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植树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植树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图片

植树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图片

  你看过哪些植树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图片吗?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看到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手抄报吧,手抄报具有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植树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图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树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图片1

   植树节手抄报教程

  1、首先在手抄报的左侧写出主题“植树节”,在主题的’上方画上一个太阳,在主题的右下角画上一位小女孩,女孩手里拿着花洒,前面是铁锹,正在种树。

  2、在手抄报中画上三个圆形圆边,组成一棵大叔的树冠,下面画上大树的树干,在边框上方画上一只小鸟。

  3、继续补充细节,在右上角画上柳条,左下角画上树枝,手抄报底部画小草,植树节手抄报布局就完成啦!

  4、开始涂色啦,我们先给主题涂上绿色、粉色和蓝色,给太阳涂上黄色,右下角的小女孩涂上红色,花洒涂紫色,铁锹涂棕色和灰色。

  5、再来给小鸟涂上黄色和紫色,地面的青草涂上绿色,树枝、柳条涂绿色,树干涂棕色。

  6、给三个边框分别涂上黄色、绿色和薄荷绿,整个手抄报背景涂上浅蓝色。

  7、最后,在三个边框中画上横线,一份简单漂亮的植树节手抄报就完成啦!

  植树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图片2

   植树节是哪一天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1928年定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植树式及造林运动。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

   植树节的由来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

  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世界各国的植树节

  中国: 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

  日本: 每年春季开展植树节和绿化周等活动。绿化周包括街道绿化日、宅旁绿化日、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学校绿化日、绿化树木保护日等;

  朝鲜: 每年3月2日为植树节;

  蒙古:每年5月和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印度: 在每年7月第一周开展全国植树节活动;

  斯里兰卡: 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

  泰国:每年的国庆节(12月5日)为植树节;

  菲律宾: 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

  约旦:1月15日是植树节;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树节;

  埃及: 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2018年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

2018年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

植树节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下面是简单的植树节手抄报,和我一起看一下吧。

植树节习俗

值此植树节来临之际,说说植树节的习俗,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植树这一问题的,都有怎样的植树节习俗。
战国时期的孟子曾经向梁惠王献策说,五亩大的宅地,如果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何愁没有衣服穿?(《孟子·梁惠王上》)司马迁说:“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茹;陈、夏千亩漆……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史记·货殖列传》)最后一句话,太史公说得很明白——拥有很多树木的人,财富可以与千户侯相比。

在古代,有“居之一岁,种之以焚;十岁,树之以木”的谚语,就是说,如果你在某地仅住三两年,种种粮食就可以了,如果要长住,那就要考虑种点树了。当然,这个树多是指经济林木,如太史公所说的枣树、栗树、橘树等。《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引《襄阳记》载,吴国丹阳太守李衡,生前种柑橘树千余株,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们家很穷,但我种有千株柑橘树,就像一千个木奴,不吃你的喝你的穿你的,却可以替你纳税,补贴你用度。后来,李衡种的柑橘树长成了,“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一直到东晋成帝咸康年间(335-342年),其宅周围尚存所种之树的枯株。

历史上,许多王朝都特别重视植树。唐代沿袭北齐和隋制,王公以下皆有永业田。什么是永业田呢?即私有田(现代曾称“自留地”),免税,但是按要求在永业田里必须种上一定数量的榆、枣、桑树,或其他适宜的树木(《新唐书·食货一》)。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后,重申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的法令:“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桑枣半之。”太宗即位,规定“两京、诸路许民共推练土地之宜、明树艺之法者一人,县补为农师……”(《宋史·食货上一》)这就是说,不光是会种田的,会种树的同样可以做农师,足见朝廷对种树的重视。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一登基就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栽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疋。”(《明史·食货二》)种桑树者四年之后再纳税,如果不种,就要接受“罚款”了。
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或靠“惠农政策”引导、鼓励人民多植树,一方面能够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在林木消费上不至匮乏,老百姓也能从种树中得到实惠。据贾思勰记载,有些地方的人生儿育女了,要给每个婴儿栽上二十株树。当然,这也是出于经济考虑,等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树也成材了,可以做车轮,按一棵树可做三副车轮,一副值三疋绢计算,二十棵树共值一百八十疋绢,足够结婚的费用了。(《齐民要术》卷5)

不过也有种树是为了绿化环境的,西汉政府就曾规定:“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汉书·食货志下》)住宅周围要种树,否则就视为不毛之地,要受罚的。这显然是为了美化居住环境,至于种么树则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是柳树,也可以是其他的树种。

历史上也有人种树是出于其他目的。元末有个叫陈灌的人,看到世道变了、社会乱了,他却什么也不做,偏偏植树造林,乡里的人多不理解。十余年之后,盗贼蜂起,陈灌率乡亲藏在他种的林子里。俗云“穷寇莫追,遇林莫入”,因为盗贼不敢进入他种的林子,全乡人的生命财产得以保全(《明史·循吏》)。

从陈灌事迹中我们可以知道,植树造林不仅可以致富、改善环境,还可以御敌呀!陈灌后仕明为知府,多有惠政,洪武四年病死。

关于植树的古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