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小说网(柴进、宋江和晁盖的钱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柴进、宋江和晁盖的钱从哪里来

宋江是个伪君子,收亡纳叛,结交天下乱臣贼子,和忠义好汉,由于宋江假仁假义,善能利用它人来帮助自己,谋求达到目的,山晨岗劫镖被逼上梁山,害死兆盖以占梁山,散发美言迷惑江湖人,称之及时雨,以奸笑,假流泪,跪拜,等方式去感化绿林好汉,武松,林冲,公孙圣,柴进,卢俊义燕青,武松,鲁智深等一班善良之辈尽忠于它,文人吴用智比张良,都听它的话,不顾众兄弟反对,为了虚荣,招安求官,征方腊兄弟十死八九,童贯赐水银,自知不活,反将余毒害死李逵,其恶毒之心,令世人口沫。

柴进的面子有多大为什么他叔叔房子被占都搞不定

柴进叔叔家的房子(实际上是花园)被占,完全是柴家无礼,柴进纵使有天大的面子,都无法搞定。但是,施耐庵却以这样一个故事,隐含了北宋的开国秘史,也隐藏了这个王朝的先天性不足,是诠释《水浒传》主题“替天行道”的一个重要故事。

那么,柴进的故事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誓书鉄券”是怎么回事

《水浒传》中说,林冲发配沧州,别了鲁智深,与董超薛霸进了一家酒店。在酒店中听说这家庄院的主人叫小旋风柴进,他家祖上是后周柴世宗。因为陈桥让位,宋太祖便赐予他家誓书铁券。

有这样一面免罪免死“金牌”,柴进的面子可就大了,胆子也肥得吓人。柴大官人盘踞在沧州道,专门接待资助流配来的犯人。暗地里还是梁山背后的金主,不断把犯了弥天大罪之人送上梁山。

柴进这样干,简直就是谋反。但是,他却又不敢谋反,遇到难事,就想着搬出誓书鉄券,装一装皇室后裔的逼格。然而,《水浒传》中却从来就没出示过誓书鉄券,即便是柴进的叔叔被逼死,自己下了大狱,誓书鉄券也没见踪影。

难道,誓书鉄券原本子虚乌有,是柴进家虚张声势?

其实,赵匡胤从来就没给柴世宗的后人颁发过什么誓书鉄券。但是,得国之后,宋太祖却在深宫禁围内立过一块誓碑。

据陆游的《避暑漫抄》说,这块誓碑共有三条内容,其中规定,柴家除了犯谋逆罪便不能处死,即便是犯了谋逆罪也不得在菜市口行刑。

《避暑漫抄》被一些学者质疑,是不是陆游所做。作者有疑问,但却没有否定这部书所记载的事情。王阳明在《宋论》中也证实了宋太祖确实立过这块誓碑,每有新皇帝登基,就必须带着一个不识字的内监,拜谒这块誓碑。可见,宋太祖对柴家后人还是很关照的。

梁山故事时期,宋徽宗在重和元年(1118年)下诏:周柴氏后已封崇义公,复立恭帝后以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世世为国三恪

林冲见柴进的故事大约就发生在宣和元年(1119年),因而,施耐庵写柴家有誓书鉄券,大概是依据了这两条历史资料。

赵宋官家对柴家的优待,这是柴进面子大得很的缘故。但是,柴进为何要暗地里谋逆呢?

柴进本应叫“郭进”

容与堂本《水浒传》引首中,扼要的讲述了北宋的开国历史。这一小段文字,内容极其丰富,以赵匡胤结束五代纷乱,迎来天下太平为全书立意,维持“天下太平”就是替天行道。

施耐庵写《水浒传》,无处不是“一击双鸣”,或者“一击多鸣”。在赵匡胤这个历史人物身上,同样是以这样的手法,写了一个双面宋太祖。在赞扬赵匡胤荡平五代离乱的同时,也在文字的夹缝中,隐藏了赵匡胤得国的不光彩历史。

书中写道,陈抟老祖骑着毛驴行走在华山道上,听得路人纷纷传言: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

这句话大谬不然,历史记载,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夺了柴世宗儿子柴宗训的皇位,怎么变成了柴世宗让位呢?

施耐庵不是不懂历史,他是故意把这句话说得颠三倒四的。因为,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而不是“赵点检”。就是这简短的一笔,施耐庵暗中透露了北宋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夺了别人的江山,却编故事说是柴家让位。

也就是这句话,为柴进的故事伏线,等于是交代了柴进为什么要在沧州道资助流配的犯人,又为何要赞助王伦,不断为王伦提供资金和输送人才的原因。

同时,也以这句话暗中点明北宋王朝的先天性不足,走向灭亡是迟早的。

而且,施耐庵颠三倒四的把柴世宗抬出来,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他到底应当姓郭还是姓柴呢?

柴荣当然应当姓郭,因而,柴进也应当叫“郭进”。这一点,也在《水浒传》中写到了。

高唐州隐藏着一段秘史

北宋是没有高唐州的,这里的高唐州实际上写的是“高唐梦”。也就是说,柴进其实还做着皇家的梦。

因为是隐写北宋历史,施耐庵不像隐写明朝历史那样,有太多的顾忌。因而,在揭露北宋得国秘史方面,写得还是比较直白的。且让我们排除传统读法的影响,细细读一读高唐州这段故事,来看看柴进的“高唐梦”究竟是什么。

柴进与李逵来到了高唐州,见到了被殷天锡打伤的柴皇城。接待柴进的人是柴进的婶娘,柴皇城的继室。

这处细节简直就是在直白了,柴“皇城”说的就是柴家的皇城,柴进还亲口对李逵说,这里是“禁城”之地,比不得你们的小山寨,不要闹事。

皇城,当然就是禁城之地了。

还有一处比较奇怪的写法,说的是柴进的婶婶是“继室”。可不就是继室吗?郭威无子,便收养了柴皇后的侄子柴荣为义子,并很快立为皇太子,继任了后周天下。柴家皇城就是“继室”,而不是郭威的嫡派子孙。

如此一来,就大有文章可做了。赵匡胤得国后,恢复了柴家本姓,大家都是“继室”,谁做皇帝都合法,咱老赵绝不是背叛篡位。

赵匡胤编故事,也在高唐州这段故事中有隐写。打死柴皇城,最后捣毁柴氏“禁城”的人,名叫殷天锡。这个殷天锡,施耐庵还给了他一个“直阁”这样的官职。所以,又叫他“殷直阁”。

直阁,就是龙图阁、秘阁中仅次于编修官的官员,也就是直阁有编纂历史的职责。那么,这个直阁编了什么样的历史呢?他所编的历史,就是“因天袭”——他就叫“殷直阁”嘛。

说完这么多,再来梳理一番题主的问题。柴进面子很大,赵匡胤及其子孙也十分关照柴家。但是,由于柴家被恢复了本姓,等于是降低了皇室身份。

施耐庵以柴进的故事,结合“引首”的伏笔,了结了一场历史“官司”。赵匡胤编造“因天袭”而让柴家恢复本姓固然不对,但柴进还在做高唐梦,也不过刮一刮“小旋风”而已。

时过境迁,柴进的皇室身份也到头了,高唐梦碎,且上梁山“做贼”去吧。赵宋王朝的“因天袭”也该曲终人散了,“因天袭”再牛逼,还是在“黑旋风”的拳下丧了命。

历史上曾经荣获“丹书铁卷”的人有哪些

始于汉高祖,后代沿之。原以丹书于铁板,故名。涌进仅为颁发给臣下的一种封侯及荣誉凭证。   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听世相传袭。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形制历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你根据这段历史再去查找,应该能找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