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专家认为曹操诗的文学水平远不及曹植?三国曹植墓在什么地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多数专家认为曹操诗的文学水平远不及曹植

曹操在宋朝之前的历史评价是不错的。

到宋朝理学占上风,倡导忠君敬贤时曹操已经被一些文人贬低了,中国儒学影响下的文化专家们大多数有个习惯,先在某个历史人物的立场和做事看他,如不所谓正统,那鸡蛋里挑骨头,也要贬低的评价这个历史人物做的事,更何况这个历史人物写的诗文了。

而这种风气更因一部贬曹的三国演义,达到了高峰,甚至民间文化尚浅者皆认为曹操为白脸枭雄者。

曹植是三国时期优秀的诗人。

他写了许多优秀的诗,但就诗的气势和反映生活的深厚而言,曹植不如曹操。曹操的诗“苍凉雄健又才华纵横,大气磅礴又可见“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那诗中展现的宽阔胸怀和大境界,曹植仍不能比得了。

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建安时期。

在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开始聚集一些诗文之人,历史上称之为邺下文人集团。建安文学开始成为主导地位的诗文。

建安文学主要形式的诗歌有“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特点。

建安诗文之人视野开阔,有博大的胸怀、追求长远大的理想。有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文朴素有力,常见壮怀悲凉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曹操倡导的文学,“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及追随他们的建安七子:孔融、王灿、陈琳、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均在曹操影响下创作属于建安时期的诗文作品。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文人诗的创作高潮,并且让汉乐府诗形式和风格走向完善。四、五言诗体风行,而七言诗体从此真正开创先河。

提到建安文学,曹植当然不可不提到。

曹植的四言和五言诗就已经不错了,最著名的是他的《七步诗》。但是他的七言诗已见功力。他有一首《歌》的诗就写的非常好:

“望云际兮有好仇。天路长兮往无由。佩兰蕙兮为谁修。宴婉绝兮我心愁。”

有后人评论曹植才高八斗,当然过于夸大,但也说明曹植的诗是有相当高的水平的。

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当然是曹操,其他建安七子也好,包括才高有八斗之称的曹植,虽都是诗文之人,但曹操的诗,更见大胸怀和高境界。

建安文学的特点主要是受乐府民歌影响,在这基础上去抒情叙事,以四言和五言诗歌为主,短句多而简练,诗中慷慨悲凉有气势,这是建安风骨所在诗文魅力。

曹操的诗《短歌行》就是建安诗文的典型代表作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小诗开头就直抒胸怀,并借杜康有酒饮可解忧,见豪情壮志的大情怀。当你读到小诗的结尾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时,英雄气概已经全来,在当时建安诗文之人,也只有曹操把建安文学的特点,表现的如此突出,曹操的诗简练大气境界高,可以是建安文学的经典作品。

曹操的下面两首诗也是四言诗的经典佳作: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 神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他建安诗文之人,从诗文水平,从思想和境界,从社会经历上,都要比曹操差一些。

而曹植从诗文综合表现力和诗文的境界上,仍比不上他的父亲。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而曹植是最优秀的建安时期的诗人之一。

沙沙小观园,谢阅读者和留言评论者。

三国曹植墓在什么地方

曹植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依山而建,始建于三国魏太和七年(233年)三月。言简意赅,可以地图上再了解一下。

为什么称曹子建为绣虎,有什么来历

七步成诗的曹植,由于其博学多才,引经据典,文章,诗辞藻词华丽,光彩夺目,所以当时人们盛传曹植是“绣虎”,意思是说他文采斑澜,独领风骚,雄如虎王。

后世将绣虎来形容博学多才,文思敏捷,用词华的文丽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