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是什么(乌托邦到底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乌托邦到底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理解就是理想国,在里面生活的人自给自足,没有争端,所有的东西都是共有的,所有的权利也都是共有的。

这个最早应该是19世纪时候欧洲一些人的思想,可以算是共产主义的萌芽。那个时候由于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人们一方面感叹于时代的日新月异,一方面想象着如果科技可以按照那时的速度一直飞速发展,那么是不是有一天人类就可以,不再因为资源的不足而产生争端。

于是有一些人就开始想象着在那样的情况下,人类应该如何和谐的共处。并且幻想着是不是有办法可以提前建立这样一个社会。而这样一个社会的名字就叫乌托邦。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我们也知道了,事实证明至少在当时这是不可能的,这只能是一个幻想中的存在。

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乌托邦这样一个名词来形容那些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实际上并不可能存在的美好的地方。

什么是乌托邦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乌托邦”是拉丁文 Utopia的音译。该词源于希腊文,ou(无)和 topos(处所,意思是指“没有的地方”(乌有之乡)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比利时出版了拉丁文著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该书通过作者本人和一名远涉重洋的葡萄牙水手对话的形式,详细描写了这名水手在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岛的见闻。

在书中,作者以深邃的目光,分析了15、16世纪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主张废除私有制。而乌托邦岛则被描绘成一个令人憧憬的美好社会,在那里,没有穷人,没有乞丐,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政府官员由公民选举产生,人人地位平等,都得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娱乐和科学研究。

《乌托邦》的问世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奠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体系的基础,以此为开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经过18世纪的发展,在19世纪达到了高峰,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三个来源之一。

后来,人们称莫尔式的社会主义为“乌托邦社会主义”,“鸟托邦”一词也逐渐成为“空想”的同义词,凡是不符合现实的愿望、空想等都被称为“乌托邦”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问答。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