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妃省亲是皇上试探贾家吗?形容要流泪的成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红楼梦》元妃省亲是皇上试探贾家吗

元妃省亲,见《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元春晋妃以后,紧接着省亲一事就提到了贾府的议事日程。经过一阵忙乱,作为省亲别墅的大观园工程告竣,各色布置陈设也都斟酌齐备,于是贾政方择日题本。本上之日,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妃省亲,这是小说的一大过节和关鍵,其可注意者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小说的总体结构上,此回情节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且不论关于《红楼梦》情节主线的争论,有一点是大家都能接受的:贾府的兴衰是构成《红楼梦》情节的主线之一。其中秦氏之死和元春省亲,正是作者有意通过“丧”“喜”两件大事,极写贾府盛时的光景。特別是元春省亲一回,写尽了贾府表面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可以说是贾府兴盛的顶点。因此,如果我们把贾府的兴衰比作小说情节发展的一根主轴,那么元春省亲正是这根主轴的轴对称上的重要一点。

其次,在具体情节和场面描写上,此一回乃是体现客观性和倾向性统一的范例。此回以传神摹影的生动形象,真实地描写了元春与亲人会面的动人场面:“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整个描写没有一句作者特別点明的题外话,也没有涉及皇家一语,但谁读了以后,都会强烈感受到作品所流露出来的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所谓“绝不及皇家一语,而隐然有一专制君主之威在其言外,使人读之而自喻”(侠人《小说丛话》)。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致敏·考茨基》);“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く致玛·哈克奈斯》).也是我们的古人早说过的:“直书其事,不加断语,其是非自见。”(《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第四回批)

再次,此回在细节描写上也很有特色。诸如省亲时仪仗描写:先是一太监骑马来报讯;接着是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点灯;方点完时,忽听外边马跑之声,一时有十来个太监喘吁吁跑来拍手儿;然后是这些太监会意,知道是“来了,来了”,各按方向站住;接着半日静悄悄的,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垂手面西站住,少时便来了十来对;然后是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虁头,一把曲柄七凤黄金傘……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與,缓缓行来。这里,仪仗的先后次序,太监的人数、动作,所穿服色、站立方向,都一一剔画如见,其描写之具体细腻,非一般小说所能望其项背。“画出内家风范,《石头记》最难之处,别书中摸不着”,“难得他写的出,是经过之人也”(庚辰本脂批)

此外在文学语言的斟酌上,此回内也颇多得炼字之妙的地方。我们且不说其中诗词部分的好句妙字,即如元春前后两次所说的话:一次说起“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等语,未说完“又哽咽起来”,“邢夫人等忙上来解劝”;此时此地,真所谓“说完不可,不先说不可,说之不痛不可,最难说者,是此时贾妃口中之语,只如此一说方千贴万妥,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理之至"(庚辰本脂批;)另一次是临行之前,贾妃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不忍释放,再四叮咛:“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此处只用一“倘”字,“便是不再之谶",而又“隐讳自然之至”(庚辰本脂批)。文学语言的运用能达到“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的程度,没有深厚的工力和推敲的功夫是无论如何不行的。

形容要流泪的成语

形容要流泪的成语有声泪俱下、喜极而泣、泫然欲泣、泣不成声、辞泪俱下。

1、声泪俱下【shēng lèi jù xià】: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例句: 他声泪俱下地诉说日本鬼子的罪恶。

2、喜极而泣【xǐ jí ér qì 】:指人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非常好的事情,而激动得流泪。(一般用于好事)

例句:她喜极而泣,抱着女儿亲吻可爱的脸蛋,女儿的脸上仍然有海水的咸湿。

3、泫然欲泣【xuàn rán yù qì】:泫然就是水滴落的样子,在这里就是形容泪水,泫然欲泣就是要哭的样子。

例句:看到那张使我泫然欲泣的照片,我的喉咙哽咽了。

4、泣不成声【qì bù chéng shēng】: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例句:她泣不成声地讲述了这次失败的原因。

5、怆然泪下【chuàng rán lèi xià】:怆然:伤感的样子。伤感地流泪不止。形容非常悲痛。

例句:当看到故乡萧条、冷落的情景,我不禁怆然泪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