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培训(碧桂园是如何成为“扶贫标杆”的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碧桂园是如何成为“扶贫标杆”的

碧桂园一直都有在做公益,可以说扶贫扶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杜绝返贫现象是碧桂园在长期的探索中总结的一套方法。网上查看碧桂园在公益上累计捐款超过87亿元,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超49万人次。说明这些方法是一个个县,一个个村实践的结果,加上其的因地制宜接地气,才逐渐成为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攻坚范本。

想在国家级贫困县举办一个技能扶贫班,需要怎么做

我认为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的讲话为指导思想,办技能扶贫班,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扶志,要让学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扶贫的重大意义,甘愿为扶贫奉献,有积极努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二是,明确目标和标准。让学员明确本县脱贫的具体任务、目标,明确脱贫的标准。提前把脱贫任务分配给学员,使学员带着任务学,增强学习欲望;三是,要对学员进行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发放的规范操作进行培训;四是,扶智,要让学员进行相关文化知识学习,并进行各种相关技术技能培训,力争学员成为行业的行家。

杨国强、杨惠妍都获得过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他们为全国脱贫做了哪些贡献

全国脱贫攻坚奖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办的,旨在对“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开展的表彰活动,这一奖项的设立标志着国家扶贫荣誉制度的建立。2016年,首届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因在扶贫方面的贡献,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从1997年起,碧桂园集团及其创始人杨国强先生通过捐资助学等方式,持续开展教育扶贫。2002年,杨国强先生捐出2.6亿元,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为贫困学子提供优质教育,累计培养学生2924名;随后,又出资4.5亿元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提供全免费职业教育;捐赠1亿元启动“惠妍教育助学基金”,累计帮扶贫困学生3148名。

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启动全国9省14县3747个村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并将扶贫提升到主业的高度。

2018年以来,碧桂园安徽区域在舒城县、灵璧县积极探索推进“4+X”扶贫模式,“4”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其他扶贫项目,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2019年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碧桂园集团董事会联席主席、国强公益基金会荣誉会长杨惠妍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据国强公益基金会统计,杨国强和杨惠妍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已为全社会捐款累计超过55亿元,累计受益人次36万。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年,近年碧桂园为扶贫公益做了哪些工作

关于碧桂园的扶贫工作,在河北平山就能看得出来。

我妈妈的老家是河北省平山县,我算是半个平山人。平山县在革命道路上有着不可代替的独特历史意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但是这样的革命老区却多年连续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直到近年才成功脱帽。

然而有些家里没有劳动力的家庭,还是穷,是真穷。还是用的老式大灶台,烧柴火的那种;房子是石头垒的,窗户甚至都是纸糊的,那些你以为只是在展览馆里的竟然现在他们还在住,还在使用。走进这样的家庭会让你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里的生活和城市里的生活状态差出了四五十年的感觉。

我们同村的一户就是这样,一个奶奶带着孙女生活,还有一个长期卧病在家的女儿,老太太身体不好,还要照顾女儿和孙女。去年碧桂园的扶贫团队入户走访发现了这个情况,不像平时的扶贫送点物资什么的,听说不仅给孩子赞助了读书的钱,还免费给老太太治病(听说是白内障手术),还为长期在外地打工的孩子爸安排就近的工作;不仅如此,还在村里开岗前培训班,让村里还能劳动的人们学技术,守着家也能挣钱。

现在最近发生的新性冠状肺炎疫情,碧桂园的国强公益基金从村里龙头扶贫企业采购了近万斤的烘干蔬菜,驰援武汉补给物资。受疫情影响,扶贫企业的蔬菜直销卖不出去,武汉市民物资匮乏,在平山驻村的碧桂园扶贫人员就立即来采购了,既解决了企业的滞销困难,又为武汉抗疫送去了生活物资、

不同于声势浩大的一次性大额捐款,精准帮扶根据贫困人员的具体而提供有效的措施,但是对于受帮助的人却是最实在最直接的帮助。这种扎实的帮扶工作就是精准扶贫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