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族谱的世系?曾氏家谱辈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曾氏族谱的世系

69世祖华胥氏
68世祖伏羲(配女娲)
67世祖少典
66世祖黄帝(姬轩辕)
65世祖昌意
64世祖颛顼(又名乾荒)
63世祖鲧曾(鲧的曾祖父)
62世祖鲧祖(鲧的祖父)
61世祖鲧父(鲧的父亲)
60世祖鲧(颛顼的玄孙)
59世祖禹(世称大禹或夏禹,本名姒文命,夏朝开国君主)
58世祖启(史称夏启,本名姒启,禹长子)
57世祖中康(仲康):启子
56世祖相:中康子
55世祖少康:相子
54世祖曲烈(鄫曲烈):少康次子,被少康封于鄫,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鄫国(缯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期的鲁襄公六年(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
53世祖鄫炫忠
52世祖鄫坤仁
51世祖鄫录
50世祖鄫浩源
49世祖鄫富材
48世祖鄫焜
47世祖鄫伯基
46世祖鄫锐
45世祖鄫汪
44世祖鄫志梁
43世祖鄫煌
42世祖鄫相奎
41世祖鄫世鉴
40世祖鄫政治
39世祖鄫模
38世祖鄫瑞焕
37世祖鄫垠
36世祖鄫锦容
35世祖鄫洪
34世祖鄫桂茂
33世祖鄫照
32世祖鄫培元
31世祖鄫允
30世祖鄫杞
29世祖鄫熹
28世祖鄫埙和
27世祖鄫成锐
26世祖鄫椿
25世祖鄫炯
24世祖鄫垣
23世祖鄫销
22世祖鄫福波
21世祖鄫时荣
20世祖鄫炳
19世祖鄫均祚
18世祖鄫铃
17世祖鄫仁
16世祖鄫松
15世祖鄫墅
14世祖鄫镇玉
13世祖鄫浥
12世祖鄫祥樽
11世祖鄫炷
10世祖鄫方
9世祖鄫宇銮
8世祖鄫沛恩
7世祖鄫朴
6世祖鄫世美
5世祖鄫时泰
4世祖(高祖)鄫国(缯国)太子巫(曾巫,首改鄫姓为曾姓,自鄫曲烈至曾巫,共历51代)
3世祖(曾祖)太子巫之子:其名失考
2世祖(祖父)太子巫之孙:其名失考
1世祖(父亲)曾点:即曾皙,他是太子巫的曾孙,配上官氏,生曾参
曾参(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中国东周时期鲁国人;尊称“宗圣”“曾子”;他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卒年71岁,葬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四十里武山西南玄寨山之麓;配公羊氏,敕封一品夫人,生三子:长子曾元、次子曾申、第三子曾华
1世孙曾元:字子元,仕于鲁国,配高阳氏,生长子曾西,二人同葬嘉祥县南武山;侧室侯氏,生次子曾中
2世孙曾西(前444年-前369年):字子照,从曾申学《诗经》,仕于鲁国,周威烈王元年,见任魏文侯教席之卜商(子夏)于魏国西河,魏文侯欲官之,不受而去;配左氏,生长子曾钦;侧室诸葛氏生二子:曾铎、曾锡;后世追封镇江侯
3世孙曾钦:字子敬,官都检大夫(都检吏),配谷梁氏生长子曾旦;继室周氏生二子:曾庄、曾筐;葬嘉祥县富春坪
4世孙曾旦:字若得,任徐州刺史,封平海侯,配卜氏生长子曾羡;继室欧阳氏生次子曾美;葬富山
5世孙曾羡:字学余,娶缪氏生曾遐,任抚州都提点、平阳徐州刺史,葬嘉祥县武山
6世孙曾遐:字子盛,官陜邑太守、扬州刺史;娶言氏生二子曾炜、曾盈;葬嘉祥县武山西侧
7世孙曾炜(前274年-前189年):字子美,官至汉尚书,配郯氏生一子:曾乐;葬嘉祥县南武城祖山
8世孙曾乐:字训韶,官至山阴县令,因功封都乡侯,配周氏生长子曾浼,继娶洪氏生次子曾况,葬东山麓
9世孙曾浼:官东阳太守、上谷太尉,娶伏氏生二子:曾旃、曾光(曾光裔子曾枋徙居长沙);葬东山麓
10世孙曾旃:字仲劝(伸勤、仲功),官至中垒校尉、冀州太守、太子东宫使,配鄢氏生一子:曾嘉;葬武山西
11世孙曾嘉:官安县主簿,配郑氏生二子:曾宝、曾顼;继娶欧阳氏;葬武山西
12世孙曾宝:字惟善,任武威太守、车骑侍郎,配欧阳氏生长子曾琰,继室王氏生二子:曾璜、曾景;葬武山西
13世孙曾琰:官提举副使、冀州御史、武城太守、车骑侍郎,封都乡亭侯;配邬氏生二子:曾据、曾援;葬武山西
14世孙曾据(前42年-公元?年):娶陈、刘二氏,刘氏为汉宗室;官冀州御史,汉平帝封他为都乡侯,有功加关内侯;因耻事王莽,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集合全族二千人自山东南下渡长江,避于豫章郡,家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市永丰县)吉阳乡,复迁至莺迁乡,卒葬于吉水仁寿乡;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年)三月十五日,追封吉阳郡公,二室均受封吉阳郡主,刘氏封吉阳郡一品夫人;他是江右吉阳房祖,为蕉岭曾氏第一迁;有二子:曾阐、曾瑒
15世孙曾阐:配文氏生长子曾植,侧室王氏生三子:曾横、曾茂(懋)、曾楫,葬庐陵县吉阳乡
16世孙曾植:官谏议大夫,配李氏生长子曾耀,继室箫氏生二子:曾炯、曾柄;葬仁寿乡
17世孙曾耀(曜):一作“曾万”,东汉光武帝时任谏议大夫、福州刺史、御史谏议大夫,配胡氏生长子曾培,继室文氏生次子曾城;葬吉阳乡祖山趾南
18世孙曾培:字本固,配陈氏生长子曾德,同葬庐陵南籔坪;侧室张氏生二子:曾行、曾徵,张氏葬鱼山
19世孙曾德:配董氏生二子:曾珣、曾珍;葬仁寿乡
20世孙曾绚:字贵文,曹魏时任中郎将军,配宋氏生二子:曾焕、曾震;继娶朱氏,生一子:曾忽;葬仁寿乡
21世孙曾焕(涣):西晋景阳侯,配刘氏生二子:曾梓、曾耀;葬仁寿乡
22世孙曾梓:字伯其(埼),配丁氏生一子:曾勰(协);葬仁寿乡
23世孙曾勰(287-364):晋朝镇南将军司马,于广州击破前交州刺史张琏叛军,配文氏生子曾端,葬荆田乡斧形山
24世孙曾端:一名瑞仁,字正亦(冀),配胡氏生二子:曾铉、曾宏(字道始)
25世孙曾铉:字道远,官至大司马,配箫氏生一子:曾海;葬仁寿乡
26世孙曾海:又名曾炅、曾吴,字海道,官黄门侍郎、裘州录事参军,配杨氏生二子:曾横、曾椅
27世孙曾横(堭):配谢氏,生二子:曾兴、曾田;葬仁寿乡
28世孙曾兴:字兆发,配张氏生长子曾隆,罗氏生二子:曾陈、曾陂;葬荆田乡斧形山;唐太宗贞观六年(633年)闰八月十八日,中书令温彦博、太子舍人高士廉奏请命曾氏定谱,曾氏唐谱自曾兴始
29世孙曾隆:字迪惠,配宋氏生一子:曾钧;葬上罗浣
30世孙曾钧(597-650):字洪举,官(唐朝)给事中,配王氏生一子:曾谋;葬荆田乡斧形山
31世孙曾谋:字以中(忠),配高氏生二子:曾丞(卺)、曾巴;葬仁寿乡趾南
32世孙曾丞(卺):官至(唐朝)司徒、司空兼尚书令,自庐陵吉阳乡上黎堡徙螺丝岭凹宅后里小崤凹大中坑,再迁永丰,为永丰房祖,娶何氏,与何氏合葬石狮岭上窑岰蜘蛛形;继娶罗氏,葬庐州吉荻搪;有三子:曾珪、曾旧、曾略,各衍一房,曾圭为庐陵、吉阳房,曾旧为乐安、临江房,曾略为抚州、南丰、临川房
33世孙曾珪:生五子:曾宽、曾绰、曾丰、曾晖、曾隐
33世孙曾旧:生三子:曾德、曾儣、曾宥
33世孙曾略:生一子曾炀
34世孙曾宽:仍居吉阳上黎堡,死后,葬二十都鸡公山;配何氏,生一子:曾庄
35世孙曾庄:字子莅,官吉州都押衙,葬仁寿乡;配萧氏,与其合葬;继娶张氏,葬山湾高坑;生一子:曾庆
36世孙曾庆:仕唐为御史大夫,立朝鲛直,远近惮之,卒葬荆田乡斧形山;配邹氏,生二子:曾伟、曾骈
37世孙曾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