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作敢当的当是什么意思(想要成为工作出色的公务员,该怎么做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想要成为工作出色的公务员,该怎么做

我很欣赏自己单位有一个年青“混得好”的处长,把他的情况讲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处长姓陈。陈处长经历比较丰富,先是在基层乡镇工作了几年,后来调进县政府机关工作,最后才考进省直机关。主任科员进机关,用了8年时间、在40岁时当上了处长。

总结他“混得好”的经历。我感觉主要有以下技巧:

1.在单位永远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只要走进单位,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外表“整洁利索”,衣着得体,表情自信。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

2.能力素质全面。这主要得益于他丰富的乡镇和县里工作的基层经历,经过基层历练的能力素质就是不一样。在这里,我也建议广大体制内的年青人:不要怕辛苦!不要被那些“乡镇很苦逼”之类话语所吓倒!真正锻炼人的地方,往往是艰苦的地方!温室里养不出参天大树,那些一开始就贪图安逸的年青人大多难有建树(有关系有门路的除外)。

3.抗压能力非常强。简单的说,在时间紧任务的时候,能加班熬夜、能迎难而上,对领导交待的任务,不计得失的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这一点,无论在什么单位都非常重要!

4.心理素质好、表达能力强。在领导面前表现得体,言辞得当;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观点时,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在面对质疑时,不急不燥、有理有据。

5.能大能小。面对领导批评,能虚心接受,不找理由、不找借口;面对下属敢于担当,敢于拍板。

鲁迅先生眼里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

谢谢提问!

这个问题是对中国人的灵魂之问,而且永不过时。

鲁迅先生眼里的中国人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从他文章中对中国人的态度上找到答案。

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的态度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是鲁迅的论文《摩罗诗力说》里评论英国诗人拜伦时所说的话。

原话是:“(诗人拜伦)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视,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意思是,诗人看重独立珍爱自由,可是,如果有奴性未改的人站在面前,那必定是哀伤悲痛地怒视着他们,哀伤悲痛是由于为他们的不幸而哀伤,怒目而视是由于为他们的不争而愤怒……”

拜伦对不觉悟的英国同胞的评价,引发了鲁迅对自己同胞愚昧落后现状的痛苦联想。

两位大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鲁迅对中国人的评价就蕴含在这一深刻而痛苦的悲叹声里了。

没有独立精神!不珍爱自由!

在鲁迅先生看来,中国人缺乏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所以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便有了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国民众生相。

《阿Q正传》里的阿Q,是当时中国人的典型形象。阿Q是一个穷苦农民,受尽欺压和盘剥。他原来以为革命就是造反,因而不知所以地痛恨它,但后来看到统治者在革命面前惶惶不可终日时,他便要求参加革命,可是他最终的命运却是画押被杀。

阿Q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国民愚昧麻木迷信落后粗俗鄙陋等等丑陋无知的国民性。

而《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我”,是一个被迫害者的形象。

狂人忐忑不安地防备着:“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狂人渐渐地看清了自我:“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很多年。”

狂人终于看透了底细:在写满“仁义道德”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字缝里,看见了“吃人”两个字。

还有《孔乙己》、《祝福》、《故乡》等等小说,也无不都是从各个层面表现了国人独立和自由精神的缺乏以及愚昧麻木等等丑陋的心灵。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鲁迅先生的杂文里读出他对于国人的评价。

如在《华盖集·论辩的魂灵》一文中,我只节选几段,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愚昧麻木的丑陋品性。

看这段文字,“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的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

从这里可以看出国人迷信鬼神,把“鬼画符”当作处世金针。

继续看这段文字,“今年又到黑市去,又买得一张符,也是‘鬼画符’。但帖了起来看,也还是那一张,并不见什么增补和修改。今夜看出来的大题目是‘论辩的魂灵’;细注道:‘祖传老年中年青年逻辑扶乩灭洋必胜妙法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今谨摘录数条,以公同好——  

‘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读洋书,就是洋奴,人格破产了!  

受人格破产的洋奴崇拜的洋书,其价值从可知矣!

但我读洋文是学校的课程,是政府的功令,反对者,即反对政府也。无父无君之无政府党,人人得而诛之。’” 

“鬼画符”“保佑”了几千年,现在用来扶乩灭洋了,扶乩,也叫扶箕,是一种占卜算命的迷信。

你看,在坚船利炮面前扶乩,这要迷信到何种地步啊!

再看下面这段文字,“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可惜外国人看你不起……

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你既然也生疮,你就和甲一样。而你只说甲生疮,则竟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大家看看,说中国不好的,你还是中国人吗?快到外国去!人家外国人哪里会看得起你?

你说他生疮,他是中国人,那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你也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说自己生疮?你不生疮就是说谎,卖国贼是说谎的,你就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最有价值,肯定是对的,那么,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看看当时国人的推理,你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再举一例,看看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眼看》的杂文里是怎么剖析当时国人丑陋心灵的吧。

先看这一句,“诚然,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

这里鲁迅先生对当时国人的评价是缺乏勇气。

继续看这段文字,“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我们的圣贤,本来早已教人‘非礼勿视’的了;而这‘礼’又非常之严,不但‘正视’,连‘平视’‘斜视’也不许。现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在体质,却大半还是弯腰曲背,低眉顺眼,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子弟,驯良的百姓,——至于说对外却有大力量,乃是近一月来的新说,还不知道究竟是如何。”

鲁迅先生对于当时文人和青年之缺乏“正视的勇气”已经无话可说了。再继续看看下面这句话,“再回到‘正视’问题去:先既不敢,后便不能,再后,就自然不视,不见了。”

鲁迅先生认为,当时国人对于“正视”的问题起先是不敢,后来是不能,最后就是无视了。

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胜枚举,处处蕴含着对国民深刻而痛苦的评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要知道鲁迅先生眼里的中国人怎么样,就让我们从鲁迅先生更多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本文一如既往原创。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谢谢!

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主席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所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非鲁迅莫属。

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文学都是文言文,鲁迅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中的新文化运动,他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小说。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从他手中开始,又从他手中逐渐成熟。

鲁迅还发表了大量杂文、手中的筆似匕首、似投枪刺向黑暗的旧社会。他在中国文学现代散文诗的发展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我以为:鲁迅的文学作品不会过时,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