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后一位诗人是谁?南宋除了辛弃疾,还有哪些厉害的文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宋代最后一位诗人是谁

宋末遗民诗人很多,他们代表宋代最后的诗歌光华。其中以四大遗民诗人最有名,为其代表:谢翱、谢枋得、林景熙、郑思肖。此外还有汪元量等人也很出名。以下简介一下:

谢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人,徙建宁府浦城县(今属南平市浦城县)。

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谘议参军。文天祥兵败,脱身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方凤、吴思齐、邓牧等结“月泉吟社”。

谢枋(bìng)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林景熙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受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元世祖二十二年(1285),元朝西藏僧人杨琏真迦挖掘绍兴宋帝陵墓时,林景熙激于爱国义愤,约同乡人前往收拾帝后骸骨,葬于兰亭附近,移植皇陵冬青树作为标志,并作《冬青花》和《梦中作四首》,以抒忠愤。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名重一时,学者称“霁山先生”。卒葬家乡青芝山。

林景熙作为雄踞宋元之际诗坛数十年的爱国诗人,是南宋遗民诗人的代表,与谢翱并称翘楚,同时是温州二千年历史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其创作成就和艺术造诣,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一生共留下诗文16卷,其中诗歌《白石樵唱》6卷,散文《白石稿》10卷,后人编为《霁山集》,被文史学家称为“屈子《离骚》、杜陵诗史”。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道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

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南宋除了辛弃疾,还有哪些厉害的文人

辛弃疾确实厉害,能文能武。文能诗词歌赋,武能定国安邦。词是豪放派翘楚,武是南宋少有的英雄,曾率50人闯入5万之众的金兵军营锄奸,成功擒贼,全身而退。因此可以说,辛弃疾是两宋最著名的文武双子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威名赫赫,至今让人感叹。

那么,南宋除了辛弃疾外,还有哪些厉害的文人呢?

第一个就是岳飞。岳飞虽然行武出身,但他不完全是一个武将,他还有文人的才华,他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字字铿锵,句句震撼,将爱国热情与英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被盛赞为“孤篇压两宋”。

第二个就是虞允文。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挥师南下侵宋,中书舍人虞允文以参谋军事身份,到长江采石矶犒师,因为当时前线主将王权被罢职,接替的武将李显忠未到,江防无人指挥。恰在此时,金军蜂拥渡江,长江如果一溃,必然国破家亡,在这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介文人虞允文挺身而出,组织部队抵御金军进攻,在完颜亮亲自指挥金兵渡江之际,虞允文率军驾战舰迎战,一万八千人对敌十五万金兵于采石矶,他毫无惧色,利用金人不习水战的弱点,水陆配合,用箭射,用火攻,连续几天几夜苦战,最终于出奇制胜,取得了采石大捷。

第三个,儒将赵方。赵方本是一文弱书生,但后来却成为了威震金兵、扬名前线的儒将。他先后出任随州知州、湖北转运判官兼鄂州知州、权江陵府、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等职。嘉定十一年(1218),金将完颜赛不率兵十万入侵,赵方从容调度,安排孟宗政驻守枣阳,刘世兴守随州。金兵进犯枣阳,被孟宗政打败于尚家川。犯随州,被刘世兴打败于磨子平。金兵不能夺城,又没有撤兵,继续将枣阳、随州二城包围,对峙达年余。

后来,赵方派刘世兴、扈再兴、许国等驰援枣阳,命张兴、李雄韬驰援随州,先解了随州之围。不久,孟宗政在枣阳城东伏击金兵,金兵败走,迎面遇上扈再兴等率领的援军,两军夹击,金兵大败,在交战中活捉完颜赛不的妻弟王丑汉,完颜赛不只好退兵。

赵方以京湖制置使驻守荆襄十年,善用将才,以战为守,军纪严明,从容调度,在任期内使京西一带免受金人的洗劫和蹂躏,功不可没。

第四个,民族英雄文天祥。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入侵南宋,深入长江沿线,国破家亡之际,文天祥拿出全部家财,募兵5万勤王,入卫临安,边抗元,边和谈,曾与元军议和,因当面斥责敌丞相伯颜而被拘,在押解北上的途中逃脱。

后与张世杰、陆秀夫拥立赵昰为帝,聚兵抗元,试图东山再起,祥兴元年(1278)底被俘。第二年,元军在威逼利诱无效后,将文天祥杀害。文天祥就义前,写下《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什么元朝有那么多“帖木儿”“脱脱”

我们在看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下脱脱个和帖木儿这两个人:(帖木儿和元朝以及脱脱的关联点很模糊,不知道楼主究竟想问哪一点?是元朝有那么多兄弟国家?还是有那么多人才?有那么多帖木儿一类称呼的原因,所以不好乱回答,附上脱脱和帖木儿的解释为止,谢谢邀请。)

脱脱,字大用,蒙古蔑儿乞部人。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里。

伯父元朝大臣伯颜,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任中书右丞相,独秉国政达八年之久;父马札儿台,仁宗以来即居要职,伯颜罢相后即任中书右丞相。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脱脱自幼养于伯父伯颜家中。稍长,就学于名儒吴直方。

直方,字行可,婺江浦江(今属浙江金华浦江)人,儒学素养很深,曾与方凤、谢翱、吴思齐等名儒交游过。后出游京师,任教于周王和世琜藩邸,和世琜出走后,改任上都路学正,脱脱父马札儿台对他的智谋大加赞赏,比之为诸葛孔明。于是延入府中教其子脱脱、也先帖木儿。

帖木儿,

1336年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萨布兹)。他出身于蒙古巴鲁剌思氏部落, 其祖先做过察合台汗国的大臣,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