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笔下的“婵娟”源自何处是指月亮吗?婵娟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苏东坡笔下的“婵娟”源自何处是指月亮吗

“婵娟”的本意是(姿态)美好的意思。在古代的诗文里,多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也常把“婵娟”比做月亮。

“婵娟”之前写做“蝉蜎”,最早出自汉代张衡的《西京赋》里。意思也由姿态美好的本意,逐渐演变成了专门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理解,诗人的意思是:“即便(两人)相隔千里,也能看到同一轮美丽的月亮,也能共同享受到这美好的月光。

所以,我认为在这首诗里,“婵娟”特指的就是“月亮”。

婵娟是什么意思

婵娟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为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

拓展资料:关于“婵娟”的·古诗

《春宫怨》【唐】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咏槿》【唐】李白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书灵筵手巾》【唐】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婵娟》【唐】高适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七夕》【唐】曹松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哪个朝代和意思

出自 宋·苏轼《水调歌头》

全诗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如下: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