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真的存在吗?「的」字的由来是什么,古代有这个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甲骨文真的存在吗

逗历史为您解答。

王懿荣的身份与考究功力

首先,王懿荣并不是古董商,他是晚清的金石学家,光绪六年的进士。他发现甲骨文时是国子监祭酒,负责管理太学,数一下历代曾担任国子监祭酒的人物,就知道王懿荣当时有多厉害了,像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王阳明的好友明代著名理学家湛若水、除掉严嵩的徐阶等都担任过该职。所以王懿荣的学术水平肯定是很厉害的。

除了个人的能力,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乾嘉学派以考究见长,为王懿荣等后世学者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考究技巧和经验,所以受时代环境的影响,王懿荣的考究的本事也很高。

所以说,从甲骨文发现者的角度讲,王懿荣完全有能力确定这是种新的文字以及这种文字的时间,甚至是辨识其中的部分文字。

关于史书对甲骨文的记载

史书没有对甲骨文的记载是很正常的。祖先创造文字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录,所以文字产生的初期,是将其作为工具使用,很少会有人想到将这种基础的工具作为学术研究对象或历史记录对象。

金文是早就确定的文字了吧,那先秦两汉的史书中有多少对金文的记载呢?翻开先秦两汉的史书,除了对历史大事、人物的记载,就是对制度、风俗等的记载。

对于文字的起源、演变、意义等的系统研究要一直等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出现。

关于所谓只在商朝存在的问题

所谓甲骨文只在商朝存在的看法其实是不正确的。甲骨文在商代后并没有消失,而是以金文的形式存在着。我们知道文字是一种事物,其演变是具有渐进性的,为什么甲骨文出土后能迅速被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等大家释读?如果甲骨文与已知文字非常不同,想要快速释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甲骨文虽然古老,但并不是与已有文字完全不同,事实是,金文中有许多的文字与甲骨文非常相似,或者是有明显的演化、继承痕迹。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

这是甲骨文“州”字的一个字形。

这是金文“州”字的一个字形。

这是甲骨文“女”字的一个字形。

这是金文“女”字的一个字形。

这是甲骨文的“车”字的一个字形。

这是金文的“车”字的一个字形,可以看出有演化的痕迹,这主要是由于车这种实物的变化。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发现了,金文中有许多字形与甲骨文的非常相似。所以甲骨文在商代后并没有消失,只是以金文的形式继续存在。

甲骨文与实物

甲骨文有不少象形字,所以反应了当时的很多器物的形状,想知道甲骨文是不是当时的学者伪造的,只要看看甲骨文的文字形状与后来的考古发现的器物的形状是否吻合即可。

首先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酒”字。

可以注意到,该字的右半部分是盛液体的容器,是尖底的,这种容器在周代时就已不用,很显然是较早的器物的反应。事实上,在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就出土了大量类似的小口尖底瓶,在陕西省博物馆就能看到,如下图: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是在1953年20世纪中期才被发现,而甲骨文是在1899年发现,20世纪初集中释读,所以当时的学者不可能伪造出这种字形。

同时,半坡遗址时间远早于商文化,而商文化的文字反应了远早于商文化的半坡遗址的器物类型,再加上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我们完全可以推测,不仅甲骨文不是伪造的,在甲骨文之前很有可能有更古老的文字。

总结

所以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甲骨文是真实存在的,如果题主有兴趣,可以去安阳殷墟遗址看一看,那里展览有大量的甲骨文实物,还有文字博物馆,介绍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

之前也写过几篇有关甲骨文的文章,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看一看。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点个赞,关注我吧^_^。

「的」字的由来是什么,古代有这个字吗

“的”字自古有之。那时写作“旳”。形声字,从日,勺声。本义是鲜明、明亮、明显的样子。例:朱唇的其若丹。(楚·宋玉《神女赋》)

后引申为标的,例:“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解作准则)以无为为纲纪。”(汉. 高诱 《吕氏春秋.序》)

“为政之道,以得贤为急,非谓雍容廊庙,标的(解作标志)而已。”(《晋书·王彪之传》)

也引申为箭靶的中心目标,广泛应用。例: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唐宋时“的”字也有作副词用。例: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这里的字解作:确实;实在。

而“的”字,作为助词使用,则是近现代才开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