯共和国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 公元1096年,在教皇乌尔班二世的号召下,西欧地区的封建骑士在狂热的宗教精神的号召下,打着收复耶路撒冷圣地的旗号,越过小亚细亚向东进攻当时已经在伊斯兰世界控制下的黎凡特地区。威尼斯人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在这两次十字军东征的过程当中,威尼斯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比如1122年威尼斯人得到了推罗城的三分之一,还获得了免税的特权。
  • 1202年,英诺森三世又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教皇直接委托威尼斯人为十字军建造战船。后来由于十字军无法支付足够的费用给威尼斯人,在威尼斯人的怂恿下,十字军向同属于基督教信仰的拜占庭帝国发动了进攻。在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之后,血腥屠杀并洗劫了这座辉煌的城市。威尼斯人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又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不但削弱了自己的对手拜占庭帝国的势力,还获得了巨额的战利品,可谓一箭双雕。这直接导致威尼斯共和国的势力深入拜占庭帝国全境,垄断了拜占庭帝国所有的对外贸易,为威尼斯共和国建立东地中海的霸权奠定了基础。

▲《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德拉克洛瓦1840年作品

原因二:独特的政治体制为威尼斯共和国提供了制度保障

  • 威尼斯共和国拥有一套非常独特的政治体制,这在当时以封建制为主的欧洲国家中显得非常奇葩。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分为大议事会、总督、元老院、10人委员会。大议事会是威尼斯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选举总督和元老院成员。总督是国家的元首,负责对外代表共和国进行活动,更多是一个荣誉职务。元老院则是国家的行政机关。10人委员会控制国家的军事机构,对共和国的事务有最高裁决权。
  • 熟悉现代国家制度的读者肯定会发现,威尼斯共和国的制度与现代国家是何其的相似。可以说现代国家都有借鉴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因为威尼斯共和国是一个商人组成的共和国,所以共和国内的各项职务都是根据威尼斯人的财富多寡来决定的。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是依据财富的多少来担任职务和承担责任。并且所有的政府职务都需要进行选举才能产生,为此威尼斯共和国还有一套极其复杂的选举制度,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政治权利。
  • 威尼斯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的保障下迅速发展,在拜占廷帝国衰落之后,取代了拜占庭帝国称霸东地中海。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共和国第一任总督

原因三:击败劲敌热那亚彻底控制东地中海地区

  • 意大利的另一个城市国家热那亚在11世纪崛起,并且控制了西地中海的制海权,伴随着十字军的东侵,热那亚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拓展到东地中海地区。当时已经衰弱的拜占庭帝国,为了平衡威尼斯人的势力,也给予了热那亚人贸易特权。这严重威胁到了威尼斯人的利益。
  • 于是威尼斯人与热那亚人之间爆发了战争。1378年~1381年双方爆发的基奥贾战争中,最终战争以威尼斯舰队的胜利而告终,威尼斯人驱逐了热那亚人在拜占庭帝国的势力,最终确立了自己在东地中海的霸权。

▲基奥贾战争,威尼斯与热那亚争夺东地中海霸权的战争

总结:

威尼斯从一个弹丸之地在短短几个世纪之内,发展成为统治整个东地中海地区的霸主,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威尼斯人的政治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调动了人民同仇敌忾的积极性。同时十字军东征这一个外部机遇,也为威尼斯共和国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和对热那亚战争的胜利,则为威尼斯共和国的称霸扫清了障碍。

(尊重原创、谢绝搬运、违者必究)

南宋一个弹丸之地,为何能力抗蒙古大军数十年之久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逻辑性的,很简单的道理,懦弱并不等于弱。所谓弱是干脆就打不过,说白了就是菜鸡,而所谓懦弱是能打而不敢打。一个是实力问题,一个是勇气问题,南宋的实力没有问题,他们被诟病的是缺乏进攻的勇气。在建国之初南宋的军事实力就不差,更不要说已经修养百年的宋末时期了,而且如果不是出了贾似道这类逗逼,南宋可能坚持的时间会更长。

绍兴初,内外大军凡十九万四千余。——《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时合内外大军十九万四千余,川、陕不与焉。——《宋史·兵志一》

在南宋初期,就拥有近20万大军,而《宋史》则判断,这还不包括四川和陕西的军队。另外绍兴年间的军队数量应该远超此数,因为无论张俊、韩世忠、岳飞、王燮都会收拢义军,这部分义军是不计入统计的,这样的军事实力绝对不能称为弱。拥有这样军事实力且屡次击败金军的情况下,南宋却采取了割地、称臣、供岁币的方式议和,这就只能称为懦弱。没有收复失地的勇气也就算了,连和对方平起平坐的勇气也没有。老朽说句难听的话,连末期的清政府都不如,人家好歹是被暴打一顿后才会签不平等条约。

到了南宋末年,这种懦弱依然维持着。1235年窝阔台全面南侵,被打退,1236年又分三路进攻,又被打退,到了1239年宋军甚至已经收复了被攻占的襄阳地区。可是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后,南宋上下就没有想过开始北伐,一直被动防御苦挨打。蒙古被打退了就回去修养一段时间,回来接着打,这样的仗打到最后是一定输的。

到了1259年,连蒙古大汗蒙古都死在钓鱼城下,蒙古内部为争夺汗位大乱。这已经是最好的时机了,贾似道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趁着这个机会,和蒙古议和了,他TM的居然议和了!就这样忽必烈从容返回北方继位称汗,一边与南宋谈判议和,一边整合内部。直到1267年忽必烈再次出兵,八年时间里南宋没向北方派一兵一卒。作死到这种地步,蒙古不赢都不好意思了。

1273年苦守了六年的襄阳再次被攻破,这时候的南宋还能调集13万大军出战应敌,可谓是兵精粮足,要知道同样是王朝末期的朱明,连5万的机动部队都没有了。可贾似道这个逗逼居然弃军而逃,13万大军就这么被蒙古给全歼掉。南宋这才大势已去,再不可挽回。

如果以人来比喻的话,南宋孱弱的从来不是体魄,而是心灵。这个人没有出动出击的勇气,被欺负了就还两下手,甚至连手都不还,然后拿出点钱给流氓买平安。于是流氓就反复的过来欺负他,因为知道无论输赢都有好处,直到把这个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