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简称为“粤”,粤的本义是什么?广西和广东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这个广字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广东省简称为“粤”,粤的本义是什么

粤字自古有之,早在汉代就出现在班固著写的《汉书》里。关于粤字的本义,学者的观点基本上分两种。

一,粤字从审、从亏。在《说文解字》和金文中,粤字之上半部与审字完全相同。故粤字意为审慎而言。

二,粤字从囗、从丂。古代囗字同国,丂字同考。故粤字意为经稽考确认之国。

这两种观点我都不同意。我认为,粤字从丿、从冂、从米、从亏。属形声字。

丿,川也,与冂连接构成中下游多水道江河之状。冂,指遥远之地域。《说文》有注: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象远界也”。又《集韵·青韵》:“冂,远也”。米,意即有田地,有耕种,有粮食,为众生之地。亏,古同于字。《说文》: “亏,於也,气象之舒亏”。所以,将上述要素合起来就可以清晰地表述粤字的本义——在遥远之处江河冲积平原之地盛产大米的国度、部落或藩邦。例证: 《前汉·高帝纪》记有“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同时,由于粤字从亏(于),读音也从于声。用于助词,与于同义。《尔雅》注粤字为“於也”。在今天的普通话里,粤字的读音已不同于于字,但粵语却承传了古音。现在的广州话仍粤于同音。

粤字自古与越字通用。上述“百粤之兵”中的“百粤”,即为百越。

百粤,是先秦时期中原人对长江中下游南方地域之统称。《汉书·地理志》有“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百越(粤)主要有扬越(于湖北、湖南、江西)、吴越(于苏南、浙北)、瓯越(于浙南)、邗越(于安徽)、闽越(于福建)、南越(于广东、广西、海南)、骆越(于广西西南部、越南),还包括西瓯、驹越等地。

百越即百粤,本包括很多地方,后来为什么越和粤有别了呢?粤字后来又怎么变成广东独占的简称呢?

首先,秦始皇统一百越后,百越之地已属“皇土”,百越之词因不再适合而弃用,地方以郡而名之。

其次,语言起了很大的作用。原吴越之地为勾践古越之国,用吴越方言之地被认为越之正宗,故唯有浙北苏南可承越之谓。

三,随着历史的进步,南方人口大量增加,特别是宋代之后的多次人口南向大迁徙,使南方人丁兴旺,经济蒸蒸日上。唐代时的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仍被称作“南蛮”的习惯已一去不返;宋代时的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其岭南之称谓巳被南粤称谓取代。至明朝时的广东布政司和广西布政司,以及清朝时的广东省和广西省,两广已被称为粤地,俗称两粤。例如,康有为《上粤督李鸿章书》有述“而两粤富腴之地,繁殖之民,卒械既多,海陆并达”。

可见,粤字之内涵在不断地演绎。而明、清谓之粤,已特指两广。

而在两粤中,广东则被称为粤东,广西则被称为粤西。例如,明朝徐霞客游历广西之纪事名为《粤西游记》;清代林则徐关于广东《严办续获烟犯以杜外人窥伺折》有“伏查粤东地处海滨,番船络绎”。清代作家汪森著有广西迹事之书《粤西丛林》、《粤西诗载》、《粤西文载》。等等。可见,明、清所谓之粤东是指广东,所谓之粤西是指广西。

从民国开始,粤字已专属广东,而广西则以桂为简称。这是何原因?

其实,国人有一种习惯,就是以主代全。在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广东以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人们所提粤字多是广东之事,久而久之,广东的粤份就重了。到了民国,人们顺应口头习惯,干脆就称广东为粤,并赋广西为桂。此称谓简易实用。如粤军、桂系等,简明易了,因而该简称被民国政府正式釆纳。从此,广东简称粤。

其实,从唐代开始启用楷体字之时,便特意将粤字的起笔为丿,彰显当时对粤字的江河内涵的理解。到清代,人们望字联事,将粤字的收笔理解为港湾。时至今日,我们如何解释此粤字?我想简单地用8个字来概括——鱼米之乡,海湾盛地。

广西和广东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这个广字是什么意思

广东广西合称两广,明清时期还专门设置了“两广总督”来管理。两广是怎么来的?

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始皇的仲父(干爹)吕不韦出版了《吕氏春秋》,书中提到关于“百越”的只言片语,但没有解释“百越”的具体位置。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后就盯上了百越,派屠睢率领50万大军攻打岭南;征服了百越。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全国设为36郡。在岭南地区就设置了桂林、象、南海3个郡。 “南海”就是指“南方的海”,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等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逝,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赵佗就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以武力攻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派10万大军灭了南越国,设立了交州。汉武帝又将南越国分成9个郡(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并下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并规定交州治所就叫广信(今梧州市)。这就是说两广的“广”字源于汉武帝诏书。 东汉13州,就有交州,管辖今两广大部分地域和越南北部。孙吴割据江东,分交州为二:交州和广州。 隋文帝杨坚废除郡置,改为州县制;隋炀帝时为避杨广的名讳,广州改名为“番州”。

唐朝设立交州总管府,又称都督府,后改为安南都护府。 宋朝的地方行政单位称为“路”,岭南设立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简称广东,广南西路简称广西,基本奠定了今天广东广西的边界,这便是广东、广西名称的由来。

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有专家曾在广东封开县和广西梧州考察的时候,从《水经注》得知这里正是桂江与贺江“入郁”(西江)的地方,即西汉时的“广信”,后来以此为界,广信之东为广东,广信之西为广西。 当时岭南9郡的交趾郡位于今越南河内,交趾郡与交趾部是两个概念,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9郡的监察机关,交趾部首府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

在此值得提及的是,交趾多次反抗独立,但都会被收复,其名字从交趾变为宋平、交州、安南都护府。 五代时期,南汉高祖刘岩将安南收归为南汉领土;939年吴权(越南吴朝开创者)打败南汉建立吴朝,自称吴王,建都古螺(原唐代安南都护,即交州),从而脱离中国统治;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丁朝,国号大瞿越,自称帝,正式脱离中国;赵匡胤竟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成为藩王。 1009年李公蕴趁前黎朝发生内乱夺取帝位,开创了越南李朝。李公蕴竟多次深入宋境抢掠;明朝永乐帝趁着安南内乱期间,出兵收复了安南;明朝占领安南20多年,李朝反抗起义过多;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疲于奔命,废止了交趾布政司,中国统治1000年的交趾就这样丢弃了。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