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这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还有什么也是这样的名?黄庭坚的《清平乐》的意思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这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还有什么也是这样的名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醉东风》、《忆萝月》。原为唐教坊曲名,宋代王灼《碧鸡漫志》云“欧阳炯称李白有应制《清平乐》四首。”借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调名称为词调名。一说取海内清平之意。此调有不同诸格体,俱为双调。其中一体为:上、下片各四句,共四十六字。上片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下片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名作有:

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宋代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黄庭坚的《清平乐》的意思是什么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一首惜春词。全词把春的形象拟人化,对词人来说,春天的消逝就像是失去了亲人一样。上片是词人的幻想,他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它回来和自己同住。

无人知道春天的去向,可词人仍然抱有一线希望,或许黄鹂会知道春天的踪迹。但黄鹂的啼叫声也无法给他解答,这更加重了黄庭坚心中的寂寞。

全词委婉曲折,惜春之情层层加深,读者被带入到浪漫的想象中,寻春恋春,意犹未尽。

电视剧《清平乐》中官家到底爱的是谁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不同于简单情爱的感情。

曹丹姝的设定很“正午阳光”。

从霓凰到蒙浅雪再到林奚。

她们都不是普通的女人,她们独立而自信,心中有她们的天地,格局和境界是不同的。

两个人彼此之间的情意一种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有着极强的张力,一个眼神就看出默契,两个人之间是一种势均力敌的关系。

这种感情远比单纯的帝王和宠妃、两小无猜的单纯美好要更复杂。

因为两人之间是心有天下,先江山社稷,后儿女私情的。

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能得到他另眼相看的都是不同的。

对于赵祯而言曹丹姝也是不同的。

她不是贵妃那样的主动娇纵,也不是跟苗娘子那样的青梅竹马的陪伴,也不是陈氏那种单纯说是彼此倾心的宠爱,曹丹姝和赵祯,先是成就千秋功业中的政治同盟,然后才是情意。

生性洒脱的曹公子,满心欢喜的闺阁少女丹姝,机敏活泼而正直骨子里是潇洒恣意。

入学院,在范仲淹门下,学的是忠君之心。

在赵祯对于她的评价

“她是一位周全得不能再周全的皇后,用礼节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不想面对那位十全十美的皇后。”

“朕就是为国立后,你也是我赵祯的妻。”

“这里是后宫还是前朝大殿,你是我的皇后。还是御史中丞,左司谏右司谏。”

“你一辈子以规矩为武器与我对峙,曹丹姝,你得到你想要的了吗?”

丹姝的不同,抛开无奈的选择不谈,在于她选择的是先为臣而后才是妻。

她确实有才有智,恭顺守礼,温婉大气,文武双全。

她有以女儿身建功立业的志向,并且这也是她平生所愿。

君臣夫妻。

她和他,先是君臣。

才是夫妻。

甚至于她在经历失望后都无所谓妻这个角色。

比起任性和随心所欲,她有着更多的考量,要权衡的更多。

贵妃可以对官家说出我只是喜欢你而不在意外人褒贬。

但她必须要顾虑外界评说,顾虑天下人的评判,所以才该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因为爱和守护,才不忍心让他身上有任何负面的评判。

都说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

肆意妄为而不顾礼法的爱是自私而且伤害彼此的。

其实这也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

曹丹姝的格局是非常大的。

在风起长林里老王爷对小皇帝的最后的教导是

皇权在手,制衡朝堂,并不是全部的为君之道。

越是心怀忧惧,越要胸怀万民。

做明君贤后,都要心怀天下。

所以她是自身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熠熠生辉的存在,有着巾帼英豪不逊男儿的魅力。

这种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来源于她的见识和阅历,来源于她的心胸宽广和博爱。

赵祯说她周全得不能再周全,因为她在尽己所能去守护官家和天下。她可能作为妻子并不能像别的女人那样贴心,因为她周全而妥当的处理着她的事务,太让他省心。其实他也有心疼,也有愤懑。

她在面对倾心之人,说出的却是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然就入仕,倾毕生才学,辅佐他的千秋功业。

而他也想给爱的人更多的庇护。

本质他们爱人方式是相同的。

就像林殊和霓凰的此生一诺,来世必践;就像萧平旌与林奚之间的“我的心会永远等着你,但我的脚步不会为你停留”,就像蒙浅雪对萧平章说,“我更喜欢与你并肩沙场,同历风霜”。

她们不拘泥于儿女私情,在家国大义面前可以牺牲小我。

或许有惆怅,又或者有遗憾,但这些都不是全部。

因为她们身上有着值得牺牲情爱的理想和追求,所以我认为如果不断在说这样的曹皇后与官家之间渐行渐远和若即若离是曹皇后的悲哀命运的话,我认为这是不理解她的理想和追求。

这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才会疏远。

清平乐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在讲述很现实的抉择和权衡,世事本就难两全,这一点曹丹姝很清楚。

因为她并不愿意让自己只是成为后宫中那些眼前只有帝王宠爱的女人,因为她所爱的本就是那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她爱赵祯的方式是助他成就千秋功业,因为比起彼此间心意相通,她更想守护他和他的锦绣江山,与他携手并肩共书华章,守着基业开创清平盛世。

丹姝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可能看着会觉得在感情上两个人是有遗憾的,毕竟不能真正琴瑟和鸣,相守一生。

他们虽然各自有情意,却因为江山社稷而疏远。

社稷在前,所以情埋心底。

其实携手并肩,尊重与陪伴,才是细水长流的爱。

不轰轰烈烈,却是润物细无声的深入内心。

等到有一天才发现,原来已经是无法分离的共生关系。

但相反,丹姝和赵祯之间的这种相敬如宾和知己之情,恰恰也是让他们能在这孤城中真正相携并肩一世的原因。

由爱而生贪嗔痴念,但谁能保证至死不渝。

帝王多薄情,一入宫门深似海,向来是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

后宫女子多浅薄,心中只有皇帝一人。

不仅是眼界还是思维都局限在这四方天地。

在大多数后宫女子的命运,无非是幸运的得到帝王宠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