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讨论总结(五代十国为何没有出现思想文化的解放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五代十国为何没有出现思想文化的解放

出现思想文化解放,需要宽松适宜的环境,需要生产力支持;而五代(907—960)8姓14君,十国(902——979)皇帝国王更多,这样朝不保夕、不断内讧,能保持科举、维持政权都己经阿弥陀佛了,哪有闲心解放思想……

1、思想解放需要生产力支持+宽松适宜的环境——古典时期的思想解放。

譬如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指公元前500年前后一场世界文明的共振。中国的百家争鸣、印度的佛教、西方的民主源头几乎同时出现,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时代,没有之一。

(伟大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技术重大的飞跃(如使用铁犁),是贸易的发达。人们吃饱喝足后,开始学么、思考一些额外重要的东西——比如哲学、宗教。

另外环境上,春秋、古希腊以及迦毗罗卫国,提供了一种激荡思想、但又包容的环境;这种难得第一产业重大进展+宽松适宜环境(既不搞文字狱,也不享乐),自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中国的儒法道墨、印度的佛教、西方的民主思想。

这是千年难遇的思想盛宴、文明盛举;百花齐放,辉煌伟大。

2、回到五代十国,说说当时中国的环境与生产力水平,说说五代十国的历史地位。

一般认为,五代十国政治黑暗,民生困苦,不过还是有一点贡献的。

因为战乱连连,讲求脱离苦难、顿悟、容易入门的禅宗成了首选的精神寄托。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五代十国佛教大大发展。禅宗蕴含追求哲理、逻辑的思想,间接促进了北宋儒学的产生(北宋五子出现,开始儒学缺少的强调“理”,与“数”),没有五代十国的战乱,禅宗断不会如此昌盛、两宋理学断不会快速产生。

(五代十国的特殊环境让禅宗发展,而禅宗又间接导致了宋明理学的产生)

五代十国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承唐启宋。尤其江浙、川蜀一代。南唐后主、中主的词不用说;前蜀、后蜀的花间集不用说;唐宋八大家宋代的宋代六家,也全都出现在南唐、两蜀统治的地区。

(千古词帝——李煜)

即是说,五代十国南方的思想与文化,是重要的发展期。

五代以冯道为表,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雕版印刷《九经》,保存了许多儒学经典。这相当于今天用人工智能、5g推崇儒学,这很重要,但很难做到。

那更深一步有没有了?不仅中国没有,当时世界也没有,这可是生产力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当时阿拉伯帝国、东罗马也陷入军阀割据的怪圈,这是不是非常离奇的巧合?

(一个朝三暮四的宰相,却在乱世中,用当时先进的雕版印刷传承儒学)

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对比阿拉伯的军事封土制、东罗马的军区制要轻很多;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五代十国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全球范围的思想解放,是当时“生产力+军阀激烈割据”,对全球文化的普遍枷锁。

【涛说精彩历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3、中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思想的出口在哪里?

放眼全球,古典时期有轴心时代,中世纪有中国的隋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近现代有西方的崛起。

但这个近代出口,着实来的有点晚,有点意外。

(公元10世纪后,全球主要文明都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可以这么理解,公元10世纪后,即五代十国所在时间,全球文明都在寻找一种出口;而这种出口非常之难,直到400年后,蒙古帝国崛起,彻底扫平欧亚军阀、建立真正意义的世界史,才带来了最终契机。

蒙古帝国是短暂的,却带来真正意义的世界观;他们对西亚、东欧的征服,不仅仅带来了先进的火药、造纸术,也让大批难民逃亡西欧,带来了损失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真切死亡让欧洲人反思人本,不再迷信教会,出现了强调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出现了宗教改革、出现了地理大发现……在彻底反思、努力、拼命后,欧洲终于崛起。

扯得有点远。总之,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完成自己的使命,没让中华“儒道释”传统断绝。要想再进一步,是生产力与环境都不允许的。

【涛说精彩历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思想文化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亲身经历的只有一次。

改革初期,解开禁锢,展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一时间,好象春回大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新旧精典作品,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人们可以尽情的发表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为寻真理而畅所欲言的争论,再也不害怕被揪辫子,上纲上线被批斗。全国一片阳光明媚,欣欣向荣盛世初景。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