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提出废除汉字,此人不服写下千古奇文,全文只有一个读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中国的近代史不只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变革的历史。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两千多年的君主统治制度,到了近代,终于被打破,并逐渐被废除,形成了今天我们的人民当家作主。任何一种事物的诞生,必然会经过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即便不在当时诞生,也会在以后的某个时间里,一个恰当的时候,发生一场大变革。而革命或许顺利,或许成功,一切都是未知的,大多数人以为,革命就会成功,就是正确的道路,其实不然,革命也会失败,而革命有时候也是错误的。

中国的汉字已经使用了几千年的时间,从某一程度来说,中国的汉字也代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汉字发展到今天,每个字都有着深刻的含义,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简体字,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人们不知道的是,在近代,我国的汉字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变革,虽然本质上是好的,但是方式却是错的。动荡的年代中,人们的思想还非常的愚昧,有一大部分人是文盲,而且那时候我们使用的书面语还是繁体字。为了让民众更了解汉字,有的学者发起了白话文运动,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汉字应该被废除。

学者提出废除汉字

当时的中国社会,大多数人都成了只会说话,不会写字的文盲。汉字本身是没有错的,但又一部分学者认为,文盲的比率这么大,是因为汉字本身的复杂难学,即便是进行了白话文运动,这样的现象也不会有改变。所以汉字才是扫除文盲的最大障碍,于是大批的学者站出来,提出了废除汉字的运动。加上当时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的学者还是坚决的西派人士,于是他们认为,中国根本不需要汉字,只要认识几十个拉丁字母,知道拼写,就避免了汉字书写的难题。

展开全文

从汉字的字形上来说,确实挺难的。且在以前那种时代,汉字的学习成本太高了,古代的统治者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控制,读书学习的成本很高,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学堂。繁体字字形复杂,每个地方又自己的方言,读音也不同,这样一来,人们对汉字的学习就面临着更大的难题。而“中国文字拉丁化”看起来是真的很方便,不用死记硬背,老百姓学起来也容易,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中国的汉字,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就要这样舍弃了?

一篇千古奇文,驳得众人哑口无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汉字非常奇妙,一个字可以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可以有很多的字形,而不同的字,不同的读音又有不同的意思,若是全部将其换成拉丁文,那就有意思。当时的一个语言学专家也不爽这些学者的冠冕堂皇,更是不服他们所说的种种拉丁文的好处,写下了两篇千古奇文,将众人反驳得哑口无言。一篇名为《施氏食狮史》,全文都是“shi”这个读音,但每个字都不同;另一篇为《季姬击鸡记》,全篇读音为“ji”。这样一来,就算是再怎么反对汉字的人,也不敢说什么了。

汉字的魅力

全是一个读音,却代表着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这就是汉字的独特魅力,是所谓的拉丁文无法代表的。不愧为语言大师,仅仅两篇文章,就将语音和文字是相对独立的,但又缺一不可,一下就将中国传统汉字的重要性写了出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无论是汉字,或是我们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都不是我们轻易能够摈弃的。汉字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源远流长,必定有它的魅力之所在,而今它简化了,却也有了更大的影响。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