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钉子户夫妻,联手获得天价拆迁款1700万,是亏了还是赚了
发布时间: 2023-07-1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上方的“关注”。欢迎您点赞评论转发,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07年,深圳的一对钉子户夫妻因为老街区改造拆迁从开发商手中拿到了1700万的天价拆迁款项。到底是套什么样的房子,开发商能同意给出1700万?

这对夫妇又是通过什么办法拿到这笔巨额款项?

疑问重重,而这个故事要从“蔡屋围村”这个地方讲起。

房屋拆迁遇阻挠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迅猛地发展,许多新城正在悄然崛起,这里灯火通明,科技、智慧、繁华街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城市正在一点一点被点亮。

老城区也正在接受着城市化浪潮的影响,等待着焕发新颜。

深圳更是一马当先,“深圳速度”举世瞩目。

“蔡屋围村”,一个即将成为深圳新地标,有望被打造成“深圳华尔街”的老村。

1980年,深圳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它正以“深圳速度”快速发展,而各种公司也紧跟着深圳的节奏来这里分一杯羹,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京基公司”。

“京基公司”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建设,在房地产主业更是十分突出,此时的“京基公司”看上了“蔡屋围村”这块地方。

展开全文

“蔡屋围村”从地理位置上看真的是十分优越,可是作为老村当然有着许多的原住户。

面对原住户的解决问题,京基公司最初计划以每平方米6500元的价格将这些房子买下来,可这个价格并不能安抚和满足原住户。

于是,2006年,京基公司做出了新的拆迁方案:

在原来的赔款基础上公司将再给每户人家补偿30万,政府也会为此补偿36万。

这样一来,每户几乎可以收到近100万的拆迁赔偿款,除此以外,在建成后,原住户还可以享受商品房的分红。

对于这样的拆迁方案,住户们都很乐意地同意了卖房。

此时,一对夫妻站出来反对。

“我们坚决不同意!”

2006年,当推土机推进蔡屋围村时,他们化身一对强势的“拦路虎”打乱了京基公司最初的建设计划,阻碍着“华尔街计划”的施行。

钉子户的生活就此开启。

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对夫妻呢?

蔡珠祥、张莲好正是这对钉子户夫妻的名字,他们名下有一套6层小高楼矗立在蔡屋围村中。

二人曾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并生下一儿一女,本是美满的一个家庭,但是需要生活总需要金钱的维持,蔡珠祥在家庭经济较为困难之时选择了前往香港谋生以养家糊口。

偷渡生活,辗转波折

蔡珠祥只身偷渡来到香港,可低学历的他在香港仅仅只能成为一个廉价的劳动力,住不了好房子,拿不到像样的工资。

四处打工的蔡珠祥也只能有点微小的收入留在手中,就这样一直卑微地生活着。

其实蔡珠祥有考虑过回家算了,可惜各种原因阻碍着他回家的步伐,就这样一天天咬牙坚持,最后选择与朋友们再次偷渡到国外生活。

原本的蔡珠祥和朋友们计划前往美国,可惜美国海关防范严厉,最终停在了中转的厄瓜多尔多,并且失去了和家人们的联系。

辗转奔波的他最后来到了瓜亚基尔扎根,并开起了中国餐馆,甚至在这里再婚生育了两个孩子,仿佛早已忘记远在深圳的张莲好和家人们。

原本以为不会再有机会回到深圳的蔡珠祥遇到了一位华侨富商。

在这位华侨的介绍下,蔡珠祥知道了深圳的改革状况,心中萌生回家的念头,在与华侨的交谈中,蔡珠祥将他的偷渡经历告诉了他,华侨决定帮他回家乡。

就这样,蔡珠祥抛下了在瓜亚基尔的妻儿,回到了蔡屋围村,和张莲重逢了。

重回故土,生活转明

二人分别数十年,早已不是昔日的年轻模样,四目相对,仿佛最熟悉的陌生人。

其实分别这么久的二人早已淡了夫妻的感情,可是面对当时深圳的高速发展,蔡珠祥并没有和张莲好提出离婚,而是趁着这大好的改革时机,大量人口转移发展,将当时只是小平房的老屋子又加盖了两层楼并且认真翻新修缮,然后将多余的房屋出租给来深圳打拼的年轻人。

蔡珠祥从偷渡客摇身一变包租公,张莲好也变身包租婆过起了收租的安逸生活。

后来在靠收租小赚一笔后,夫妻二人又抛掷一笔资金将房子推翻重建成6层小高楼,包租公包租婆的生活变得更加惬意悠闲。

半生奔波打拼,现在终于可以过上伸手就能拿到钱的生活。

从惶恐不安到前途光明,生活突然好起来了!

拆迁款始终谈不拢,工程停摆

可就在这时,深圳的快速发展让城市的土地变得十分有限,因此这个给他带来财富的“蔡屋围村”即将面临拆迁。

其实,京基公司给出的补偿方案真的很香,尤其是商品房的分红,这对于原住户来说,一下子就解决了后续谋生的压力,可以依靠分红就过上较为优越的生活。

可是蔡珠祥和张莲好却站出来反对。

原来是蔡珠祥当时在香港拿到了香港合法居住证,成为香港的一名合法居民。而这一身份让他们无法享受商品房的红利。

面对比其他住户少拿福利的这一状况,蔡珠祥当下就跳脚了,这简直就是断送了二人的后半生的经济来源,因此立即拒绝了拆迁的方案。

蔡珠祥和张莲好二人一起商量后决定,既然拿不到商品房的分红,那一定要把赔偿款提上去!

“不能就这样罢休。”

于是二人几经打算后向京基公司提出以下的补偿方案:以每平方米不低于1.2万元的价格赔偿。

蔡珠祥这栋6层小高楼以每平方米1.2万的价格去计算,且当时深圳的房价基本上不超过万元,这远远超出了京基公司的预算,直接当下就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这个6层小高楼究竟值多少钱呢?

由于该楼属于自建宅基地,且没有房产证,房地产评估机构给出的价格是4089元/平方米。

双方僵持不下,于是京基公司松口改成了每平方米9000的价格收购,可是蔡珠祥夫妇依旧不同意,必须不低于1.2万元/平方米。

就这样,这栋小高楼“独树一帜”,“扎根”在了那里。

固执钉子户的百般手段

与此同时,二人商量利用舆论的力量去煽动大众,张莲好有着一定的文学基础,于是她在网上用“阿香婆”的名字发表了一篇名为《南方第一高楼之征地拆迁令我感到弱势》的文章,痛斥开发商想要强制拆迁,导致一家人无家可归,后半生堪忧的惨状。

这篇文章无疑引起了一场巨大的轰动,成为当时大多数媒体的报道热点,许多不知情的民众都对蔡珠祥一家产生了怜悯之情,关注度持续飙升。

就这样,一场长久而艰难的拆迁拉锯战拉开了。

除此之外,这篇文章还提到了蔡珠祥的香港居民身份,文章将蔡珠祥描述成了一位回归大陆却遭到不公平对待的香港居民,这无疑更是与爱国扯上关系,开发商更是难逃责难了。

蔡珠祥还将记者的联系方式记录在一个小本上,有需要的时候他就逐个打电话,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房产证,并讲述自己的悲惨人生,并且为了防止开发商假冒记者来抢房产证,他将房产证存进了保险柜,和记者交涉时出示的也只是房产证的复印件。

当然,舆论的动向并非蔡珠祥和张莲好的唯一战斗砝码 。

恰逢国家《物权法》的出台让这场拆迁战又添变数,法律成为了他们更加有力的“维权”工具。

蔡珠祥手拿《物权法》对着媒体据理力争地说:“根据《物权法》,如果像建地铁、政府机构这样的涉及公共利益相关的项目,个人利益应要服从公共利益。但是现在是要建设金融中心,这属于是商业利益,所以我有权和他们进行自由谈判。”

就这样,舆论与法律双管齐下,逐渐地,这个蔡屋围村被推土机推得全是荒地,只剩下这栋6层小高楼孤傲地在那里屹立不倒。

张莲好开始每天拿着一把扫把,把前一天拆迁洒落在路上的灰土、废物认真扫去,每天一扫就是好几个小时,记者前去采访看到的张莲好,活脱脱一个虚弱的可怜妇人,正遭到基本的打压。

当时跟踪报道该事件的一个记者回忆起自己每次去拜访张莲好和蔡珠祥,张莲好一定会说这么一句话:“这地是我家的,房子也是我家的!就是要他们赔!”

这时的蔡珠祥和张莲简直是大势正好,于是,他们开始了他们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蔡珠祥夫妻于2007年6月18日将京基公司告上了法庭,索赔赔偿款1700万元。

可是,1700万的巨额赔偿终究不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公正的法律随即驳回了蔡珠祥的上诉要求。

罗湖法院召集双方调解了4次,蔡珠祥夫妻当然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

蔡珠祥夫妻决定将官方拉进来介入此事,于是为了因此官方的注意,张莲好继续在网络大肆发表文章哭诉,蔡珠祥也一边联系记者继续跟进,越来越多的人向他们发来了同情并为他们打抱不平,终于惊动了官方。

2007年8月18日,国土部发布通知告知所有的开发商都不得强制拆迁,必须确定拆迁户的同意后才可以进行拆迁,且要在尽量满足其要求同意拆迁后。

这一通知的下达无一不是给这件事作出了答案,京基公司即使万般不愿意也只能掏钱,不然这片地方真的要因为这6层楼继续荒废下去,损失更加惨重。

2007年9月22日,“最贵钉子户”蔡珠祥、张莲好夫妻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1700万的天价补偿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