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按键伤
发布时间: 2023-07-11

5年来检察机关从严追诉网络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4万人,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9190件;指导浙江检察机关办理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推动自诉转公诉,确立网络人格权保护公诉原则。各级法院审理涉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典型案例,对散布虚假信息、危害网络生态的犯罪行为进行了严惩。

——摘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网事123

网事1 取快递被造黄谣

2020年7月,杭州女子吴敏(化名)在取快递时被偷拍,后被造谣“女子出轨快递员”。

谣言疯狂传播,让吴敏被公司劝退,陷入抑郁状态,找工作屡屡碰壁,陷入“社会性死亡”。但她没有被流言击垮。2020年10月26日,她向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以诽谤罪追究涉事两人的刑责。当年12月14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她的刑事自诉,此后案件转为公诉。2021年4月,该案一审宣判,两名被告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网事2 东莞“老夫少妻”事件

2021年11月19日,一个叫“飞哥在东莞”的今日头条用户发文称——“73岁东莞清溪镇企业家豪娶29岁广西大美女,88万礼金+88万二房公寓+豪车一辆。”文章配图是一位白发老人与年轻女子的合照,二人都穿着白色西装。

悬殊的年龄差,加上该用户的配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事实却并非如此。照片中的当事人申女士表示,照片中的老人是她已过世的外公,照片拍摄于2018年,当时她正在上海工作,和外公在上海拍了很多合影。

2021年12月30日,记者从东莞市公安局获悉,“飞哥在东莞”的网友吴某已因涉嫌寻衅滋事罪,于29日被批准逮捕。

网事3 粉色头发女孩被网暴事件

郑灵华出生于1999年。2022年7月,在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她第一时间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医院,与病床上84岁的爷爷分享这一喜事。病床前,染着粉红色头发的她拍下和爷爷的合照,并分享到社交平台留作纪念。

原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分享,直到第二天被私信“轰炸”了,郑灵华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盗用,已在各个平台扩散,给她带来了很大困扰。随后,各种不堪入目的评论接踵而至:有营销号搬了她的图,编出“专升本”的故事,卖起了课;有好事之人,说她是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还有人甚至攻击她生病的爷爷。

这之后,郑灵华患上了抑郁症,最终选择了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事者说

网事已翻篇 努力向前行

展开全文

吴敏(取快递被造黄谣者)

最近的工作一直挺忙,尤其是在春节后,我的工作节奏更快了。现在,我只想努力工作,努力挣钱,早日退休。

之前发生的事情(“取快递被造谣”),对我来说没什么影响了,我觉得它已经翻篇。可能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不管是好事坏事,我都不会让翻篇的事情来影响自己,我不喜欢揪着过去,一步三回头地看它。

对于当初为了追责造谣者进行刑事自诉的选择,我完全不后悔,反而认为如果我没有做那个选择,以我的性格,肯定会后悔的。

不管怎样,造谣的人的行为违法了,且违法不自知,还自认为是在开玩笑。这种态度让我觉得更应该要追究到底,让造谣的人明白什么是开玩笑,什么是违法,边界在哪里,要不然风波过去了,他们还是可能对别人做同样的事情。

对于处在被造谣、被网暴等同类困境中的女性,我觉得首先大家得放过自己,如果你们已经承受了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就不要再和那些伤害你的人一起伤害自己了,不好的声音尽量不要去听,不要折磨自己,如果一直盯着黑暗的一面,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到达光明的位置。尤其在当下,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认识的人,但真正了解自己的没几个,更不要说互联网上的陌生人了,而且有些网友确实会因为他的成长因素、受教育程度和品行说出一些不该说的恶评,但我们不能被这些话影响到自己。

专家支招

尽早出台《反网络暴力法》 严厉问责助纣为虐的平台

陶骏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陶骏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及早出台〈反网络暴力法〉的建议》。

他关注到,随着网络在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日益重要,网络上的谣言、诽谤、恶意揣测、人身攻击等亦蔓延到现实,令当事人不堪其扰,深受其害。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被网暴当事人,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刻不容缓。他发现,在当前的网络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网络暴力的违法行为和主体认定难,二是网络暴力违法证据取证难、维权成本高。”

陶骏建议,加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他指出,当前法律层面对于网络暴力仍缺乏精确定义以及明确的可操作性司法解释,尤其缺乏反网络暴力的专项法律条款作为指引。“需要从法律层面明确界定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范畴,以具体化的法律条文指导司法实践。”

他发现,在网暴的实际维权过程中,受害者往往会遇到投诉入口隐蔽、自证材料众多、举报响应迟缓的问题,应督促平台加强监管责任。他强调,一些平台为活跃度等考虑,对用户的激烈争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助纣为虐。对此类平台,应毫不留情、严厉问责。

受害者自己取证太难

人工智能应“挺身而出”

罗卫红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罗卫红发现,“‘按键伤人’不见血,但恶意吐槽或诋毁造谣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孩子。”

罗卫红指出,在治理网络暴力的进程中,政府也有不少新举措,如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由当事人提请刑事自诉转为公诉,成为司法机关对普通民众在网上受到侮辱诽谤以公诉程序查处的首起案件。她呼吁,对于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的立法迫在眉睫:“法律的惩罚措施应及时到位,而不是造成重大危害后果才进行事后惩处。”

她指出,在治理网络暴力的过程中,要善用科技和文化的两只翅膀。把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应用于网络空间的治理中,以智能换取效能,以算力替代人力。“受害者自己取证不仅艰难,而且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如果证据可以用区块链的方式固定下来,对受害者来说会便利很多。”

新华时评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坚决惩治“按键伤人”

依法惩治信息网络犯罪,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今年两高报告再次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网暴“按键伤人”,涉及侵害他人人格权、侵犯个人隐私等诸多违法行为。然而,总有人抱着法不责众等侥幸心理顶风作案,更为恶劣的是,还有网络“黑公关”为商业目的,专门炮制虚假信息,进行恶意传播。像在胡某宇事件这样的社会热点中,一些不法分子借机造谣传谣、恶意营销炒作,对受害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还严重误导公众判断,干扰事件调查。对这些侵犯公众切身权益的网络犯罪行为绝对不能姑息,必须依法严惩。

打击网暴“按键伤人”已经形成良好态势,不仅要保持这种态势,还要继续完善相关立法,将覆盖网络的法网织得更密,对网络违法犯罪查得更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网络环境。

本版文据新华社、澎湃新闻、钱江晚报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