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太宗之后是李治继位?正史里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有多厉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唐太宗之后是李治继位

为了防止重蹈自己的覆辙,导致兄弟反目、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才选了资质平庸的李治当了太子。

正史里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有多厉害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高宗开玩笑,李治,一个历史上被认为是“妻管严”的懦弱皇帝,可实际上,后世“三品才是宰相”的政治传统,就是李治奠定的,光这一点而言,李治就能比肩杨坚和李世民的文治。

事实上,李治算是一个悲情人物,自登基后,一直都在“权力”的漩涡里。

咱们知道,李世民众多儿子,李治并不是最出色那个,李世民嫡长子李承乾,年少聪慧,精通他人心理,自李世民登基后就是太子。而就算不说李承乾,还有贞观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李世民四子李泰让李世民多次赞赏,就连身为庶子的李恪,李世民都想过让他成为储君,而这些人里,李治年龄小,其次性格有些“儒弱”,要是接手李世民的大唐,不能胜任的可能性极高。

但后来的事实却不是这样。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造反案事发,李承乾太子被废,成为庶人,而后李泰又因为心性太过狠辣,让李世民排除掉了太子之位,经过和长孙无忌的沟通,李世民决定让李治成为太子,长孙无忌乃是李治的舅舅,如此一来,李治未来登基也可以获得最大的助力。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太子监国,这个时候,李治的监国成绩平平,还偶尔因为李世民外出而哭泣,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不过李世民没有再换太子,直到贞观二十三年,他在长安驾崩,李治年仅22岁,便登基为帝。

和当年二十二岁的李世民不同,李治没有亲征过战场,更没有下放到地方历练政治,他的班底是舅舅长孙无忌与诸遂良,还有李勣组成,这些大臣个个都是贞观朝名臣名将,李治有些被压得出不了头。

可唐高宗的名号,就是在对抗并战胜这些朝堂势力中铸就的。

李世民驾崩,李治很伤心,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乖宝宝”李治,在第二年将李世民曾经的后宫,五品才人武媚娘从道观里领了出来,并且收入自己的后宫。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李治的“不伦”行为,让朝堂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李治登基后,他立马就想做两件事:

一、去除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等人的专政

二、废掉原配王皇后。

可以说,在表面上,李治的表现完全看不出来他要对长孙无忌下手,在关于唐高宗的起居注中,李治对长孙无忌表现得十分尊重,经常称呼舅舅。

但李治也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帝王心术”者,因为正是这个表面简单的他,准备通过将武媚娘纳入后宫一事,完成废掉王皇后以及清除顾命大臣势力这两件事,也就是“一箭双雕”。

武媚娘,正是后来的武则天。

因为王皇后无法生育,李治厌恶王皇后,随着武媚娘进宫一段时间后,李治开始有着废掉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的意图,直到李弘降生,李治这个念头基本确定。

于是李治开始发出试探,史称“废王立武”。

废掉王皇后,立武媚娘,其实也是新势力对旧势力的一种冲击的表现。

王皇后属于被政治安排给李治的联姻对象,她的娘家势力不小,经常让她在李治面前趾高气昂,而武媚娘是没落的武家的人,可以被李治高度掌控,李治想在后宫中,率先拿到自己的权力。

李治提出废王立武,朝堂中对此一片哗然,支持李治的不多,而诸遂良和长孙无忌极力反对,正是长孙无忌的反对,让李治深感不安。

此前,李治为了分化长孙无忌的权力,先后设立了九个“宰相”,这九个人都是不同职位,有的人仅是五品官,而长孙无忌却是超级一品大员,为了保证二人的政治话语权相同,李治设置出了“同中书门下三品”

这个职位非常有意思,大概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权力”的平衡器,长孙无忌本来就是老臣,地位很高,自然在在朝堂一呼百应,而例如柳奭,他的知名度不高,而且地位不高,仅是河东柳家之人,不过他有才能,李治很聪明,强行让他抢夺长孙无忌的权力,这便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解读下来就是,大家都是三品官,而且都和中书门下的宰执相同。

所以李治的政治智慧不低,甚至很高,同中书门下三品,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至深,一直到清朝,都有这个制度的逻辑痕迹。

但长孙无忌很强大,李治设立这么多宰相,竟然都被长孙无忌同化成为了对手,就说柳奭,久而久之他都成为了支持王皇后之人,李治等于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大麻烦。

朝堂行不通,李治利用武媚娘进行操作。

武媚娘确实受宠,但前提是,李治一直能够利用她。

武媚娘在几年的时间里,为李治生孩子,又带着李治的意思,和朝堂的官员交好,这便是李治曲线斗争的方式,其中争取到的最大的成果,就是李勣,这个贞观时代留下来的军神,李勣也被李治高度尊重,对于废王立武一事上,李勣最终表示支持李治。

后宫战术正式生效,李勣的站队,让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等人失去了斗争的实力,李治趁机废王立武,王皇后被废,紧跟着的是诸遂良和长孙无忌被排除出政治中心,最后更是身死他乡,李治拿到了自己的权力,而这个以往看似人畜无害的皇帝,在废王立武的事情,造成了许多人的“身死”,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凌烟阁第一功臣,就是死在这场争斗中。

唐高宗虽然在争夺权力,可内部的政治却从来不曾放松,在贞观朝之后,让局势继续稳定,开创永徽之治,由此可见,李治还是听了李世民的训导,深谙民本的思想,即便在内部夺权,但原则都是不损害百姓的利益,对此我们可以说,李治是历来政治斗争夺权,对天下伤害几乎于无的皇帝。

在唐高宗后期,唐高宗开始出现了疾病,为了保证权力的掌控,李治继续培养自己的政治伙伴:“武皇后”。

在与长孙无忌等人的斗争中,武皇后的能力和政治眼光被发掘,因此被李治看好,为了继续掌控朝堂,李治让武皇后代为执政,武皇后成为了李治的“政治木偶人”。

不过李治的皇帝生涯必然是有瑕疵的,他虽然是厉害,没有野史形象里被渲染得那么懦弱无能,但是后期的疾病,还有武皇后的迅速进步,让他对局势失去了控制,说白一点,那就是武皇后有二心,但是唐高宗已经被绑架得无法脱身了。

后来上官仪提出废掉信巫蛊之术的武皇后,李治也欣然应允,却被武皇后知晓,质问李治,李治连连否认,把责任推卸给了上官仪,导致上官仪一家子都被打入尘埃,自幼在掖庭里长大的上官婉儿,正是上官仪的孙女。

再后来,武皇后被立为与李治平等的“二圣”,这是在模仿隋朝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夫妻政治,但是武皇后和李治不同,他俩之中,武皇后占据主导地位,李治因为身体原因,基本告别了执政,这也让武皇后积累了庞大的政治力量,最终成为了武则天。

从正史里看,李治这个人就像一个矛盾体,也像一个绝处逢生的生存家,他有着他独特的隐忍和脾性,看似懦弱,但又狠心无比,看似被压迫,却在位数十年,因此李治本身就是皇帝群体中另类的一个,有着难以述说的,独特的帝王之术,他也是李世民贞观理念的最好继承者,这位“懦弱的皇帝”,把唐初的良好局面,贯彻了下去。

所以,李治可是一点都不弱。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武则天为什么不杀掉李治

武则天为什么不杀掉李治?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句话——不敢杀,不能杀,不愿杀!

第一,为什么说不敢杀呢?

说到底,武则天也只是李治的一个工具而已!李治为什么要捧武则天,只是因为她的美色吗,只是因为他们夫妻关系好吗,只是因为她聪慧能干吗?

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武则天是李治用来打败长孙无忌等外戚集团的有力拳头。长孙无忌是顾命大臣,又是三朝元老,还是李治的舅舅,李治继位后,皇权被他们架空了,李治很想收回和巩固自己的皇帝权力!

于是,先是李治扶武则天上位,然后是武则天帮李治斗其他大臣,这是相互合作的过程!

扳倒一个个大臣后,李治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武则天也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即使到了后面,权力也在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