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2023届法学综合考研真题参考答案详解和命中统计 | 一起来对答
发布时间: 2023-07-11

考完试之后,有人欢喜有人愁,考的好的,可能会觉得题目好简单,考的不理想的,又会觉得今年又是变题型,又是改题量,好难。

其实还是之前那句我们说过多遍的话:

任何考试,都是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排除知识点的“超纲”,一切所谓的难题,都是答题思路或技巧问题!一切简单题,也都只是因为你“背到了”

又,很多同学过来给我们报喜,说资料内容,说命中率高,一方面,惊喜于我们对题目的基本全部明命中,另一方面,反馈出来的还是那句话:重点永远是重点,基础永远是基础,2023届考研加油!2024届我们还将继续!

本文汇总《2023届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综合考试真题(回忆版)+参考答案详解(带参考答案、试题解析、命中统计)》。

命中就是命中!没有就是没有!

下面统计标注的页码,因为版本不同前后页数可能产生差异,但既然标注了,知识点上肯定会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加油!

——震川考研

法综答案详解+命中统计+试题解析

【震川考研】

法学综合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综合试题

【震川考研】资料总体评价:

1、法综共13题,除1题半超纲,其他基本全部命中!以下标注的页数,欢迎大家对比查找!各个版本的资料页数可能有差,但我们既然标注了,肯定就是有!

展开全文

2、2023届的法综命题题型产生了较多变化:

第一,题量减少了1题,从14题改成了13题(注意,这不是常态!!!)

第二,题目分值有了一些小变化,比如,法理的材料分析题,只有12分,而其他学科的材料分析(案例分析)都是14分!

第三,题目排版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按照题型安排,而是按照科目一到科目七分别七个部门法依次排开(我们认为这种变化是好事,至少你再也不用去专门辨别所做的题目到底是哪个法了)

第四,各题型产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考法是简答4题,法条分析4题,案例分析4题,论述2题。2023届的考法是:简答2题,法条分析4题,案例(材料)分析5题,论述2题。可以发现,简答题是减少了2题,法条分析多了1题!即,增加了灵活题目的考察!

关于题型,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民法和刑法各考1题论述!

第五,作为兜底说明必须强调:以上变化,不代表常态!即,2024届同学,仍然不能只按照前述题型、题量、出题规律来应付复习!

我们认为,当前法综考研,7个部门分别都有7种问法可考!详细可以参考我们的《法综习题册》!

这个规律早在几年前我们就说过!

3、2023届的法综命题知识点、命题思路也出现了一定的比爱你华:

第一,如前所述,灵活题目变多了!

第二,超纲题依然存在,且比往年的超纲题更显超纲!

第三,重视个人法言法语表达和自由阐释、展开能力!

第四,依然重视基础知识点,几乎每个部门法都是一难一易两道题!容易的题就是基础知识点的题!

第五,知识点其实总体来看并不难,并不像有些同学考完之后感觉的:好难好难!主观感受难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前面所说的题型的改变带来的不适应感!而这种题型改变,其实大家应该早就有准备,至少我们在我们的模拟卷、模拟考试中都采用了不同于往年的法综题型给大家都做过训练,比如,法综诉讼法的案例题,法综经济法的案例题,我们都有训练到!

4、给我们2024届考研的启示是:

第一,复习尽量还是要全面,并在全面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包括冲刺笔记第二板块,必看的,包括平时震川考研发布的增补内容,必看的!

第二,重者恒重的范围在扩大(底层知识点的重要性在凸显)。重者恒重是所有考试的基本复习思路,但2023届华政法综考研又告诉我们:重者恒重的“重”不仅包括重要的知识点,而且包括“底层知识点”,比如我们笔记上的民法中的正当防卫,有些同学觉得本点不会考就忽略了,结果今年就考了!甚至一些“超纲知识点”,比如我们笔记上补充的关于转化犯的列举,很多同学可能觉得这种列举可能比较累赘?就放弃了?今年也考到了!建议考生,只要是我们笔记上有的,即便是你认为的“超纲点”,也需要复习!

第三,超纲题不用管,一是你复习不到,大海捞针不可取,二是超纲题大家都超,其实相当于无效题,三是即便真的是超纲题,答题技巧也可以帮助你得分。

5、以下统计中,我们冲刺笔记中有的,精讲笔记一般只会更全!我们法综精讲笔记是600页多页且区分为上下册,冲刺笔记正文约为250页左右。官方指定的大纲范围如果用教材来复习,不管是页数上还是字数上,大概是我们的精讲笔记的4倍多!我们反复强调过,法综复习,不用看教材!就用我们的笔记即可!好比政治复习,一般很少人看政治大纲,而且如果真的考到教材有我们资料却没有的点,即便你看教材也很难关注到的!

【以下答案为震川考研原创,并非官方真实参考答案,或有错漏,欢迎指正

以下真题仅为考生回忆真题,或有用词不正确等问题,欢迎指正】

一、法学理论(12分)

材料分析题(12分)

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问题:请结合马克思这段话,阐述法律的本质

【参考答案】马克思这段话的观点是,法律不是统治者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这意味着法律的本质是多元利益与权利的平衡器,这一法律本质观要求必须我们摒弃“工具主义”法律观。

(一)摒弃“工具主义”法律观

1、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法律的目的在于人的自由和权利。人们曾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理论产生了一定的误读,把法律视为单纯的阶级统治工具和对敌斗争工具。

2、改革开放后,人们认识到法律不仅具有阶级性,还具有社会性;法律不仅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必须反映社会的多元利益要求;法律不仅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社会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

3、工具主义法律缺少对人的价值、权利和自由的足够尊重与深层关怀,导致权力中心主义及其权力法律化,从而难以有效应对多元社会冲突和建立规则秩序。

(二)多元利益与权利的平衡器

在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因而阶级对立消失、齐心协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新时期,法律的主要目标就不再是“政治优位”的“阶级统治工具”,而是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协调器,是多元利益、多元权利之冋复杂博弈的平衡器。这表现在:

1、法是一种国家意志的体现

任何个人、群体的意志表达都不能成为法律。只有通过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以国家整体意志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法律。

2、法律所表现的国家意志来源于人民

法律是多元利益、多元权利、多元价值追求的共同反映,是众多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体共同达成的、认可的权威规则。

3、法律根本上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新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物质生活条件,必然要求法律通过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秩序等等的确认、规范和调适,以对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共同体生活与个性生活等等进行协调和平衡,使国家权力受到多元社会权利的分解、监督和制约,使不同群体的利益主张和权利要求得到确认、平衡和保障,从而推进法治国家的建立。

【命中统计】精讲笔记11页;冲刺笔记7页;笔者押题点

【本题评析】中等难度题。灵活运用题。

此题看似案例分析,实则论述+适当灵活阐释。考生只需将法律的本质结合材料复述即可得分。

另外,本题的答题内容上会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的同学可能很难取舍,最后就把法律的本质这一节全部内容都写上,这种写法是最稳妥的,也是一个“笨”的好办法。

另一种写法就是如上文,只写上文的内容,而舍弃“法律的多维功能”,因为仅从材料而言,很难推导或关联到“多维功能”,故以上参考答案没写。

从实际答题的角度,编者个人认为,以上两种答题策略,都是可以采取的,并无优劣之别,考试的时候如果时间够,按照第一种甚至更靠谱一些——目的是防止真的漏点。

最后,法综法理再2023届考研中只考了1题,为其他科目的“大量”书写内容让位,属于大改的一年,但请之后考研复习的同学注意:这不一定是常态!甚至可以说,这不可能是常态!法综法理历年都是法综考研中占据分值做多的部门法之一,请务必注意此点。

二、法律史(20分)

简答(6分)

2、简述罗马帝国时代的法典编撰

【参考答案】

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进行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法典编纂,不仅是罗马法得以传至后世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也是古代法律史上的一大壮举。这种法典编纂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法典编纂,不是习惯规则或者具体案件的简单汇集,而是在系统性、理论性以及条文表现形式、立法技术、立法规模等方面都非常出色。如后世所知的《国法大全》(又称《罗马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