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外的一片净土,人少景美,梦里的桃花
发布时间: 2023-07-11

行走徽州,很多时候似乎是在寻觅童年时从文学作品里读到的那些风景,隐于山水之间的粉墙黛瓦,高大的马头墙背后的神秘,关于徽州的故事,在游览黄山歙县徽州古城后,偶然间闯入渔梁坝,被眼前的这片风景所感动,宁静,纯粹,美好。

若是来安徽歙县旅游,一个地方必然要去,那就是被人美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渔梁坝,它位于古徽州府城歙县以南3公里。在徽州古城里绕了几圈,感觉商业味很浓,口渴买水时,老板笑嘻嘻问,这里的渔梁坝风景不错,如果不喜欢古城里的热闹,建议去那里看看,老板说那里看风景是不要花钱的,并热心给我们指路,穿过古城的一条小巷就到了渔梁坝。渔梁坝历史悠久是唐代开始建的,到明代又重新修建建了,算起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徽州的主要河流是新安江,它和支流一起,覆盖了徽州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新安江进入浙江后,变身富春江,最后以钱塘江的名义流向大海,是连通徽州和杭州的重要水上通道。新安江在徽州境内一路接纳了众多来水,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练江。渔梁坝就坐落在练江的下游尾巴上,如同收官之作。整个新安江上游,渔梁坝可谓当时最大的拦水坝。 渔梁坝长138米,大坝底宽27米,顶宽6米,高差4米,全部用一两吨重的大块花岗岩层层垒筑,石块之间用燕尾石榫卯连接,竖石穿插上下层间,每块石头都上下左右锁死,牢固异常。坝的中段和南段,开有三道泄水门,从北向南渐次低落。

展开全文

练江水从渔梁坝顺流而下与新安江合流,渔梁坝能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捕鱼、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千百年来,渔梁坝一直发挥着为百姓造福的功用,不仅是徽州历朝历代兴衰的标志,也是新安江上商贾船队往来的重要码头。渔梁坝的兴旺历来也被视为徽州兴衰的标志。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

站在渔梁坝,可以看见鱼梁街上的房屋,一色的木板房屋鳞次栉比,这看上去有点破旧的房屋蕴含了徽州的历史底蕴,渔梁街的房屋大多为临街而建的两层建筑,底层的木铺板门,随时可以打开,便于运送货物和日常经营。最妙的是,这些木铺板门十分容易拆卸,如果练江涨水淹没街道,古徽州人就可以拆了它们,让水从店堂通过,以达到泄洪的目的。等到洪水退却,清理完店中的泥沙,就可以正常生活和营业了。我们从这里可以看见徽州人的智慧,徽州人的韧劲,难怪徽商可以独树一帜,发扬光大。

在渔梁坝游玩,最喜欢听渔梁坝的水声,江水哗啦啦流过渔梁坝,让人觉得静谧而安宁,心中感觉安全又踏实,也可以坐上这样的小舟漂流,船家可以把你送到徽州古城,沿江两岸的风景美不胜收,此刻漂流在水上,天人合一。

歙县为古徽州府所在地,徽商的大本营;而练江下游即是直达浙杭的新安江、钱塘江,徽商下浙沪的黄金水路,当年徽州人有的通过徽州古道走出大山,有的便从渔梁坝码头启航出发。这里是徽州商人"梦开始的地方"。如今,这里不再繁华,青山绿水犹在,徽州精神永存。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