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制珐琅彩碗(康熙后期的珐琅有哪些特点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康熙后期的珐琅有哪些特点

至康熙后期,掐丝珐琅作品胎壁较早期变得轻薄,但器型规整,种类有了一定的增加,出现了一些如花篮、鼻烟壶、暖砚盒等新的品种,但仍以小件器物为主。

如铜胎掐丝珐琅鼻烟壶,壶身扁平,垂腹,通体施黑色珐琅彩,中有掐丝回纹。颈部一周装饰花瓣纹。主体两面开光处,绘相同的夏日小景:一只鸣蝉爬上柳枝,柳枝随风轻摆,颇有趣味。烟壶色彩沉稳,掐丝工艺精良,釉色纯正,色彩变化多样,甚是美观。

康熙时期的珐琅器中铸胎的器物分量很重,龙的样子接近万历风格,正面龙,面目苍老。釉色有的颜色较成熟,但有的蓝色发灰,不够鲜艳,重要的是,其中的紫色、绿色已经非常明显的不透明了,而且也不漂亮。

康熙时较大一些的掐丝珐琅器,代表物为开光花卉双兽耳壶,也是清代宫廷景泰蓝中的典型作品,整个器形也较古朴,类似于一个小坛子,双耳有龙头吐水而做成的两耳,一下就显出了整个景泰蓝作品的雅致,开光处是几朵各种形态的菊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开得非常鲜艳,给整个图片添加了一丝灵动。该耳壶做工精致,而且造型独特,画面生动形象,颜色搭配非常的雅致,绝对是景泰蓝精品。

康熙年间,随着造办处珐琅作的建立和海禁令的废弛,清宫造办处和广州的珐琅工匠,吸收并借鉴瓷器、料器和西方的画珐琅制作工艺,试制成功了金属胎珐琅工艺中另一个重要的品种,就是画珐琅器,如铜胎画珐琅器、望远镜、钟表、洋酒、油画、鼻烟壶等物品,进入紫禁城。

当时盛行在铜、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质地的胎上,用进口的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珐琅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绘画的称“瓷胎画珐琅”,也就是驰名中外的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珐琅彩瓷器的前身景泰蓝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品。

清康熙年间这种“画珐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

康熙珐琅彩瓷的造型,以小型器皿为主,主要为瓶、盒、盘、碗、杯、壶等,其中以碗的数量较多,而瓶的造型则非常少见。

如康熙珐琅彩牡丹纹碗,高7厘米,直径14厘米。碗的口部、底足微外撇。白釉底色含青,匀净,细洁滋润。碗内一色白釉。碗外壁饰牡丹花,图饰以蓝釉作底,绘以粉红色牡丹花,绿色叶子,整个色彩基调明朗清晰,简洁而大气。

此碗整个效果并不像瓷器,而像一个宝石制品。蓝色像蓝宝石,红色像红宝石,釉料肥厚,质感甚好,釉中有细小白色粒状,是为特征。底足露胎,洁白细净,糯米感强。

底书红料方框“康熙御制”,红料肥腻间有细小杂质,艳而不俗,字体为标准秀美的楷书,运笔极其规矩,中锋运笔,笔路分明,外框一粗一细,十分规整,仿佛一个印章。

有件紫地莲花纹瓶,是传世品中唯一康熙珐琅彩瓷瓶。此瓶长颈、扁圆腹,底平实。外壁通体以紫釉为地,颈部以黄料彩绘3组变形蝉纹,腹部绘变形莲花纹,底部方栏内刻“康熙御制”楷书款。此瓶高仅13.2厘米,但器形十分饱满稳重,小器大样,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珐琅彩瓷是清代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其艺术风格适应皇室富贵华丽的装饰需求,较之于当时流行的斗彩、五彩瓷更具魅力。它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苑,专供皇室赏用。

康熙色地珐琅彩图案有璎珞吗

清康熙珐琅彩瓷器鉴赏
探古拾遗
2021-05-21 05:53
关注
珐琅彩瓷器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初创于康熙晚期。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
清康熙 画珐琅桃蝠纹瓶
其制作程序是:由景德镇御器厂烧造里白釉外无釉瓷器送进宫中(个别的使用宫中收藏的明代永乐白瓷),再由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在碗的外部涩胎上用进口珐琅料描绘纹饰,然后入窑焙烧而成。雍正以后则以景德镇新创的细白瓷为胎,用珐琅料绘纹饰。
清康熙 画珐琅牡丹花纹海棠式花篮
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主要模仿铜胎画珐琅器,瓷器为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内壁施釉、外壁无釉的“反瓷”为素胎,所以必须用黄、胭脂红等作地子,然后再绘制纹样,所以传世品多为色地画珐琅瓷器。
因瓷胎比铜胎质地较为细腻、洁白,映衬得彩料更艳丽润泽,其艺术效果更胜铜胎画珐琅。
清康熙 珐琅彩红地牡丹碗
康熙珐琅彩传世品无大器,立件瓶类器物高不超过25厘米。多以盒、碗、盘、杯、壶日用小件瓷为多,还有动物摆设品,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其中碗所占比重最大。均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
清康熙 珐琅彩黄地花卉浅碗
康熙珐琅彩瓷的纹饰一般多饰于外壁,内壁及圈足内,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多为工笔画,画工精致。
清康熙 铜胎画珐琅方盘台
纹饰风格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图画式主题,主要以折枝花果、花卉竹石等主题;
清康熙 铜胎画珐琅花果盒
二是图案式装饰主题,以缠枝图案式花卉为主,装饰性较强;
清康熙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三是前两种风格的融汇,开光内绘主题,外绘图案式装饰,构图上是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
清康熙 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图碗
各种花卉以牡丹、莲花最为多见,其次有菊花、梅花、月季花、牵牛花和宝相花等。
清康熙 画珐琅莲花纹盖碗
纹饰画得精细,具有大花大叶、有花无鸟的特点,给人一种单调拘谨之感,成为康熙珐琅彩瓷纹饰的特点,有些珐琅彩瓷的花心内篆书“万”“寿”“长”“春”等字吉祥语。
清康熙 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康熙珐琅彩绘画技法往往采用双勾法勾勒轮廓再以色彩填染,首先用墨线描绘在瓷胎上,然后再覆盖上珐琅彩料,因为珐琅彩料是玻璃质感,是透明的,覆盖的墨线清晰可见。这种摹仿掐丝珐琅的手法,仍带有铜胎画珐琅器的遗风。由于彩料较厚,故有堆砌凸起的感觉。
清康熙 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
图案式的花卉是以浅色凸显花瓣的轮廓,至花心渐深,并以深色的线条细致地绘饰花叶的脉络;相反的也有以深色细线精确地勾勒出花瓣和叶片形状,再以晕染的方式表现出整体的形状与颜色。
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牡丹碗
写生花卉部分也采用恽寿平、蒋廷锡的没骨花卉的绘画技法;至于传统山水则具王石谷、王原祁的绘画风格。画风极细腻,色彩谐调。
清康熙 画珐琅花卉小炉
康熙时期制作珐琅器的彩料均靠西洋提供,其中以玫瑰红和胭脂红色料最为突出,是我国早使用的黄金红,也是最早的进口红色料。
清康熙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作品多以黄釉作地,黄釉呈明黄的色调,釉色光泽亮丽洁净的程度,可居康雍乾三朝之冠,亦有少量白釉或淡蓝釉为地者,上压红、粉红、绿、草绿、宝蓝、浅蓝、赭和紫等彩釉;黑色开始启用,但色涩而无光泽。
清康熙 珐琅彩黄地牡丹碗
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
清康熙 珐琅彩白地花卉碗
康熙珐琅彩瓷的款识均署在器物外底,基本都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红色或蓝色图章式堆料款,周围以双方框,皆一宽一窄。字体排列疏密适中,结构严谨,笔法劲健。
也有个别器物外底虽也署“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款,但外围的不是双方框,而且双线圆圈,圈线外粗内细。还有极少数用单方框。
仅见一件四字刻款的器物,即在涩胎底足内刻“康熙御制”楷款,是康熙烧制的紫地珐琅彩瓶。
康熙晚期创烧的宜兴胎珐琅彩器,胎亦是先在宜兴烧制,再将胎送至珐琅作彩绘。纹饰亦以花卉为主,大花大叶,多见四季花、菊花和牡丹花等。
清康熙 宜兴珐琅彩花式茶壶
因宜兴紫砂胎不如高岭土胎洁白细腻光滑,故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