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仍是少年苏轼全诗(归来仍是少年苏轼全诗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归来仍是少年苏轼全诗是什么

归来仍是少年全诗: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1、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2、释义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都说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

她从遥远的地方归来,更加容光焕发,更显年轻了,微微一笑,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试着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这首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苏轼的原句更经典,是哪一句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爆红网络,有人说,这不胡说吗,你出去跑了半辈子,回来咋还是少年。怀疑你和孙悟空一样出去学了长生不老之术么,亦或者是你是穿越回来的吗?如果有这些疑问的,我只能说,格局太小。

在时针看来,这句话指的是人的心境,外出打拼多年,回到家乡之后,仍然保持着一颗本心。在经历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之后,在尝遍了世间的酸甜苦辣之后,仍旧不忘初心,像当年那个少年一样,自信、阳光、充满干劲。这不仅仅可以当成一句祝福语,也可以当成自己的一个座右铭。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样优美的句子,并不是引经据典而来,而是从苏轼的一首词演变而来,而这首词也颇有一些故事。苏轼的一生用我的话来讲就是颠沛流离,贬谪充斥着他整个职业生涯。虽然官场生涯一路走得并不是很顺利,但是苏轼仍旧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豁达的生活着。

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苏轼的好友王巩也由于此案受到牵连,被贬出京城。时隔多年,二人再次重聚,当年的好友早已白了鬓角。那时候并不和现在一样,信息交通发达,没事还可以聊聊视频打打电话,在当时的分别就真的是分别,分别之后就是杳无音信。

阔别重逢的感觉真的是太开心了,免不了哥俩喝几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轼通过所见所闻,作词一首: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主人公原本是王巩的歌女,跟随着王巩贬谪到了岭南之地,一连生活了很多年。“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吩咐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紧接着又写她能歌善舞。听着她的歌声,欣赏着她的舞姿,就连炎热的岭南都变得清凉了。

很多年过去了,她虽经历了贬谪之苦,但是容颜依旧迷人,笑起来就像岭南的花一样。苏轼很是奇怪,试探性地问了一句“岭南的生活很清苦吧”,女子应答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能让我心安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这句话在王巩这个侍女的嘴里说出来,让人感觉敬佩。这句话表明寓娘自始至终坚持本心,只要是有王巩的地方,就能让她心安,能让她心安的地方,就是她的家。这在一个弱女子的嘴里说出来,无疑更令人感到钦佩。

苏轼提笔写下这首词赠给寓娘,以表达自己对于寓娘这种不逃避环境,坚守本心的欣赏之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对比“归来仍是少年”,高下立判。很显然前者的心境更加的放松与从容,不管身处何种境遇,只要是安心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有一种四海随心,四处可为家的感觉,这个意境一般人真的达不到。因此该诗流传千年,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归来仍是少年”在这首词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也比较符合当下人们日益浮躁的心态,之所以爆红,也是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不忘初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要在这个浮躁的风气之下,保留一颗本心,心安之地,就是故乡。

时针说

我们曾几何时笑着说,哪怕生活把打击的千疮百孔,我们也要笑着面对。但是当生活真的打击到你,真的很难,人生的低谷你不知道是处在半山腰还是谷底的那种绝望,时刻的拉扯着你的神经,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唯有不放弃才是唯一的道路。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愿在我归来之时,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哪怕弥留之际,最起码不能辜负自己的这几十载。与诸位共勉。

很文艺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原句是什么

这句话的原句就是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的那句:“此心安处是故乡”。苏轼这首诗词中的这句话乃是主人公寓娘所说,寓娘身为一介女子,手无缚鸡之力,跟随自己的丈夫王巩四处漂泊,尽管王巩被贬多年,但寓娘始终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寓娘的这种情怀和感情让苏轼深深动容,所以在诗中写下这句话。后来随着时间的演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从古诗词中发现文字的美丽,这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就应运而生。

首先,这句话的原句就是“此心安处是故乡”,句子很美,而句子后的故事同样很美。

苏轼当年也是一袭长衫,一句诗词引得万众追捧,但是才子命运向来多舛,只因那件“乌台诗案”,曾经风光无比的苏轼一朝被贬,从此翻身之日遥遥无期。而一件事情怎么可能没有藕断丝连的牵扯,苏轼的好友王巩就是这藕丝中的一人,同样因为“乌台诗案”迎来了人生的低谷。

恰逢某次宴会,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苏轼与好友王巩相见,与之而来的还有王巩的妻子寓娘。苏轼深知王巩过去的那些日子的艰难,被贬到岭南一带其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而寓娘身为王巩的妻子,不离不弃跟随自己的丈夫这么多年,苏轼深感悲痛,便询问了一句“试问岭南应不好”,而这回答却让苏轼甘拜下风。寓娘一句“此心安处是故乡”表示自己在那段生活中并非愁思满腹。

然后,“此心安处是故乡”--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却道出了一段美好的情话。

对于有些人来说,安逸也不快乐,而对于有些人来说,痛苦并不是苦不堪言,有爱的人相伴在身边,又欲何求!寓娘虽经历了岭南之苦,但是心底却是没有怨言,因为自己深爱的夫君王巩一直在自己身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