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逸(“以逸待劳”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以逸待劳”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1. 以逸待劳读音:yǐ yì dài láo 。

  2. 逸:安闲;待:等待;‘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3. 出处:

    原作“以佚待劳”。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张昭曰:“孤城不可守,不如且回江东。刘表知我破黄祖,必来报仇;我以逸待劳,必败刘表;表败而后乘势攻之,荆襄可得也!”

  4. 造句:

    他采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等待最佳时机来临才采取行动。

    在决赛之前,老师嘱咐大家要注意保存体力,以逸待劳,结果获胜。

    一张一弛的近义词是以逸待劳、休养生息。

    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占据高地,以逸待劳,主动回击,以制服来犯之敌。

以逸待劳的逸的意思

以逸待劳的逸的意思是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最早出自于春秋·孙武《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后人延伸出成语“以逸待劳”。

成语典故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刚登上帝位,全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几个地方势力一直在和东汉朝廷抗衡,其中最大的就是西北。陇右的隗嚣和西南巴蜀的公孙述。

刘秀试图招降隗嚣不成,就派兵攻打陇右,谁知却被打败。修整一段时间后,刘秀又派大将冯异前去征讨隗嚣。隗嚣立即派部将行巡率领大军前去占领冯异必经之路的枸邑,打算在这里抵抗冯异的进攻。冯异也赶紧加快行军速度,想抢先占据枸邑。

冯异手下的将领说:“隗嚣军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盛,最好不要现在和他们相争。”冯异却说:“隗嚣现在就是想趁机夺取枸邑,以此来动摇我军军心。我们目前的兵力不足以和他正面交战,但防守就足够了。所以我们必须快点儿夺下枸邑,以逸待劳,那样才有取胜的可能。

于是冯异带领急行军占领了枸邑,然后封锁消息,休整军队。等行巡大军赶到枸邑时,冯异才派兵突然从城中杀出。行巡军不知道城中有人,被杀得措手不及,仓皇败逃。冯异又率军乘胜追击,一举攻破了行巡的军队。

汉语成语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

以逸待劳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 处
《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以逸待劳的意思是什么

以逸待劳是一个汉语成语,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

以逸待劳的意思

以逸待劳是一个汉语成语,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出自《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逸:安闲;待:等待;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逸待劳的典故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嚣,结果反被隗嚣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栒邑。隗嚣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栒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栒邑‘以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栒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打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以逸待劳近义词

养精蓄锐:养:休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指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体力恢复健康。也指保存部队的战斗力,准备新的战斗。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用逸待劳:意思是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军奔走疲惫之后,乘机出击以取胜。出自《晋书·庚翼传》:“御以长辔,用逸待劳,比及数年,兴复可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