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绩与徐茂公、徐敬业什么关系?唐朝徐敬业起兵之后,李绩的尸体以及后人有怎样的对
发布时间: 2023-07-06

唐朝李绩与徐茂公、徐敬业什么关系

李绩,史上名李勣。李勣(李绩)即徐茂公。李敬业,是李勣(李绩,徐茂公)的孙子。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李绩子:李震;孙:李敬业李敬猷。唐高宗崩后,武后临朝,随意废杀儿皇帝,大戮李唐宗室,武氏家族高官重权,天下人情怨愤。恰巧李勣孙子李敬业与两个兄弟都因受赃贬官,在扬州又遇见同遭贬斥的唐之奇、骆宾王等人,几个人趁机起事于扬州,旬日之间,竟有胜兵十多万。然而李敬业终属志大才疏之辈,也并非真的想力复唐室,纯属有个人野心的半吊子阴谋家。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很快捕诛众人。此次起事惟一能影响后世的,是骆宾王那篇千古流传的《讨武曌檄》。武则天边读这篇大骂自己的文章,边赞叹不已,并讲“宰相之过,安失此人?”平定李敬业后,武则天下诏追削李敬业祖、父官爵,创坟斫棺,复本性徐氏。李勣直系子孙诛戮无遗,偶然有旁支逃脱的,“皆窜迹胡越”。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吐蕃攻陷麟州,驱掠民畜而去。一行俘虏走到盐州时,有位名徐舍人的吐蕃将领,把几千汉人俘虏召集一处,对和尚延素说:“大师勿惧,我本汉人五代孙。从前武太后杀唐宗室,吾祖建义不果(当指徐敬业),子孙流落绝域,至今已经三代了。虽然我们几代居此,有兵有地,然思本之心,无忘于国。但至今旌属繁衍已多,无由自拨归汉了。”言毕,把几千作为奴隶本来要累病死于吐蕃的汉人全被放掉。英国公做梦也想不到,他一辈子都为唐朝在边疆和“夷狄羌狄”多个少数民族作战,殊不料自己残留的血脉最终竟也混同于其中,这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

唐朝徐敬业起兵之后,李绩的尸体以及后人有怎样的对待

谋逆灭族就是灭九族的意思,古代十恶不赦的大罪,你懂。然后之后再也没有听说过李绩的后代的传说,所以最有可能的是,杀鸡儆猴,因为李绩当初很聪明选择明哲保身,但并未站在武则天一方。因为他的处事圆滑或者说不喜争斗,所以活了下来。表面看是武则天一派的,实际上则是中间派。但他的后代犯了大罪,如果武则天特赦那必然会有记载的,没有记载,那只能说明他的后代被株连九族了,全部的。因为谋逆是大罪,武则天没有理由为他们一族开脱。另外她不可能和一个仇恨值不大的死人较劲,所以李绩的尸体被武则天挫骨扬灰的概率几乎为零,要不然古时候自武则天后的那些大男子主义的一定会跳出来以这件事来说武则天的不是。楼主你看还有什么别的问题么。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