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妃在康熙生前有多么受宠爱?为何康熙去世后她晚年十分凄惨
发布时间: 2023-07-17

曾经火爆的历史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女主角宜妃郭络罗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可以算是康熙生前非常宠爱的妃嫔,但是她晚年却因为得罪雍正而导致晚景凄凉,下面就来说一说宜妃曾经有多么受康熙宠爱,而她又是如何得罪雍正。

出身低微的普通宫女却成为康熙眷顾最深的妃嫔宜妃家族出身并不高,是镶黄旗世代包衣出身,由于家族出身低微,所以宜妃最初进皇宫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

康熙十六年(1677年)宜妃以包衣女子身份入宫成为了一名宫女,不过她非常会来事,外加她姿色过人,因此很快就被内务府推荐给康熙侍寝,宜妃本身长得就是姿色过人再加上很会来事,所以康熙这一夜宠幸也让她俘获了康熙的帝王之心。

从此以后康熙对宜妃是喜爱非常,因此进宫才半年多还没有生育子女的宜妃就被康熙晋封为宜嫔,宜妃家族出身不高,入宫时只是地位低微的宫女,在她之前有不少入宫侍候康熙的庶妃都没有得到封号,只有生育有皇子的庶妃才获得了有封号的嫔级待遇,而她入宫仅半年多还没有生育皇子就得到了宜嫔的封号,这在康熙时期的后宫中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宜妃还有一位姐姐,她姐姐的姿色应该也是非常秀丽,不过她的姐姐命比较凄惨,结婚没多久丈夫就死了,年纪轻轻就守寡。

在宜妃受到康熙喜爱之后,她为了给姐姐后半生谋条出路,于是向康熙推荐自己的姐姐来侍寝康熙,因此康熙也将其纳入了后宫,并封为郭贵人。从此宜妃姐俩都成了康熙的后宫妃嫔。

之后宜妃就生下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康熙的第五子胤祺,生育皇子之后宜妃地位更加高升了,后来康熙就晋升她为宜妃,同一时间晋升为妃的还有老大胤禔生母惠妃、老三胤祉生母荣妃和雍正的生母德妃,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和温僖贵妃都红颜薄命死的比较早,她们俩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康熙的后宫中都以惠、宜、荣、德四大妃地位最高。

宜妃的姐姐郭贵人虽然姿色秀丽,但很明显不如妹妹宜妃更受康熙宠爱,郭贵人只生育了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而且之前一直是没有名号的庶妃,生育皇女之后才被封为郭贵人,地位等级比妹妹宜妃差太多了。

宜妃始终都受到康熙的喜爱,在生育了胤祺之后,宜妃又先后生育了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除了胤禌夭折之外,胤祺和胤禟都长大成人。接连为康熙生育三个儿子也可见康熙对宜妃有多么喜爱。

宜妃被晋封为妃之后居于翊坤宫,康熙每次外出巡幸,如果宜妃不在身边,那么康熙必定会每到一处就给宜妃写一封信报平安,回来时还会给她捎带一些地方特产。这种待遇虽非宜妃独有,但康熙后宫65位妃嫔中能让他如此牵挂的人也是非常少的。

再有就是康熙每次驾临盛京沈阳都会下榻在宜妃父亲三官保家中,这也是在康熙时期后宫妃嫔中几乎没有的待遇,康熙的一生妃嫔比较多,他的妃嫔娘家族人可以说是大江南北都有,但康熙每次外出巡幸几乎不会去妃嫔的娘家居住,唯独康熙曾经两次前往盛京祭祖都是下榻在宜妃父亲三官保家中。

可以说三官保几乎享受到了国丈的待遇,康熙对三官保的隆宠也使得三官保后来日益骄狂。三官保本是盛京将军麾下的佐领,是一个四品官,但由于康熙对他女儿宜妃的喜爱和宠幸,三官保俨然是真拿自己当成国丈一般。

曾经出任过盛京府尹与三官保共过事,后来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尹泰就曾经说过,三官保在盛京对盛京将军和盛京府尹毫无尊重,三官保出则与盛京将军同车,如则与其同坐,作为直属下级,这在身份等级森严的清朝是非常逾制的举动,可由于康熙对宜妃的宠爱,盛京范围内大小官员都处处礼让三官保,都会称其为“三爷”。

因此尹泰感慨:八旗包衣佐领无视各职、逾越定级的风气皆从三官保之始!

三官保能如此交横跋扈,也说明了康熙对宜妃是非常的宠爱,否则他一个包衣出身的人哪敢如此仗势凌人。

其实最能说明康熙对宜妃得宠爱,那就是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时,宜妃突患恶疾一病不起,而且出现了幻听症状,宜妃总在夜晚感觉京城中有打击乐器的声响,因此夜不能寐。

康熙知道后十分关心宜妃,于是当即下了一道圣旨,那就是以宜妃娘娘身体抱病,在半个月内禁止京城内外夜间吹打乐器。

这也是没谁了,就因为一个妃子有幻听,总感觉城中有人打击乐器,所以就在半个月内禁止城中百姓晚间打击乐器,康熙能不顾京城群众想法下出这种严重限制群众自由的圣旨,要知道此时宜妃年纪已经六十岁了,属于人老珠黄的女人了,而康熙还依旧对她如此眷顾,可见康熙对宜妃有多么喜爱。

这道圣旨下了之后,宜妃还是能听到乐器打击声音,于是康熙又命侍卫在京城内外搜索还有谁没有遵守圣旨,侍卫在海淀永丰屯当时还叫做弥勒院的寺庙中发现这些和尚没有遵守圣旨,于是寺院住持就被带到康熙面前问责,主持为了谢罪,对康熙称自己精通医术,能治好宜妃的病症,因此康熙命主持给宜妃治病。

最后这位主持果然很厉害,很顺利的治好了宜妃的病症。宜妃病好后感激的问主持需要多少诊费,主持则坚持不收金钱,但是他跪下恳请宜妃出资重修弥勒院庙宇,为佛祖再塑金身,宜妃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主持的要求。

后来宜妃亲自出宫到弥勒院去拜谢主持,到了之后才发现这弥勒院果然已经破败不堪,于是宜妃当即自己拿出多年积攒下来的数千两香粉钱,命翊坤宫首领太监张起用和李荣敬负责帮助弥勒院重建寺庙。

康熙在后来得知此事后,又让内务府以宜妃名义拿钱购买了寺庙周围一百亩地帮助弥勒院扩建重修。后来寺庙重新建成,康熙又亲自为该寺庙重新提名为香岩寺,并且在山门外留下御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后来民间感激宜妃重建寺庙的功德,称其为香粉寺和报恩寺,这也就是现今海淀永丰屯的古刹香岩寺的由来。

之后康熙为了香岩寺弘扬佛法香火鼎盛,特意命他们每年可以开三次道场,一次是三月份时候的康熙万寿节,一次是四月份时候的佛祖诞辰日,还有就是十二月份时候的宜妃千秋寿诞日。

要知道皇帝一般都只会让民间为皇后隆重庆贺寿辰,几乎很少有让民间为妃嫔庆贺寿诞而开法会布道的事情,当时康熙后宫中地位最高的是孝懿仁皇后的妹妹贵妃佟佳氏。康熙自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去世后不再立后,后来孝懿仁皇后的妹妹也入宫为妃,由于佟佳氏姐妹都是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维之女,家族地位比较显赫,因此贵妃佟佳氏虽然入宫比较晚,但却在中后期成为统摄康熙后宫的贵妃。

不过贵妃佟佳氏虽然地位很高,但并不是很受康熙喜爱,她一生没有生育子女,就能说明她不是很得康熙喜爱。因此康熙让民间庆贺寿辰居然直接把贵妃佟佳氏跳了过去,直接成了宜妃,这也都说明了康熙对宜妃宠爱无比,康熙后宫之中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

所以在《永宪录》中曾写过康熙后宫之中就以宜妃“眷顾最深”。只不过康熙生前不论如何宠爱和眷顾宜妃,但他死后却万没想到曾经心爱的宜妃晚年十分凄惨。

获罪雍正而导致晚年凄凉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驾崩,当无限宠爱自己的丈夫康熙去世后,宜妃才终于明白什么叫做晚年凄凉了。

康熙驾崩后雍正顺利继位,而雍正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康熙摆设灵堂进行祭奠。宜妃当时正好因康熙去世,对其思念过度身体患病,因此在祭奠康熙时宜妃坐了软轿,命太监抬着她去祭奠康熙。最为关键的是宜妃的软轿在人抬着走之下,竟然走在了雍正生母德妃乌雅氏的前面。

要知道雍正继位之后乌雅氏就算是皇太后了,即便曾经乌雅氏与宜妃地位相同,但此时名分已定,宜妃地位应在乌雅氏之下,而在祭奠康熙这么重要的丧礼上,宜妃居然走在了乌雅氏前面,这让雍正觉得宜妃不尊重自己,不认可自己继承皇位,所以是十分不高兴,虽然乌雅氏为人宽和,与宜妃感情也不错,但雍正并不买账。

雍正毕竟是宜妃儿子一辈的人,他即便对宜妃不满,也不能当面对她发火,于是雍正严厉斥责了宜妃所居翊坤宫的首领太监张起用。正所谓指桑骂槐,雍正看似当众谴责张起用,实则是谴责宜妃,这对宜妃来说是不小的羞辱。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旧章。当年皇太后见太皇太后礼,何等整齐严肃,众母妃皆所睹悉。今圣母皇太后慈善谦逊,念旧情殷,不遽另行大礼,是圣母皇太后之礼。朕仰承圣母皇太后之意,尽心敬侍众母妃,是朕之礼。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仪文所在,未曾传知。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于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雍正上谕》

其实雍正如此给宜妃难堪,主要就在于宜妃的儿子胤禟身上。康熙晚年诸子争夺皇储之位,而宜妃的儿子老九胤禟在诸子争位时,支持的就是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胤禟极为聪明,具有非常高明的生意头脑,生意做得非常好,所以他是康熙诸子之中最为富有的皇子,也是老八胤禩一党的经济支柱。

宜妃的另一个儿子老五恒亲王胤祺则是没有参与进诸子争位之中,胤祺自幼与雍正一同是由孝懿仁皇后抚育,后来孝懿仁皇后早逝之后,胤祺又由康熙嫡母仁宪太后抚育,胤祺受仁宪太后的熏陶,培养成了为人秉性平和,忠厚善良,谦恭有礼,因此胤祺尽量远离政治,不参与诸子争位之事。

但是胤禟对雍正继位的不满和不服,以及宜妃也因为胤禟的关系,在诸子争位中曾经是鼎力支持胤禩继位的人,这些种

微信