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有“公伏”和“母伏”之分,你知道吗?2022年是“八龙治水”,下半年是旱是涝小满农谚有说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三伏天有“公伏”和“母伏”之分,你知道吗

今天7月16日,阴历六月十八,初伏的第一天,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今天数伏。

我们常说的“热在三伏”,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开启了一年中最热的模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古人是从哪天开始算起数伏呢?有句话叫做“夏至三庚数头伏”,也就是说从夏至第3个庚日是头伏的第一天。

什么是庚日呢?

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标注日期。

十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大家看上面的十天干中,“庚”排在第7个,天干地支相配出现庚某日,这天就是庚日,每十天就出现一次庚日。

举个例子:查黄历今年6月26日是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从这天往后数20天,第三个庚日正好就是今天7月16日,也就是今天是头伏的第1天。

通常年景都是十天为一伏,为何今年三伏天有40天呢?中伏多出了十天。

头伏定了下来,末伏通常在立秋的第一个庚日。如果初伏和末伏中间有4个庚日,那么这一年伏天有30天;如果出现了5个庚日,那么这一年伏天有40天,也就是中伏多出了十天。

民间为何又有公伏和母伏之分呢?

公伏和母伏之分是看数伏这一天的日期是双数还是单数。日期是双数则为母伏;日期是单数则是公伏。这里的日期指的是阴历。

今天是初伏的第一天,日期是阴历六月十八,是双数,所以今年是母伏。

老百姓还有一句话叫做“公伏不如母伏凶”,意思是说公伏不如母伏热,

公伏一般干热,母伏则多雨闷热。我觉得今年的热天来得早,有时闷热的让人透不过气来,心情很烦躁,估计大家都感受到了。

综上所述,古人留下的老话虽没有科学依据,不过这都是长年累月观察得来的经验之谈,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

文/秉烛读春秋

2022年是“八龙治水”,下半年是旱是涝小满农谚有说什么吗

小满到了,2022下半年是旱是涝,小满农谚都说清楚了,看老祖宗的农谚咋说的!

要是不看日历,可能你都不会知道,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小满节气又到了。今年5月份月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给人的感觉是有些冷的,甚至有广州的朋友说,今年的天气有点反常,现在的广州还需要盖棉被呢?可能说得有点夸张,但是,从天气预报来看,今年确实是要比往年同期要冷。

往年小满节气一到,天气将由温暖转为燥热,今年可能要往后推迟一下了。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中的第二个节气,预示着雨季到了,到了这时候降雨就增多了,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不过,要是出现连续降雨的天气,会对华北等地的小麦收割以及大蒜收获带来阻碍。所以,农户要抓紧把大蒜收回来。农谚有“小满不刨蒜,留在地里烂”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进入5月份以来吉林地区还是比较干旱的,多天不下雨,加上温度要比往年偏低,导致玉米播种完以后,出苗率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打药苗前除草剂之后一直没下雨,也影响到了效果,往地里一看,一块一块绿的都是长出来的杂草,看来需要苗后再打一遍药了。不过,苗后这边药是有风险的,通过这些年的观察,非常容易出药害。

除了吉林比较干旱以外,山东地区温度也是要比往年偏低的,特别是济南地区,向来是没有春天,脱了棉衣直接就穿短袖了。不过今年要冷一些,短袖迟迟穿不上。

对于,农民来说最关心的就是今年下半年是涝是旱,直接能够影响到收成和生活水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老辈人留下的关于小满节气的农谚,来预判一下下半年的年景,看看还准不准了!

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咱们讲过的,今年是“八龙治水”,也就是过去老黄历里面用于预测年景的一个方法,是用天干地支来表述的。

古人认为龙是管下雨的,影响收成的是牛。那么“几垄治水”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常说“辰龙”,也就是说当年从初一开始,初几出现辰日,就是几龙治水。2022年正月初一是乙酉日,所以,按天干地支的排序数下来,正月初八是第一个“辰日”,所以,今年是“八龙治水”。

按一般的理解是,龙多管下雨的也就多,应该雨多,可能有些地区会发生涝灾。其实,古人的理解和我们完全相反,他们认为龙多了反而会出现旱灾,有“龙多涝,龙少靠,五龙六龙风调雨顺”的说法。和我们现在说的“媳妇多了晚了饭”的意思差不多,意思是说多了反而不干活了,互相指望对方、推诿,预示着有些地方雨水会比较偏少,出现干旱的情况。

当然,二十四节气和农谚是有地域性的,多出至黄河流域,长江以南来看农谚似乎就没那么有道理了!

今年准不准不知道,因为还需要观察,但是我们可以用2021年的年景来验证一下。按上面的方法,我们能够推算出去年是“二龙治水”,按古人的理解应该是多雨的年景,雨水比较多,会出现洪涝灾害。所以,你看去年确实是多雨的一年,还是比较准的。

我们下面来看一下通过小满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是旱是涝的农谚!

“小满无雨,伏里无水”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小满这天如果不下雨,预示着整个伏天里少雨干旱,也就是说会很热。反过来说,如果小满这天下雨阴天还打雷,那就意味着“小满一声雷,四十五天落”,小满过后会出现大雨甚至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当然,作为种植小麦和大蒜等夏收作物的农户来说,是不希望小满节气这段时间下雨的,影响收获。但是,对那些插秧和刚播种完的作物来说,又是希望下雨的,总之,咱们国家地域广阔,需求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笼统地看一下就行了。

除了上面这两句以外,还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小满不满,高田不管”、“小满有雨收麦好,芒种有雨豌豆宜,黍子出地怕雷雨”、“小满大风,树头要空”、“小满不满,无水洗澡”等等。这些农谚都是古人通常长时间的观察天气变化总结出来的,也反应出古代缺乏科学的天气预报系统,只能通过经验预判来指导农民做好相应防范。相对古人来说,我们现在应对灾害的手段更多了,能够避免一些损失。

在古代小满节气是一年当中“青黄不接”的一段时间,余粮几乎见低了,新小麦还没有收获。所以,古人为了填饱肚子,会去田间挖一种叫“苦菜”的野菜回来充饥。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小满习俗——“吃苦菜”。

刘长卿有诗说“时人但只餐中包,莫忘旧时苦菜黄”,所以,那时候苦菜是人们能够用来充饥的一种关键野菜。现在,人们已经很少有人吃苦菜了,因为它太苦了,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苦菜!

写到最后:

小满节气节气一到,一年也就过来四分之一了,年初的规划执行得怎么样了?我这边可以说是全被给打乱了,耽误了很多事情,希望下半年能够顺顺利利,也祝您事事顺利,心想事成!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